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7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38篇
电工技术   54篇
综合类   44篇
化学工业   47篇
金属工艺   23篇
机械仪表   64篇
建筑科学   97篇
矿业工程   80篇
能源动力   19篇
轻工业   107篇
水利工程   72篇
石油天然气   53篇
武器工业   8篇
无线电   79篇
一般工业技术   55篇
冶金工业   32篇
自动化技术   15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针对液压马达发电机节能特点,综合考虑风速预测与气动转矩因素,研究了液压风力发电机组调控过程的并网转速方案,确保机组实现稳定并网过程,并降低机组传动过程的载荷。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并网转速控制方式充分满足风电机组并网要求;平稳风速下,变量马达转速也形成了4 r/min的偏差值,设置比例节流阀能够减小变量马达转速波动性;随机风速下,设置节流阀后马达转速波动幅度降低,获得了4.5 r/min的低频波动幅度。试验结果验证了仿真的正确性;平稳风速下,加入节流阀后转速波动幅度则降低到了2 r/min,系统压力波动则降低到0.1 MPa;随机风速下,形成了0.2 MPa的波动值,转速波动在±2 r/min以内。该研究对提高风电并网效率具有很好的实际指导意义,易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72.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例新的多酸基有机-无机杂化物非均相催化剂,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IR)、热重分析测试(TG)、X-射线衍射分析(XRD)、元素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化合物的结构式为(PMo12O40)(C5H6N)3[简写为(PMo12)(HPy)3,其中PMo12表示PMo12O40,HPy表示C5H6N],属于正交晶系,Cmca空间群,晶胞参数a=1.910 31(8) nm、b=1.538 22(6) nm、c=1.460 63(6) nm、α=β=γ=90°、V=4.292 0(3) nm3、Z=4、R1=0.062 9、w R2=0.132 4。化合物由2-吡啶甲酸在高温高压下原位脱羧后形成的质子化的3个...  相似文献   
973.
郭军 《石材》2023,(7):24-26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城市的宜居程度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指标,老旧建筑及老旧小区在使用过程中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生活条件及小区环境的需求。习总书记指出,要加快老旧小区改造,不断完善城市管理和服务,彻底改变粗放型管理方式,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老旧建筑外墙增设保温是老旧小区改造的必不缺少的重要内容。在实施过程中,确保老旧建筑的外墙保温施工的质量是尤为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974.
贺海鸿  唐洪  刘华  郭军 《煤矿安全》2023,(10):63-71
为探究原煤层瓦斯抽采钻孔周边煤体裂隙的发育及漏风导致钻孔内煤自燃问题,采用理论分析、现场测试、室内实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钻孔开挖后钻孔破碎区内的裂隙分布特征,借助SF_(6)示踪气体开展了抽采钻孔进行漏风测定的原位试验,揭示了瓦斯预抽过程中钻孔周边煤体的漏风规律;并采用程序升温-气相色谱联用实验,以某矿215工作面煤样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供风量条件下煤自燃特性参数随风量的变化规律;得出了耗氧速率、CO产生率等氧化特性参数随煤温和风量变化的函数关系式。结果表明:瓦斯抽采钻孔周边漏风途径主要分为巷道煤壁侧漏风、钻孔裂隙漏风及封孔段漏风;定量得出抽采钻孔周边最小漏风速率介于0.19~0.68 m/min之间,平均漏风速率为0.41 m/min,钻孔的漏风范围大于4.35 m;供风量对煤自然特性参数有着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5.
采用ANSYS/LS_DYNA有限元软件对分层梯度PVC泡沫夹芯板在水下爆炸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响应进行数值分析。针对表观密度为79 kg/m3,107 kg/m3,134 kg/m3,162 kg/m3,203 kg/m3,252 kg/m3的6种泡沫材料,通过改变不同泡沫芯层的密度实现不同的密度梯度设置,共设计了两类不同密度梯度跨度的构型。选用背板峰值挠度和能量吸收作为结构抗水爆性能评价指标,讨论了不同密度梯度比对结构动态响应的影响,并与均质构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均质构型相比,合理的设置泡沫芯层密度能够有效地提升结构的抗爆性能;芯层的密度梯度设置对大密度梯度(large gradient density, LGD)构型的影响大于小密度梯度(small gradient density, SGD)构型;小密度梯度构型LGD-3具有最小的背板峰值挠度,为设计优质抗水爆性能泡沫夹芯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76.
