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1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2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1.
介绍了阳谷县推广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情况、组织管理的做法,分析了影响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全面稚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思路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数字全息技术在温度场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一种简单的无透镜傅里叶变换数字全息测量方法,实现了金属加热板附近区域的温度场测量。论述了测量原理,建立了实验装置,测量得到了金属加热板附近区域温度场一维分布,此结果与热电偶实际测量得到的温度误差在[-3.05K,0.47K]之内。  相似文献   
13.
对《高规》中结构自振周期折减系数取值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层短肢剪力墙结构为例,探讨结构自振周期折减系数取值范围。使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有限元法,将填充墙的刚度和质量直接纳入短肢剪力墙结构中进行分析,发现规范中对周期折减系数取值的规定不够理想。原因是对填充墙的认识不够,对周期折减系数现实意义的理解有误。建议周期折减系数的取值一定要结合建筑物的具体结构形式及层高、总高等因素而定。一般情况下,当填充墙分布均匀、构造措施较好时,短肢剪力墙结构中的周期折减系数可取1。  相似文献   
14.
15.
介绍了阳谷县推广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情况、组织管理的做法,分析了影响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全面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思路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土木工程计算机绘图(CAD)教学中存在的缺点和教学课时不断压缩的压力, 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3 方面提出了 CAD 教学改革方案。将 CAD 教学内容按照知 识点录制了 121 个 3~5 min 长度的微视频,通过超星学习通将微视频制作为《计算机绘图微课 程》,学生可利用碎片化时间在个人移动终端如手机、iPad (或平板)等上观看学习微视频。基于 微视频,采用任务驱动+翻转课堂方式开展教学,将学时缩短 1/4,注重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培养。 取消卷面理论考试,将微视频完成度、习题完成情况,翻转课堂表现、三维创作、上机考试纳 入考核范围,加强学习过程管理和实际绘图能力考查。采用该方案的试点班与传统班对比发现, 不仅缩短了课时,还提高了期末上机考试平均成绩约 4 分,证明了该改革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PLC和触摸屏的船舶舱底污水处理系统的研究,可以在原有污水处理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实现舱底污水自动处理。  相似文献   
18.
基于菲涅耳衍射公式,分析了用球面参考光波记录的全息图条纹的空间频率分布,根据抽样定理以及频谱分离条件,推导得出了球面参考光波数字全息的一般记录条件,并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得到了几种特殊记录光路的最小记录距离表达式以及参考光源的偏移要求.与现有文献相比,本文所用推导方法既简捷又严格.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文中结果是正确的;菲涅耳近似法是数值重建全息图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同轴全息再现像的极限分辨率远高于同条件下离轴全息的极限分辨率.  相似文献   
19.
数字全息显微中的准直光再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准确重建微小物体三维物场,采用理论分析与计算机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如何用准直光重建大数值孔径数字全息图,分析了用球面参考光波再现失效的原因,得到了位相重建的表达式;分析了由于记录距离和参考点源偏置的测量误差而导致位相重建像的畸变,作了计算机模拟验证。结果表明,对于强度重建,只要能够记录高质量的全息图,就可以得到准确的再现结果;而对于三维物场重建,只有准确测量记录距离和参考点源的偏置,才能得到准确的再现结果;由于距离的测量误差,导致再现光波场的位相分布出现了二次函数调制畸变,因此,实验过程中精确测量这两个参量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油砂矿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及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油砂资源分布广,为预测其开发利用潜力及前景,研究了国内外油砂资源的开发利用趋势。结果认为:随着技术的不断引进、创新,油砂开发将会向着规模化、挖掘技术现代化、提取温度低温化、开采就地化、高效环保化方向发展。分析了我国油砂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结论认为:①高油价下油砂开发会带来高利润;②对比了水洗法、干馏法两种油砂分离方法的开采成本及技术优势,认为“十一五”期间,我国的油砂开发技术会取得较快发展;③随着油砂资源基础理论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配套工艺技术的不断创新,油砂资源必将提升我国能源保障能力,在我国能源体系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