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6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16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52篇
冶金工业   2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粉末雾化喷射成形制备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在航空、汽车及民用工业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近年来粉末雾化喷射成形工艺用于制备颗粒增强MMCs受到了重视与发展,该通过快速凝固获得组织均匀,细小,无宏观偏折和高性能的新材料,在沉积过程中向基体合金的喷雾中喷入增强相颗粒即可制成高性能MMCs,本文介绍这一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02.
张阁  周香林  张济山 《材料导报》2005,19(Z1):356-359
高耐磨耐蚀合金涂层对于提高工业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作用.从组织、性能、制备工艺、应用等方面总结了这类涂层的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展望了纳米表面技术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3.
纳米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重点介绍几种固态法制备纳米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工艺.分析铝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综合评价纳米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中存在的几个重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在展望其应用前景基础上,指出制备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4.
纳米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志勇  郝斌  崔华  周香林  张济山 《材料导报》2006,20(Z2):206-208,218
介绍了纳米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重点介绍和评述了国内外几种制备工艺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分析了纳米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指出了纳米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中存在的几个重要问题,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5.
106.
利用液氮球磨、真空热压和挤压工艺制备块体纳米晶Al-Zn-Mg-Cu合金,并对其固溶和时效处理进行研究,得到时效硬度曲线。利用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对该合金热处理前后的微观组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块体制备过程中析出的MgZn2可以通过固溶处理使其回溶并在时效后沉淀析出;热压后晶粒尺寸为50~100 nm,热处理后晶粒长大到100 nm,部分晶粒达到200 nm。  相似文献   
107.
研究了双级时效处理对高Zn(11.64wt%)喷射成形Al-Zn-Mg-Cu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采用TEM和SEM等实验手段对合金的时效组织变化及断口形貌进行了分析,并对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双级时效处理的合金实现了晶内和晶界析出相的长大和粗化过程;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合金的拉伸强度随之降低,塑性有所改善.并且第二级时效处理制度为170℃/4h时,其拉伸强度与峰时效合金的强度相比下降约13%.  相似文献   
108.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Ti,Ta和Nb三个γ′形成元素在抗热腐蚀合金系统Ni-16Cr—9Al-4Co—2W—1Mo—Ti-Ta—Nb(at-%)中的作用该合金系统是根据d-电子合金设计理论和镍基高温合金合金化的特点选出的根据DTA和图象仪分析结果确定了凝固反应温度以及共晶(γ+γ′)体积分数在Ti-Ta—Nb浓度三角形中的等值线分布,与参考合金IN738LC相比较,在所研究的大部分成分范围内,设计合金表现出很低的共晶(γ+γ′)析出(<0.4v-%),较低的凝固范围(<65℃)和较宽的热处理温度范围(>100℃),说明合金具有良好的组织稳定性,单晶铸造性能和热处理工艺性能.经长期时效(900℃/500h)后,无TCP相析出,在很宽的成分范围内,试验合金表现出良好的抗热腐蚀性能(900℃/24h坩埚试验,失重<20mg/cm~2)综合各项结果,给出了可供选择合金成分进行最后单晶生长及力学性能评价的具有较好综合性能的成分范围  相似文献   
109.
定向凝固DZ38G合金热疲劳性能和组织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定向凝固DZ38G合金热疲劳性能及其组织结构的变化,并与其原型合金M38G对比.由于DZ38G合金消除了横向晶界和弹性模量低等原因,抗热疲劳性能有很大提高.热疲劳裂纹一般萌生在晶界或相界面,沿着枝晶间或晶界扩展,有时裂纹也沿着一定晶体学方向传播.合金经热疲劳后,晶界碳化物增多,γ′形态发生变化,并观察到裂纹两侧存在γ′相贫化和再结晶现象.  相似文献   
110.
根据d-电子合金理论研究了合金系统Ni-16Cr-9A1-2W-1Mo-4Co-Ti-Ta-Nb(at.-%)的热腐蚀行为。选择了最佳成分范围内的4种成分进行单晶生长及性能评价。确定了性能匹配最佳的合金成分(at.-%)为:Ni-16Cr-9A1-2W-1Mo-4Co-3.125Ti-0.875Ta。完成了整个合金设计过程.该合金抗热腐蚀能力达到或超过IN738LC,使用温度比IN738LC高70-90℃,其持久强度达到CMSX-2的水平,试验证明d-电子合金设计理论可以用于研制开发高性能抗热腐蚀单晶镍基高温合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