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097篇
  免费   8422篇
  国内免费   5349篇
电工技术   6454篇
技术理论   2篇
综合类   7391篇
化学工业   10752篇
金属工艺   4931篇
机械仪表   5261篇
建筑科学   6181篇
矿业工程   2470篇
能源动力   2016篇
轻工业   7503篇
水利工程   2040篇
石油天然气   3118篇
武器工业   894篇
无线电   8582篇
一般工业技术   7335篇
冶金工业   2771篇
原子能技术   1429篇
自动化技术   10738篇
  2024年   321篇
  2023年   1333篇
  2022年   2843篇
  2021年   3816篇
  2020年   2902篇
  2019年   2160篇
  2018年   2400篇
  2017年   2634篇
  2016年   2305篇
  2015年   3265篇
  2014年   4138篇
  2013年   4814篇
  2012年   5742篇
  2011年   6039篇
  2010年   5612篇
  2009年   5338篇
  2008年   5383篇
  2007年   5211篇
  2006年   4829篇
  2005年   3885篇
  2004年   2708篇
  2003年   2224篇
  2002年   2228篇
  2001年   2048篇
  2000年   1534篇
  1999年   985篇
  1998年   520篇
  1997年   517篇
  1996年   457篇
  1995年   312篇
  1994年   294篇
  1993年   228篇
  1992年   211篇
  1991年   121篇
  1990年   99篇
  1989年   94篇
  1988年   68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21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11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13篇
  195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24 毫秒
51.
Meng Wu  Hailong Li  Hongzhi Qi 《Indoor air》2020,30(3):534-543
Thermal comfor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for the design of buildings. Although it has been well recognized that many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are linked to the state of thermal comfort or discomfort of humans, how to use physiological signal to judge the state of thermal comfort has not been well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feasibility of continuously determining feelings of personal thermal comfort was discussed by using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signals in private space. In the study, 22 subjects were exposed to thermally comfortable and uncomfortably hot environments, and their EEG signals were recorded. Spectral power features of the EEG signals were extracted, and an ensemble learning method using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or support vector machine as a sub-classifier was used to build the discriminant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an average discriminate accuracy of 87.9% can be obtained within a detection window of 60 seconds.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it is feasible to distinguish whether a person feels comfortable or too hot in their private space by multi-channel EEG signals without interruption and suggests possibility for further applications in neuroergonomics.  相似文献   
52.
黄浦江为感潮河流,低潮位重现期的确定对黄浦江航道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准确估计黄浦江低潮位的重现期,以黄浦江下游吴淞口站年最低潮位序列为例,在对样本进行三性审查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传统的数理统计方法和时变矩方法进行水文频率分析。结果表明:吴淞口站年最低潮位序列在1996年发生了变异;还现修正后的序列服从位置参数线性时变的GEV模型,低潮位存在缓慢的上升趋势;一致性条件下百年一遇低潮位约为0.261 m,在非一致性条件下其重现期增大为150 a。非一致性条件下的重现期增大说明黄浦江现有的航道设计标准偏安全,航道通航保证率提高。  相似文献   
53.
为了研究粘性条件下含不同导叶数的液力透平内水力损失的分布情况,采用CFD方法以3种不同黏度工质对3种不同导叶数的泵作液力透平进行数值计算,分析工质黏度对含不同导叶数的液力透平水力损失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叶轮内的水力损失在透平总水力损失中所占比重超过50%,是透平内的主要水力损失;相同流量与工质下,叶轮内的水力损失随着导叶数的增加而减小,叶轮内的流动受导叶数影响显著,蜗壳、导叶等其他过流部分内的流动受导叶数影响较小;随着工质黏度的增加,相同导叶数透平各过流部分的水力损失基本呈增大趋势;在透平叶轮前添加合适叶片数的导叶能够改善叶轮内流动的状况,减小叶轮内水力损失。  相似文献   
54.
丁小波 《电子科技》2015,28(4):142-145
介绍了一种基于高性能浮点DSP芯片TMS320C32、CPLD芯片XC95288和A/D采样芯片AD976组成的多路采集系统的工作原理以及设计方法。通过对第一路施加特殊的电压量,在CCS开发环境下读取采样缓冲区的值,并利用Matlab对采样数据进行了全波傅氏变换。此外,该系统已在继电保护中得到广泛应用,实践表明,该系统能较好地解决多路模拟量的采集,并确保了采样数据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55.
56.
ABSTRACT

Improving the hydration resistance of CaO particle in manufacturing and application of free CaO-containing materials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is study, CaO granules was made from Ca(OH)2 particles, which were fabricated by the granul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ydration resistance of the CaO granules which was prepared under 1700?r?min?1 was the best, the CaO granules was sintered well in calcination process, the shell of CaO granules was relatively dense, which improves the hydration resistance of CaO granules, and the rate of hydration weight increment was 0.58% after placed in the air for 20 days under a temperature of 10–14°C and a relative humidity of 57–81%.  相似文献   
57.
58.
磁絮凝强化技术处理厌氧消化污泥脱水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满足后续生物处理单元对固体悬浮物(SS)和铁浓度的进水要求,采用磁絮凝强化技术对厌氧消化污泥脱水液进行预处理。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本文考察了混凝水力条件、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聚丙烯酰胺(PAM)投加量、磁粉投加量及药剂投加顺序对磁絮凝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磁絮凝强化技术在快搅300r/min(2min)、慢搅100r/min(15min)、静置10min时,依次投加磁粉(40mg/L)、PAC(30mg/L)、PAM(4mg/L)时处理效果最好。在此运行条件下,SS和Fe3+去除率分别为97.61%、98.24%、絮凝指数(FI值)取得最大值、zeta电位绝对值最小,絮凝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磁絮凝强化技术对SS和Fe3+去除率分别可提高3.70%和10.82%,同时絮体最大沉降速度可提高33%。磁絮凝技术处理后的出水不仅可以满足后续生物处理单元对SS和铁浓度的要求,还可以有效提高磁絮凝体的沉降速度,减小沉淀时间,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9.
综合考虑分子筛脱水吸附塔的结构、疲劳状况及管口载荷等因素,利用ANSYS对吸附塔进行结构应力与疲劳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吸附塔整体模型合理;该结构在确保可靠性的基础上可降低制造成本;该设备能满足疲劳寿命的要求。  相似文献   
60.
针对统一采购情形下产品族设计与供应商订单分配问题,提出了一个以产品族利润最大为目标,满足产品配置要求、供应商最小订单数量等约束的产品族设计与供应商订单分配关联优化模型,并开发了一种自适应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为了防止由于优化问题中存在的订单等式约束导致算法产生大量不可行的染色体,给出了一种按比例分配订单的染色体编码与解码方法。同时算法设计了自适应的交叉方式与变异方式尽可能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最后通过一个实例验证了所提优化方法和求解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