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71篇
  免费   1272篇
  国内免费   783篇
电工技术   1035篇
综合类   1348篇
化学工业   1580篇
金属工艺   696篇
机械仪表   714篇
建筑科学   705篇
矿业工程   497篇
能源动力   372篇
轻工业   1199篇
水利工程   350篇
石油天然气   373篇
武器工业   238篇
无线电   1139篇
一般工业技术   967篇
冶金工业   1609篇
原子能技术   295篇
自动化技术   1309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202篇
  2022年   462篇
  2021年   547篇
  2020年   451篇
  2019年   290篇
  2018年   319篇
  2017年   329篇
  2016年   285篇
  2015年   496篇
  2014年   607篇
  2013年   772篇
  2012年   918篇
  2011年   942篇
  2010年   947篇
  2009年   829篇
  2008年   875篇
  2007年   899篇
  2006年   659篇
  2005年   587篇
  2004年   451篇
  2003年   286篇
  2002年   264篇
  2001年   220篇
  2000年   206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358篇
  1997年   246篇
  1996年   155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59篇
  1976年   101篇
  1975年   10篇
  196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高耐蚀性Zn—Co合金镀层钝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电镀Zn-Co合金镀层的钝化液的组成及工艺条件,溶液各成分及工艺条件对钝化膜质量的影响,通过几种腐蚀试验方法,测量了钝化膜的耐蚀性,结果表明,研究的钝化工艺可以得到耐蚀性良好的钝化膜。  相似文献   
102.
Motion blur due to camera shake is a common occurrence. During image capture, the apparent motion of a scene point in the image plane varies according to both camera motion and scene structure. Our objective is to infer the camera motion and the depth map of static scenes using motion blur as a cue. To this end, we use an unblurred–blurred image pair. Initially, we develop a technique to estimate the transformation spread function (TSF) which symbolizes the camera shake. This technique uses blur kernels estimated at different points across the image. Based on the estimated TSF, we recover the complete depth map of the scene within a regularization framework.  相似文献   
103.
由有机稀土配体化合物、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稳定剂、溶剂等原料制备出有机稀土活性复合物。通过柴油机台架实验发现,该种复合物的加入不仅对柴油机节能、抗磨损及保护发动机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能有效降低尾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  相似文献   
104.
将铌酸用于催化合成乙酸苯乙酯 ,在醇酸摩尔比 1∶5 ,回流反应 2h ,催化剂用量 (以 1mol醇计 )为 5g的条件下 ,酯收率可达 84 .3%以上。催化剂不经处理 ,可多次循环使用 ,不污染环境 ,相对于一些其他催化剂 ,具有明显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5.
含氟反式-1,4-二芳基环己烷类液晶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杜渭松  安忠维 《精细化工》2003,20(5):261-264
以4 苯基环己酮为起始原料,经Grignard反应,脱水,加氢,转型,Friedel Crafts反应,黄鸣龙还原等步骤,合成了一系列含氟反式 1,4 二芳基环己烷类液晶化合物,GC质量分数>99%,收率达16 0%~27 0%,较文献收率(<1%)有显著提高;该路线尤其适用于制备一系列不同烷基取代的衍生物;目标化合物经1HNMR、IR进行了结构鉴定,并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其相变行为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106.
PP/UHMWPE共混物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炳海  陈勇  安峰 《塑料工业》2003,31(7):9-13
采用不同结构的聚丙烯(PP)分别与不同流动性能的超高摩尔质量聚乙烯(UHMWPE)进行共混,对共混物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PP和UHMWPE类型的适当匹配对共混物性能的提高非常重要。流动性较好的UHMWPE对熔体质量流动速率较小的嵌段共聚型PP(PPB)增韧增强效果突出,常温缺口冲击强度可达74.2kJ/m^2,断裂伸长率大于700%;同时共混物的强度和刚性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在PPB/UHMWPE二元共混物中加入适当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能够起到“减粘”和“增容”作用,有利于共混物性能,尤其是抗冲性能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7.
将环境能量收集模块引入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有效改善网络的使用寿命,但是能量的随时补充也给原有的能量管理策略带来了巨大挑战.针对单个环境能量驱动节点在数据序列已经到达的情况下,研究了优化的数据传输策略,采用内罚函数法优化传输过程,使得固定时间内节点传输的数据量最大.理论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当各个时刻节点的传输功率比较接近时会获得最大的数据传输量;当实际节点获得最大数据传输时节点的传输功率随时间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08.
孙公瑾  安虹  范东睿 《计算机工程》2014,(4):295-300,304
运动估计是视频编码过程中最为复杂和耗时的阶段。为分析和优化其性能,从多个流行的开源视频编码器中提取出单独的运动估计算法模块,根据视频分辨率和视频内容的不同建立程序输入集,从而构成一套完整的测试程序集合。利用性能分析工具对算法性能和微体系结构性能进行量化分析,给出这些算法在当今主流处理器体系结构上的性能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复杂视频和高分辨率视频下的运动估计算法耗时最长,且大部分算法的指令级并行性没有太大差异。算法最后一级高速缓存的缺失率和分支误预测率都较低,分别在0.01%和7%以下。  相似文献   
109.
网络视频会议以及高清视频点播等应用的广泛流行,对视频编解码的编码质量以及编码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帮助硬件设计人员设计更强大的专用处理器去适应视频编解码应用的发展趋势,并评估处理器设计的合理性和正确性,对视频编解码进行分析和测试,提出一套基准测试程序。采用自顶向下的分析方法,以流行性、编解码效率、压缩质量和开源性为标准,选取主流的视频编解码软件,进行热点函数分析。抽取变换、量化以及滤波过程中的热点函数,使之成为视频编解码测试程序,为其构造典型输入集。通过分析真实硬件平台上这些测试程序的计算和访存特性,给出处理器设计的建议。结果证明,该基准测试程序使用10%的代码量即可反映视频编解码过程的主要特征,对处理器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0.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particle deposition from liquid suspensions of monodispersed particles flowing past single spherical collectors were carried out and compared with theoretical results based on trajectory calculations.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indicate the significant effect of particle flocculation and thus suggest the importance of sedimentation as a collection mechanism. The agreement between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and the experimental data is good when the surface force interactions are favorable for collection. However, when the electrokinetic repulsion dominates in the neighborhood of the collector, the rate of collection drops rapidly, although not to zero as predicted by theo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