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9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57篇
机械仪表   3篇
矿业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7篇
冶金工业   1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14 毫秒
81.
使用流体分析软件建立了高速电弧喷涂枪雾化气流场的三维模型,计算了喷枪气流速度场的分布特征,并基于数值模拟优化设计了新型陶瓷喷嘴结构的高速电弧喷涂枪,通过高速摄像法测试了高速电弧喷涂枪的雾化性能。结果表明,高速电弧喷涂枪的气体射流高速区分布集中、速度值高、有利于熔滴的雾化,喷涂试验也显示设计的喷枪焰流张角小、熔滴飞行速度、温度的分布有利于涂层的沉积。  相似文献   
82.
研究了Co掺杂对还原氧化石墨烯(RGO)/Fe3O4复合材料结构、形貌和吸波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一步水热法分别制备RGO/Fe3O4和Co掺杂的RGO/Fe3O4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Co掺杂对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相组成及表面元素价态的影响;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定两种复合材料在2~18 GHz频率范围内的相对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模拟计算了Co掺杂对RGO/Fe3O4复合吸波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部分Co参与了水热反应生成了CoCO3、Co3O4和Co2O3,还有部分Co以单质形式存在,其通过正负电荷吸引机制,影响Fe3+在氧化石墨烯(GO)表面的配位,使得负载在还原氧化石墨烯(RGO)表面的Fe3O4纳米颗粒部分迁移至RGO片层间;Co掺杂改善了复合材料的导电能力和磁损耗能力,使复合材料的吸波能力显著增强.反射率模拟结果表明:掺杂后与掺杂前相比,当匹配厚度d=2.00 mm时,最大反射损耗提高3.44 dB,有效吸收频带拓宽2.88 GHz;当匹配厚度d=2.50 mm时,最大反射损耗提高8.45 dB,有效吸收频带拓宽2.73 GHz.Co掺杂对RGO/Fe3O4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有显著影响,并有效改善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   相似文献   
83.
为了降低WC-Co涂层的摩擦系数,采用湿法球磨工艺实现了氧化石墨烯和WC-Co喷涂粉末的均匀混合,基于爆炸喷涂技术制备了氧化石墨烯改性WC-Co涂层。借助XRD、SEM、EDS等手段分析了涂层的氧化石墨烯存在、组织结构形貌、化学成分组成。采用显微硬度计、万能拉伸机及UMT-2摩擦磨损试验机等仪器研究了涂层的力学及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改性后涂层内均匀分布有片层状氧化石墨烯,涂层组织致密、均匀,结合强度约82MPa,显微硬度为1024HV0.3,氧化石墨烯改性后涂层相比WC-Co涂层摩擦系数降低了30%,氧化石墨烯的添加提高了WC-Co涂层的抗磨、减磨性能。  相似文献   
84.
碳化钨含量对钴基碳化钨复合喷熔层耐磨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提高20钢的耐磨料磨损性能,利用氧一乙炔火焰喷涂的方法制备了不同WC含量的钴基WC复合喷熔层。显微组织分析表明,复合喷熔层与基体结合良好,喷熔层内WC颗粒分布均匀。磨损试验结果表明,钴基WC复合喷熔层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能,随WC含量的增加,喷熔层耐磨性能增强。  相似文献   
85.
自蔓延熔铸制备CuCr合金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提出了将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与传统冶金手段相结合的SHS-熔铸技术,充分利用自蔓延高温合成的优点,以CuO,Cr2O3和Al为原料,制备CuCr合金触头材料。通过对CuO-Cr2O3-Al反应体系的绝热温度计算及热力学分析,确定该体系自蔓延反应进行的可行性,并对反应后液态金属Cu和金属Cr的冷凝过程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合金在金属模和石墨模中的冷却速度都比较快,且在石墨模中冷却效果更好些。实验证实该工艺可行,并得到了铸态结构的合金体。  相似文献   
86.
