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8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48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2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在年度新增探明储量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从储量落实程度看,较常规砂岩油气藏计算结果精度偏低。研究表明,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储集空间类型复杂,包括溶蚀洞穴、孔洞、孔隙及裂缝等,储集空间级差较大,以孔洞、裂缝为基础的传统的两级单元划分方法不尽合理。各类储集空间发育状况表明,裂缝型及孔隙型储层普遍发育|孔洞型和洞穴型储层呈透镜体状分布,空间分布连续性差,因此与孔隙型储层合并计算导致了各计算单元的平均孔隙度计算结果偏大。根据不同孔隙度的储层其含油饱和度具有“三段式”分布的特征,以及单层孔隙度值与裂缝发育情况,细分了储量计算单元,将储层划分为Ⅰ级(≥15%)、Ⅱ级(15%~5%)、Ⅲ级(<5%)及Ⅳ级(裂缝段)计算单元,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油气储量评估结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62.
根据花土沟油田新近系油藏中储层流体包裹体的类型、显微荧光特征和热力学特征,将储层中烃类的注入划分为低温低盐度和高温高盐度两期。结合埋藏史和热演化史研究表明,第一期烃类注入发生在上新世中期,主要是少量低熟烃类的注入;第二期烃类注入为大规模油气的注入,发生在上新世晚期,是现今油藏中烃类的主要来源。这一成藏过程经历时间短,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成藏方式。   相似文献   
63.
64.
罗克韦尔自动化集成架构的平台ControILogix和当今伺服SERCOS(串行实时通信系统)光纤网络结构在轮胎成型机上的完美结合,体现了ControILogix平台将逻辑控制、过程控制、运动控制无缝集成,实现一体化运动控制方案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