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20篇
化学工业   11篇
金属工艺   14篇
机械仪表   24篇
建筑科学   7篇
能源动力   2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线形和星形聚L-丙交酯大分子单体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分别以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甘露醇和山梨醇等和L-丙交酯反应,得到末端为羟基的线形和星形聚L-丙交酯。通过和甲基丙烯酰氯反应,在上述线形和星形聚L-丙交酯成功引入双键,得到了相应的反应性大分子单体,其双键的存在经红外谱图和高锰酸钾试验得到证实。通过在过氧化二苯甲酰引发下的热交联,研究了上述大分子单体的反应性,发现端基数对交联产物的性质有一定影响。溶解试验、凝胶含量测定和热重分析表明,端基数目较多的大分子单体的交联产物有较高的凝胶含量,交联密度较大,热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32.
运用Monte Carlo法,模拟D,L-丙交酯(DLLA)与L-丙交酯(LLA)共聚体系,在不同投料比情况下的立体化学构型,计算了两种立体异构体在共聚高分子链中所占的比例,与各种异构体序列的长度分布;计算了轮数R;分析了竞聚率r和投料比p对DLLA-LLA共聚物的立体化学结构的影响,发现r直接影响立体异构序列的交替程度;计算了共聚链上四单元组和六单元组的含量,引用文献提供的13C NMR谱图进行验证;研究了共聚组成、重均序列长度等模拟结果与某些物性实验数据之间的关系,发现共聚物的结晶速率和一定范围内的重均序列长度有关。  相似文献   
33.
分别采用双滴法、尿素法和超声波法合成镁铝水滑石LDH-CP、LDH-UR、LDH-US,以XRD、N2吸附-脱附、TG-DSC和Hammett碱强度-碱量表征它们的物化性质,以催化原油酯化脱酸反应评价它们的催化性能,并推测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兼具高结晶度和高碱量的水滑石具有最佳的催化酯化活性,既能使醇生成强亲核性的R1O-,又避免了导致副反应的游离R1O-的产生。LDH-UR结晶度最高,但碱量最低;LDH-US碱量最高,但结晶度最低;LDH-CP兼具高结晶度和高碱量,有最高的脱酸活性,可将绥中原油酸值从3.72 mgKOH/g降到0.40 mgKOH/g以下。  相似文献   
34.
基于Al2O3/ZrO2(n)微-纳米复合陶瓷的"晶内型"微观结构,进行了二维超声振动磨削与普通磨削对比试验研究。应用AFM重点分析了微-纳米复合陶瓷二维超声振动磨削表面特征。AFM轮廓特征分析表明:同样磨削条件下,二维超声振动磨削表面峰谷较均匀,磨削表面均匀一致性优于普通磨削表面,二维超声振动磨削更易于实现塑性域磨削,可提高陶瓷磨削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35.
近年来,在农村“奔小康、建新村”工作中,一些乡镇把公共厕所的建设摆上了突出位置,在村头、路口等显眼地方配套建起了相当高级的厕所。人们来到一个新村,往往第一眼看到的便是一个非常醒目的崭新公厕;甚至一些厕所还与象征新村精神和形象的村牌建  相似文献   
36.
为了研究汽轮机模型参数的变化,引入了支持向量机辨识方法;介绍了支持向量机辨识的原理;通过Matlab仿真,详细探讨了信号降噪、辨识处理等问题;采用一组实测汽轮机动态扰动数据进行支持向量辨识验证。仿真和实测结果证明了支持向量机辨识方法的有效性,为汽轮机参数辨识提供了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37.
一种用于变电所优化规划的新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保证可行性的前提下变电所规划的经济最优。利用线性加权和法和自适应遗传算法自身的特点,提出了将两者结合形成两层嵌套用于配电网络变电所的优化规划。该法可系统地确定变电所选址,主变压器的容量、台数的选择,降低规划的复杂程度,减小工作量,做出各类情况的最优选择。算例证明该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38.
溶解性有机物(DOM)是废水达标排放标准的重要考虑因素,综合分析废水中DOM的分子组成是对其高效去除的前提。以某天然气净化厂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法(FT-ICR MS)和三维荧光光谱(3D-EEMs)从分子层面深入分析氧化过程中DOM的荧光性质、分子组成、质荷比、分子转化。EEM结果表明,废水中主要以类腐殖质物质为主,其次为富里酸类物质。O3/H2O2氧化降低了类腐殖质物质的荧光强度,但DOM降解受限于臭氧与富含电子有机物的反应特性;而O3/H2O2-Fenton联合氧化能大幅降低总荧光强度,有效去除类腐殖质。FT-ICR MS结果表明,O3/H2O2氧化去除了部分CHO类、CHON类DOM,但对CHOS类、CHONS类DOM的去除效果欠佳。多环芳烃和高度不饱和的化合物被臭氧降解为脂肪族类化合物,增加了CHO类DOM含氧量。O3/H2...  相似文献   
39.
从纳米多层涂层和纳米复合涂层两个角度总结了PVD纳米涂层的强化机制和涂层设计准则,提出了现有的涂层强化机制及涂层设计准则主要存在涂层强化机制适用性不足和理论性问题缺乏实验手段论证两个问题,并合理分析了问题存在的原因。从纳米多层涂层和纳米复合涂层两个角度,综述了PVD纳米涂层致硬机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现状表明,涂层强化机制和一些涂层表征实验在涂层致硬机理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研究者们根据涂层强化机制和必要的实验手段对涂层的致硬机理进行了分析。但是涂层强化机制并非涂层致硬机理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既存在用一种或多种涂层强化机制解释涂层致硬机理的情况,又存在未使用涂层强化机制去解释涂层致硬机理的情况。针对这种现象,分析了其存在的内因和外因。外因为涂层材料组合方式和实验研究变量不同;内因为涂层强化机制及设计准则不完善。最后结合PVD纳米涂层致硬机理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本着完善涂层强化机制和设计准则的目的,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0.
超声加工技术及其在陶瓷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超声加工的原理和特点,综述了国内外超声加工在陶瓷材料加工方面的应用研究,并对二维超声振动磨削加工技术在陶瓷加工中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为拓展超声加工应用领域与技术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