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8篇
建筑科学   1篇
无线电   2篇
冶金工业   24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 毫秒
31.
针对SG18辊轧机的刚度问题,建立了三维多体接触的机架-轴承座有限元仿真模型与辊系有限元仿真模型,其中轧机-轴承座模型计算结果用于确定辊系模型的弹性边界条件,得到了SG18辊轧机的综合刚度水平及辊系等典型部件在总体刚度中的比重。分析了轧制力大小、板宽以及中间辊结构等因素对轧机刚度的影响,发现轧制力大小与中间辊约束结构对轧机刚度的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32.
激光强化温度场的理论解析与实验论证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工件表面的激光强化效果直接取决于扫描过程中的热循环规律,为获得理想的淬硬层深及显微硬度分布,必须对激光作用的温度分布形态做出精确解析.采用有限单元法可以对各种工艺参数的变化对激光强化温度场的影响加以探讨,并辅以红外测温实验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激光强化可以有效改善金属材料表面的组织性能,而工艺参数的改变对于热循环规律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3.
针对H型钢辊式矫直过程残余应力的主动控制,基于工程弹塑性理论建立一种矫直过程应力演变的分析模型;采用离散解析实现对模型的快速数值求解;继而基于该分析模型建立一套能够实现残余应力主动控制的工艺参数主动设计方法;运用该方法对典型规格H型钢矫直工艺参数进行工艺设计.建立的分析模型运算结果与有限元结果吻合且计算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模型能够实现有限时间内整个矫直工艺参数域内残余应力演变结果的分析;工艺设计方法能够得到一定目标参数和约束条件下的残余应力主动控制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34.
建立了轧辊辊环卧式离心铸造钢液流动和传热的二维耦合模型,采用大型CFD软件FLUENT求解得到重力和离心力场下的流场、温度场分布和钢液偏心情况,并讨论了钢水流动对凝固过程的影响,分析结果对离心铸造的工艺设计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5.
段明南  吴迪平  王永涛  杨俊 《炼钢》2006,22(3):54-56,62
对某钢铁公司1号转炉托圈进行了现场温度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运用有限元数值仿真技术对该转炉托圈进行三维温度场仿真及热机耦合应力分析,结果发现内筋板应力水平过高,这与实际托圈内筋板的过早损坏是完全一致的。为降低托圈综合应力水平,应对筋板进行适当的结构改造,对比分析各方案,得到了合理的改造方案,为转炉托圈的设计与使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6.
转炉炉衬不同膨胀间隙的炉壳热应力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实际转炉建立几何模型.以有限元为手段,分析了转炉耐火材料在砌筑时设置不同的膨胀间隙对炉体热应力的影响.以便为转炉砌炉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7.
研究了大规格H型钢产品矫后出现腹板波浪以及切割过程中出现腹板开裂的原因.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H型钢空冷至矫直温度时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现有生产工艺条件下,型钢冷却至矫直温度(80℃)时,腹板上存在着较大的压应力,致使发生腹板波浪.在腹板和R角的交接部位,残余应力分布极为不均,由压应力向拉应力突变,是导致产品切割开裂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8.
陈兵  林海海  吴迪平 《轧钢》2014,31(3):1-4
针对酸轧联合机组中拉伸矫直机工作辊磨损快、使用寿命短等问题,根据拉矫机工作辊磨损实测数据,通过现场测试及实验,分析了工作辊磨损机理,建立了基于带钢生产吨位下工作辊最大磨损量预测模型、基于拉矫工艺参数下工作辊轴向整体磨损预测模型,并采用遗传算法优化了模型参数,优化后的模型可用于拉矫机工作辊磨损在线预报。  相似文献   
39.
SG18辊冷轧机是国内建造的高精度薄板带轧机,自建成以来,中间辊断辊和辊系散落一直是制约轧机正常生产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现场试验分析并结合ADAMS虚拟仿真技术,研究了中间辊的受力特性,并以稳定性理论为基础,运用能量法分析了这种新型轧机结构的稳定性,并对中间辊断辊和辊系散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新型轧机在中间辊自由或约束不严的状态下,处于一种不稳定的平衡状态,中间辊的安装精度和约束状态是保证辊系稳定的关键,为轧机的改进和后续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0.
实验中发现CSP轧机鼓形齿联轴器齿面具有"工"字形磨损区域,这与齿轮啮合传动的磨损区域在节圆处正好相反,通过啮合点空间解析模型和有限元仿真研究了这一现象,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齿根和齿顶出现接触应力极值区域,极值区域在联轴器转动过程中沿齿宽方向往复运动,形成齿面上的非均匀性磨损。设计和制造是齿根和齿顶的修形,使用过程中保证良好的润滑等方法可减小齿面的接触应力和磨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