<正>前言:作为徐院士的学生、学术助手,自2004年跟随徐院士做博士后,出站后留院任教至今,从讲师、副研究员,再到研究员(教授),每个阶段都耳濡目染了徐院士的大师风范。徐院士作为教育工作者,深知学科建设是院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学科的建设发展体现了院校的育人指向、办学实力、学术地位和核心竞争力。徐院士的教学科研生涯、学术成就和崇高声誉,与学科的创建和创新密不可分。谨以此文追忆恩师学科创建路径,追思恩师学科建设源泉,追求恩师学科创新灵魂。  相似文献   
87.
电热爆炸喷涂层的纳米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世丞  徐滨士  王海斗  金国  王红美 《功能材料》2006,37(10):1670-1672,1676
采用英国Micro Materials公司生产的Nano Test 600型纳米多功能测试仪,对电热爆炸喷涂方法制备的FeAl、FeCrAl、FeCrAlRE 3种电爆喷涂层,进行力学性能测试,通过3种涂层加卸载曲线的对比,以及每种涂层的硬度、弹性模量的测取,分析铁基3种电爆喷涂层的力学性能及涂层表面规律,从而优化电爆喷涂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88.
以磁性Fe3O4微球为模板,通过St?ber法和水热法合成了一种杨梅状的新型Fe3O4@SnO2复合材料,主要应用于电磁波吸收领域。借助X射线衍射、X光电子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振动样品磁强计和矢量网络分析仪对其物相结构、表面元素、微观形貌、磁性及吸波特性进行了分析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杨梅状的Fe3O4@SnO2的球径约为500 nm,无明显团聚,具有良好的形貌均匀性。其SnO2层由纳米SnO2颗粒松散堆叠而成,具有大量的空隙结构,层厚约为40 nm。杨梅状的Fe3O4@SnO2具有较强的介电损耗能力,且有利于提升阻抗匹配性能,呈现出良好的电磁波吸收能力,当厚度为1.4~2.8 mm时,其最小反射损耗RL(min)均低于?20 dB。其最优厚度为1.7 mm,此时RL(min)为?29 dB,有效带宽为4.9 GHz(13.1~18 GHz),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吸波材料。   相似文献   
89.
Zn-Al-Mg-RE涂层自封闭特性在复合涂层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铜加速醋酸盐雾腐蚀试验,研究了自封闭特性在Zn-Al-Mg-RE高速电弧喷涂层与舰船涂料结合成防腐复合涂层中的作用.经过480h的试验,在基体上直接涂装涂料的试样表面的划痕里充满了铁锈,而中间喷有高速电弧喷涂层的试样表面划痕里只有少量的白锈.这说明在腐蚀环境中,Zn-Al-Mg-RE高速电弧喷涂层表面的微观孔隙能够被自身的腐蚀产物堵塞,生成的腐蚀产物非常致密,能够阻止缺陷处继续被腐蚀.从试验结果可知在复合涂层体系中,高速电弧喷涂层的自封闭特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0.
通过电化学测试技术与微观分析等手段研究了高速电弧喷涂Al-Ti-Si-RE涂层在模拟深海压力下的耐蚀机理。结果表明:Al-Ti-Si-RE涂层在静水压力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电化学分析表明,在3 MPa浸泡480 h后动电位极化曲线阳极区上出现了1个类似钝化区间的"平台",主要是由于腐蚀产物阻塞腐蚀通道的原因;电化学阻抗谱(EIS)分析则表明,在高压下涂层Al钝化膜在浸泡6 h左右后已溶解,12 h后逐步趋于稳定,300~480 h区间几乎无变化;电化学噪声(EN)测试对比了涂层在常压和高压条件下0~64 ks的腐蚀情况,定量描述了涂层"钝化膜溶解-腐蚀产物快速形成-进入稳定阶段"的腐蚀过程。最后通过微观形貌观察和XRD等测试手段分析,Al-Ti-Si-RE涂层中的富Ti相(主要成分为TiAl、TiAl3等金属间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耐蚀特性,且呈现为多孔结构,Al在高压下快速腐蚀溶解填充富Ti相"骨架"孔隙,形成的涂层表面致密,其结构能够有效阻塞腐蚀通道,抑制腐蚀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