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7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2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冶金工业   29篇
自动化技术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了研究输电线的可听噪声,本文建立了灰色理论、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灰色RBF神经网络和小波神经网络四种预测模型,并分析了每种方法的特点。每种预测模型都考虑了影响输电线路可听噪声的环境、地理位置、导线、线路结构参数等14个因素。结合实例,利用各种方法对输电线可听噪声进行了预测。利用灰色理论进行预测时,首先通过灰色关联分析计算了每个因素的关联度,然后选择灰关联度大于0.8404的6个因素建立了GM(1,7)预测模型。通过计算分析,灰色预测的结果最差,嵌入型灰色RBF神经网络和小波神经网络的预测精度较高,其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222%和2.853%,因此它们可以用来预测输电线的可听噪声。组合预测方法的预测精度比单一预测方法的精度好,并且组合的方法可以提高预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2.
采用热喷涂方法在灰铸铁基体沉积Cr_7C_3-(Ni,Cr)_3(Al,Cr)涂层。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涂层的形貌及结构,涂层厚度约235μm,涂层主要相成分为Cr_7C_3相和Ni_3Al相。纳米压痕仪测定涂层硬度为16.022±2.125 GPa,弹性模量为247.75±16.873 GPa。利用sin~2ψ法分析Cr_7C_3相在(522)晶面在不同夹角(Ψ=0°、±9°、±18°、±27°、±36°和±45°)下的残余应力。结果表明涂层表面为残余压应力,残余应力大约为-1375.9MPa,其中本征应力为主要来源约-1267.9 MPa,热应力为次要来源约-108 MPa。  相似文献   
53.
采用喷雾造粒 - 烧结的方法制备了一种球形复合氧化铬团聚粉末,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霍尔流速 计和粉末颗粒强度仪对粉末性能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团聚造粒过程中料浆不同粘结剂含量对粉末微观组织形貌的 影响以及烧结温度对粉末松装密度、 流动性及颗粒强度的影响。 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 (APS) 工艺制备了复合氧化 铬涂层, 并对涂层的微观组织、 显微硬度及涂层结合强度等力学性能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适量的增加料浆 粘结剂含量, 粉末球形度变好, 粘结剂含量过高时, 粉末球形度变差, 当粘结剂含量为 8% 时粉末具有较好的球 形度; 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粉末松装密度先降低后升高, 粉末流动时间先变长后变短, 粉末流动性先变差再变优, 当烧结温度达到 1300 ℃以上时, 粉末不具有流动性; 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粉末颗粒强度逐渐升高; 该粉末经过 大气等离子喷涂沉积形成的复合氧化铬涂层孔隙率为 2.3%、 结合强度均值达到 39.74 MPa, 涂层平均显微硬度为 1197.6 HV0.3。  相似文献   
54.
分析了双轮铣冲击破岩的基本原理,推导了岩石在双轮铣冲击作用下的断裂函数,并根据该函数确定岩石破裂的最大冲击力与裂纹扩展方向。在旋挖钻引孔和不引孔两种工况下,对比分析了徐工、中联和意大利土力SC130双轮铣的效率。结果表明:旋挖钻引孔配合双轮铣施工后,徐工、中联双轮铣更换钻齿的次数和数量明显减少;中风化花岗岩中的钻进效率提高2倍左右;微风化花岗岩中的钻进效率提高3倍;成槽时间更是缩短了2~3天;在花岗岩风化地层旋挖钻引孔对土力双轮铣成槽效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5.
本文对比分析了三种不同粘结剂制备的铝硅氮化硼复合粉末材料及封严涂层的组织性能,结果表明:以B3为粘结剂时,铝硅氮化硼复合粉末材料的形貌和性能较优,等离子喷涂过程的沉积效率最高,由此制备的封严涂层组织均匀,硬度和结合强度匹配最好,在450℃下抗热震性能和热稳定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56.
Cracks and ruptures always occur during wire drawing process of 42% nickel-iron expansive alloy. In order to study the reasons of these phenomena, a method of metallographic observ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sample electrolysis 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non-metallic inclusions in the alloy wire.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clusions in the alloy are oxidation products during the process of melting. There are single or complex phase inclusions composed of elements such as Al, Si, Ca, Ti, Fe, and O2. Among them, the macro-inclusions are TiO2 compound inclusions formed by the adhesion of Al and Si oxides on them. These inclusions are fragile ones with a low strain rate, as well as a rather high hardness, so that they are the main reason that leads to the surface cracks and ruptures in the alloy wires. The analysis has educed that the key point to enhance the product quality is to promote the cleanliness of the melt, control the types and quantity of non-metal inclusions in the alloy.  相似文献   
57.
采用等离子喷涂制备了铈锆酸镧涂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图像分析法等研究了喷涂功率对沉积态涂层表面和截面微观结构、孔隙率等的影响规律,研究了涂层在1200℃、1300℃高温100h时效下相稳定性、微观结构、孔隙率的变化,比较了不同喷涂功率涂层的抗热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等离子喷涂功率的增加,喷涂过程中半熔融颗粒比例减小,涂层的孔隙率减小。涂层经1200℃、1300℃高温保温100 h后仍然具有单一的烧绿石结构,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涂层孔隙率减小。研究了不同功率喷涂的涂层从1250℃到冷水中的热震行为,失效机制分析表明:陶瓷层与粘结层热应力不匹配造成陶瓷层底部产生裂纹是导致涂层失效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58.
热障涂层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和抗高温氧化性能,应用于燃气轮机可以显著提高高温部件的使用温度和寿命。先进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对热障涂层陶瓷面层材料的防护效果和使用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综述了掺杂改性氧化锆、烧绿石结构稀土锆酸盐、六铝酸镧、石榴石结构化合物、钙钛矿几种不同新型高温热障涂层的陶瓷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热障涂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9.
本文以铝硅合金粉和六方氮化硼为原材料,添加粘结剂,采用机械包覆工艺制备了铝硅氮化硼复合粉末;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工艺制备了可磨耗封严涂层,并对涂层的显微组织、表面硬度、结合强度和抗热震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复合粉末材料具有良好的喷涂工艺适应性,能有效避免氮化硼组分在喷涂过程中的烧损,喷涂后涂层的各项性能良好,可以满足发动机对工作温度≤450℃的封严涂层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60.
采用丝网印刷法制备了Y2O3稳定ZrO2(YSZ)电解质薄膜,并对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的NiO-YSZ氢电极预烧温度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NiO-YSZ氢电极适宜的预烧温度为1 000℃,YSZ电解质薄膜化后制备的SOEC在800℃、850℃和900℃三种电解温度下,1.50V时的产氢速率分别为386mL/(cm2.h)、255mL/(cm2.h)和142mL/(cm2.h)。采用丝网印刷法将YSZ电解质薄膜化制备后可以有效降低电解池的欧姆阻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