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篇
金属工艺   40篇
建筑科学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21.
通过直接掺杂石墨烯、石墨烯包覆硼掺杂、石墨烯丙酮溶液掺杂3种方法,系统研究了石墨烯采用不同方法掺杂时MgB_2块材的晶体结构、临界电流密度(J_c)、磁通钉扎性能(F_p)。通过直接掺杂,MgB_2在低场下临界电流密度值得到了明显提高,而包覆法和溶液法掺杂石墨烯由于在空气中氧化严重并没有改善MgB_2超导性能。  相似文献   
22.
采用原位法粉末装管工艺(in-situ PIT),以Nb/Cu复合管作为包套材料制备了MgB2超导线材并且在氩气保护气氛中,不同温度条件下保温2h进行成相热处理。分别采用电阻-温度测试、磁矩转变测试、临界传输电流测试以及Nb-MgB2界面磁光研究等分析手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热处理温度高于750℃时,在MgB2超导芯丝和Nb阻隔层之间形成一个扩散层,该扩散层的存在阻碍了电流的传输,从而导致在磁测法测试中可以检测到超导相存在,而在传输法测试中无法看到超导传输现象。说明采用Nb作为MgB2超导线带材的扩散阻隔层时其热处理温度不能高于750℃。  相似文献   
23.
采用DSC和传统的粉末烧结法研究了Al-B体系的相转化,并采用XRD分析了样品物相组成,采用SEM分析了样品微观形貌,分析结果表明:烧结温度对AlB2相的分解有决定性影响,同时,保温时间对AlB2相的分解也有影响。在真空烧结条件下,要使AlB2相完全分解,1050℃下烧结3 h是最佳热处理工艺。采用两种单质直接化合生成AlB12相的反应是完全反应;即使是改变Al粉与AlB12粉的比例,在900~1150℃范围内烧结样品3 h,都不能使Al与AlB12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24.
采用扩散偶法研究了原位烧结过程中AlB2的形成过程及成相控制环节。扩散实验表明:铝的扩散能力远大于硼的扩散能力,Al-B体系成相主要是通过Al向B扩散实现的;Al-B可以在固-固态和液-固态下发生反应生成AlB2相;固-固态下,相互接触的Al和B通过原子间相互扩散在接触处形成固溶活化区,AlB2相便在该活化区内形成。固-固态下控制Al-B反应发生的因素是Al原子穿越反应产物的扩散能力;液-固态下控制Al-B发生反应的因素是熔融态Al对固相产物的润湿性。  相似文献   
25.
研究了Ti3SiC2掺杂对MgB2的晶格参数(a)、微观结构、超导转变温度(Tc)和临界电流密度(Jc)的影响。随着Ti3SiC2掺杂量的增加,晶格参数a逐渐变小,表明了C进入晶格代替B位的发生。随着掺杂量的增加,超导转变温度Tc从37.15K降低到36.55K。利用Bean模型通过M-H磁滞回线计算了样品的Jc值。结果表明,在低场区域,未掺杂样品的Jc值高于Ti3SiC2掺杂样品的Jc值。然而随着磁场的进一步增大,适量掺杂的样品Jc值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6.
采用NbZr/Cu复合管作为外包套材料,用粉末装管工艺(PIT)制备出千米级TiC掺杂的多芯MgB2/NbZr/Cu线材.在流动高纯氩气保护下、650-800℃温度区间内烧结2 h.微观结构分析显示,该工艺制备的MgB2/NbZr/Cu线材具有良好的晶粒连结性和较高的致密度.采用标准的四引线法,在4.2 K不同磁场下测试线材的临界电流密度,在10 T时,线材临界电流密度Jc达到1.8×104A/cm2.  相似文献   
27.
采用常规的形变热处理工艺制备Bi2223带材,通过X射线衍射仪、超导量子干涉仪和标准四引线法研究热处理气氛对带材中Bi2201相含量及载流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Bi2201相是影响带材临界电流的重要因素,而热处理气氛影响Bi2201相含量,通过一种复合热处理(热处理过程中使用2种气氛)可以消除带材中的Bi2201相.优化热处理工艺后,带材临界电流从78A增加到103A.  相似文献   
28.
采用原位粉末装管技术(in-situ PIT)制备了萘(C10H8)掺杂MgB2/Nb/Cu线材。前驱粉末按照MgB2+xwt% (x=0,2,5,8)的比例将Mg粉、B粉和C10H8粉末混合研磨,装入Cu/Nb复合管中,分别拉拔加工至Φ2.0 mm和Φ1.0 mm,然后Ar气氛中分别在650,700,750 ℃热处理,保温2.5 h。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等测试手段分析了样品的相结构和微观结构等。结果发现,样品超导转变温度Tc不随萘掺杂量的变化而变化,但正常态电阻有所降低。在20和25 K无外磁场时,x=8样品的临界电流密度分别达到1.1×105和3.8×104 A/cm2,而x=5样品也达到3.1×104 和 1.2×104 A/cm2。  相似文献   
29.
顶部籽晶生长工艺是一种非常有效地制备REBaCuO大单畴超导块材的方法。对于具有较高熔点的SmBaCuO体系,选择合适的籽晶成为制备单畴样品的关键因素之一。本实验以NdBaCuO为基体,通过添加不同含量(0.2%,0.5%,1%,2%,5%,10%,质量分数)的MgO粉末,制备6种自发形核生长的多畴Nd-Ba-Cu-Mg-O块材样品,然后分别选用MgO含量为1%和10%的NdBaCuO为籽晶成功引导生长了近单畴的SmBaCuO块材。利用DTA、XRD和OM技术分析不同MgO添加量对NdBaCuO前驱粉末熔化温度的影响、MgO粉末在NdBaCuO基体中的饱和添加量以及Nd-Ba-Cu-Mg-O籽晶的特性。结果表明:在NdBaCuO中添加MgO粉末可以显著提高基体的融化温度;MgO粉末在NdBaCuO中的饱和添加量约为1%;在1%至10%的MgO添加范围内不会改变Nd-123的晶格类型  相似文献   
30.
以干燥的B粉和Mg粉为原料,采用分步反应法制备了SiC(40~45μm)掺杂的MgB2/Nb/Cu超导线材.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在650℃热处理温度下不同掺杂量对所制备样品的相组成、微观结构的影响.采用标准四引线法测定了样品的电阻温度曲线,结果表明,当该工艺第二步热处理温度为650℃时,反应不完全,应适当升高温度;同时高SiC掺杂量有利于在MgB2线材中引入更多B位C掺杂,表现为Tc略有降低,从而提高了其磁通钉扎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