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18篇
矿业工程   107篇
轻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冶金工业   8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1 毫秒
61.
根据事故致因理论,分析导致安全事故的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并对其环境因素进行了研究,得出了除矿业系统内在属性因素外,自然条件、社会环境、政策法规、企业管理和作业环境等是矿业安全系统重要的环境影响因素;建立了矿业安全系统环境影响因素体系,应用层次分析原理研究分析了各环境影响因素对系统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企业管理、政策法规和作业环境是影响程度较大的3个因素,其中,管理人员素质、工人安全意识、法律法规制度、照明情况以及作业空间布置等因素在矿业安全生产和管理工作中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62.
63.
地下开采中接触带巷道围岩剪应力是巷道出现剪切破坏和局部冒落的主要原因,构成矿山开采的重大安全隐患。为控制接触带巷道稳定性,研究了不同接触角下接触带巷道围岩剪应力分布特征。采用三维光弹应力冻结试验法,制作了0°、15°、30°和45°的接触带巷道光弹试验模型,定量分析了不同接触角下接触带巷道顶部在4 000 k N载荷时的剪应力分布特征。试验表明:光弹切片的应力条纹图直观显示了不同接触角下接触带巷道顶部的应力场分布;接触带弹性模量为6.69 GPa的一侧剪应力大小是弹性模量为3.20 GPa一侧的2~10倍,巷道顶部接触带上存在剪应力突变;当载荷一定时,接触带与巷道交界处剪应力值和接触带巷道顶部上最大剪应力值随接触角的增大而增大。研究结果表征了不同接触角下接触带巷道顶部的剪应力分布特征,对实际工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4.
为探索玻璃钢纤维增强塑料(GFRP)锚杆在矿山中的实践应用,在经典拉伸、剪切试验模型的基础上,结合GFRP复合材料独特的受力特性,对GFRP锚杆进行了改进的拉伸和剪切试验。详细介绍了拉伸试验试件锚具的制作。较为准确的得到了GFRP锚杆的拉伸、剪切实验参数及破坏形态。试验结果为GFRP锚杆在矿山推广应用中,科学确定支护参数和支护操作制度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65.
66.
依据有关安全规程和规范,对石化设备检修作业中的动火作业、设备内作业和不停车带压密封作业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7.
在石油、化工、冶金等行业中,作业人员进入贮罐、塔、反应器、炉体、地下坑、下水井等密闭空间内作业时,管理稍有不慎,就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人身伤害事故。密闭空间内作业的危险性,不仅取决于系统清洗、置换处理程度,容器内部结构,还与施工单位的资质、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劳动组织的协调和安全措施的有效落实等情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8.
高家屋场地热田热储层主要为神农架群石槽河组白云岩,热储盖层为元古代辉绿岩,但是该盖层并未完全覆盖热储层。初步分析,地下水沿岩层层面向深部汇集,为元古代侵入岩所阻,推测由于侵入岩具有较高温度,将地下水加热升温,形成地热。初步得出高家屋场地热田地热流体温度衰减的原因为高家屋场一带森林被大量砍伐,导致地表水大量入渗,混合于地热流体中,致其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69.
沙杰  叶义成  姚囝 《金属矿山》2023,(12):62-68
利用UDEC软件对不同层理面倾角层状岩体巷道围岩的变形位移情况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围岩的内部应力分布,提出了不同层理面倾角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均质岩体,层状岩体由于层理面的存在致使围岩的变形破坏特征更加复杂,层理面倾角大小对围岩的破坏失稳模式有显著影响,随着层理面倾角的增大,围岩变形破坏的非对称性逐渐增强。具体表现为沿层理面的垂直方向变形位移最大,当层理面倾角大于60°时,边墙的变形位移显著增大。当巷道开挖后,在地应力诱导和层理面影响的叠加作用下,先是层理面的剪切滑移、离层破坏,逐渐演化成穿过层理面的剪切—拉伸破坏,并最终过渡成基质的拉伸破坏。研究成果对深部层状岩体巷道围岩如何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具有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0.
从采场结构、工艺参数、工艺设备等方面,总结了缓薄矿体的采矿方法及其工艺演变过程、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目前我国采矿工业的技术装备和采矿环境条件,分析了缓薄矿体采矿方法、回采工艺、设备配套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并探讨了盘区组合机械化采矿法的应用研究及工艺配置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