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0篇
化学工业   18篇
机械仪表   13篇
建筑科学   5篇
能源动力   24篇
水利工程   3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纯水在水平加热管加热下的过冷池沸腾试验揭示出,在热流密度低于24.4 kW/m2时,加热管底部所需的过热度最低,中部次之,顶部最高;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加,加热管各位置所需的过热度逐渐趋于一致。纳米颗粒悬浮液的试验发现,低热流密度时,各位置处所需过热度的差异较小,但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加,加热管底部所需的过热度超过了顶部,这种差异随着颗粒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从气泡动力学角度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的结论是,考虑纳米颗粒/团聚体在加热管顶部表面的沉积/吸附,会降低加热管表面粗糙度,同时使得悬浮液微液底层内出现一个吸引力Fa,从而使得悬浮液的相变温度提高,而由于加热管中、底部分粗糙系数降低所带来的换热降低较加热管顶部要强,使得大部分热流密度下加热管顶部沸腾所需的过热度较中、底部分要高。  相似文献   
62.
本文探讨了合理评价低位余热动力回收方案经济性的指标问题,建议采用“净收益”M、并适当兼顾“资金回收期”τ。本文提出院以动力工质加热过程的予热段吸热量与总吸热量之比值a作为筛选动力工质的判据。应选用a值较高的低沸点工质。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动力工质的蒸发温度t 3、冷凝温度t 4、冷却水出口温度t 8、以及换热器中节点温差△t p的影响,发现:t 3、t 4和t 8都存在各自的最佳区;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减小△t p是有利的,因而要求研究小温差传热强化的有效途径与研制相应的高效换热器,并开展其他有关的基础研究,作好科学储备。  相似文献   
63.
池内核态沸腾换热新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虑多个活化核心或汽泡间非线性相互作用及核化过程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 ,指出沸腾系统具有强非线性和随机性等特征 .从随机性的物理机理出发 ,利用汽泡数目平衡的概念导出了汽泡尺寸分布函数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计算核态沸腾换热的新思路 .计算结果与实验对比吻合得很好 .  相似文献   
64.
综述了近年来这种空调系统在理论和实验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进展,包括系统各主要部件(压缩机、换热器和节流机构)的发展状况及研究的发展趋向。已有的研究表明,系统的COP存在最大值,而且与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几乎呈正比关系;气体冷却器的出口温度和压缩机的效率是影响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安装内部换热器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尤其是在高压侧压力不高时;当高压侧压力较高时,与气体冷却器和压缩机相比,吸气换热器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65.
本文提出了计算非共沸混合工质水平管内在环状流和波状分层流型下凝结换热系数的折算方法。推导出了折算因子的准则式,对影响非共沸工质凝结换热的主要因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66.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吸收过程强化传热传质的有关研究现状。强化方法主要包括改进传热管、添加表面活性剂、改进吸收式制冷系统等,如改进传热管以增大传热吸收面积和吸收液的扰动;加入表面活性剂,以强化Marangoni(马拉格尼对流)效应;改进吸收式制冷系统以增大制冷剂的质量流量,并增大吸收器内的吸收推动力。  相似文献   
67.
以水和空气在钢管中的热充分发展的层流过程为对象,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轴向导热给圆管内对流换热的一维壁面导热带来的误差。在二维导热模型的基础上,添加等热流、绝热边界条件,用Fortran语言编写数值计算程序进行计算,定义了相对误差。结果表明,相对误差近似和壁厚与内径的比值成正比,而不同的流体介质数值大小不同。  相似文献   
68.
油气冷凝回收特性及换热器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冷凝法油气回收系统的制冷特点,选择不同组成的A,B,C三种油气混合物的凝结曲线进行分析,探讨冷凝法油气回收的规律及油气回收效率。结果表明,油气混合物的组成是影响冷凝法油气回收效率的主要因素,因此应针对油气的特点设计油气回收制冷系统。油气凝结放出的潜热主要是冷负荷,浅冷阶段和深冷阶段的冷负荷较大。基于油气冷负荷的计算结果,探讨采用翅片管式换热器进行油气回收时换热器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69.
微通道换热器在家用空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国内外微通道换热器特别是微通道百叶窗式换热器应用于家用空调系统的最新研究成果的分析,探讨了微通道换热器用于家用空调系统的优点及有待解决的问题,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0.
创刊辞     
《太阳能学报》是中国太阳能学会定期编辑出版的学术刊物。在百花争艳的科学春天,《太阳能学报》的创刊,为我国从事太阳能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工作者提供了“百家争鸣”、繁荣学术的新园地。 太阳能利用技术的发展及其推广应用,和当代世界性的三大课题,即解决粮食增产、能源危机、环境保护(防止污染和保持生态平衡),都有直接和间接的联系。我国固然地大物博,但人口众多,各个地区能源资源的分布极不平衡。尽管新中国成立三十年来,我国的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