为研究硅化作用对煤低温氧化特性参数的影响,采用电镜扫描技术,分别对硅化煤与非硅化煤进行扫描电镜试验,观察其孔隙结构的差异;并利用煤自燃程序升温试验系统进行试验测试,得到不同温度下2种煤样低温氧化特征与标志气体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在低温氧化进程中不同温度下的耗氧速率。结果表明:硅化作用使煤体孔隙变大,比表面积增加,一方面有利于气体在煤体中赋存,另一方面煤体与氧气的复合反应更充分,硅化煤更容易氧化自燃;硅化煤氧化过程中生成的标志气体体积分数始终高于非硅化煤,且在温度升高至110℃以后,2种煤样气体产物体积分数差异逐渐变大,可能是因为硅化作用使煤体及其分子结构产生物理化学变化,导致硅化煤更容易氧化裂解;硅化煤的耗氧速率和CO生成速率始终高于非硅化煤,说明硅化作用增强了煤的低温氧化特性。  相似文献   
977.
莱北油田新近系明下段油气勘探是近年来渤海地区勘探的热点与储量增长点。该地区油水关系复杂,同时常规油气检测方法受砂体厚度、物性及地层结构等其他非流体因素干扰较大,导致常规方法钻前油气预测多解性强,严重制约了该区的集束评价。为此,文中首次引入能量衰减识别因子、隐性油气识别因子与构造流体匹配识别因子,并将三者有机融合,建立了基于能量衰减的三元约束流体(油气)检测新方法。该方法首先从能量衰减机理与正演模拟出发,得到地震波穿过含不同流体的砂体后的能量衰减识别因子,然后对油气层的振幅进行分解,得到可以表征油气的隐性油气识别因子,最后充分考虑构造对流体的控制作用,引入构造流体匹配识别因子;通过引入3个对油气敏感的定量评价因子,并将三者融合建立三元约束定量化流体检测模板,实现对油气水层的精准预测。该方法具有快速、准确、高效的优点,有效解决了油气水层振幅能量的混叠难题,业已在莱北油田进行广泛应用,并获得了良好的勘探成效。  相似文献   
978.
郭军 《煤矿机械》2023,(4):188-192
针对煤机设备故障特征提取受变工况、变载荷等因素制约的问题,构建了差分振子检测器提取煤机设备故障特征。为利用差分振子检测器进行多故障特征频率检测,对差分振子相图做频谱分析,提出了提取多频率特征的方法,突破了差分振子只能检测单一频率的限制。利用煤矿井下带式输送机驱动电机故障实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差分振子的多特征提取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取煤机设备的早期故障特征,并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979.
郭军  陈桥峰  张磊  罗显文 《住宅科技》2023,(7):51-56+67
在高层住宅中,单元两户板式能为住户提供更为舒适的居住体验,尤其适合改善型住宅的需求。从已有市场反馈和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单元两户板式住宅比其他类型住宅的品质更好、更受市场欢迎,也更有理由成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文章以目前常用的19层及以上单元两户板式住宅交通核优化设计为例,将交通核的公共空间进行集约化整合,减少隐秘和灰色空间、争取自然采光与通风,做到流线便捷、环境舒适,绿色节能。通过明确空间归属、减少模糊空间来提升公共空间意识,从而促进邻里关系的和谐和社会风气的良好转变;通过对交通核的优化设计,在提高得房率的同时改进户内设计、减少碳排放,综合提升住宅品质。  相似文献   
980.
为了保障矿井安全生产及工人的健康安全,降低作业面煤尘浓度十分重要。通过扫描电镜试验、比表面积与平均孔径测试试验以及红外光谱测试试验,对不同粒径煤尘的物理化学特征进行测试,并通过测试煤尘与纯水之间的接触角以及煤尘的吸湿量,研究影响煤尘润湿的微观因素。结果表明:煤尘粒径越小,与纯水之间的接触角越大,吸湿量减少,煤尘难以润湿;煤尘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孔容总量增大,含氧官能团减少,亲水基团如羟基也减少,使得煤尘难以润湿。根据拟合结果,确定煤尘的比表面积、总孔容以及羟基的含量是影响煤尘润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