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5篇
金属工艺   18篇
机械仪表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因为传统的连续弯曲辊式矫直理论创建在单一金属反复连续弯曲变形的基础上,所以将该理论应用于双金属复合板连续弯曲矫直时,精度不高且无法保证双金属复合板的矫后平直度。为完善板材矫直力论,分析了双金属复合板矫直弯曲变形时的特点,提出了分层算法,并将模型计算数据与矫直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可以在不同金属变形层上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和材料模型,比较适应于求解双金属复合板的辊式矫直问题;模型计算矫直力误差不大于5.73%。所得结论表明基于分层算法的数学模型在计算双金属复合板时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2.
以无初始变形铝板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解析法对弯辊矫直变形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不同弯辊量下的矫直过程计算模型。通过ABAQUS有限元仿真模拟和19辊矫直机进行了弯辊矫直过程实验,在相同压下量,弯辊量为0.1、0.2和0.3 mm下,研究了矫直过程中弯辊量对板带浪形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压下量,板带矫直后浪形高度与弯辊量成正比变化,而浪形纵向周期长度与其呈反比变化;实验数据、模型计算与理论计算的结果误差范围在15%以内,处于合理误差之内。  相似文献   
33.
辊式矫直机矫直扭矩的计算主要是根据矫直弯矩与矫直曲率之间的关系积分得到的,但由于传统公式不易于计算,故本文采用一些假设条件简化了矫直扭矩的计算。通过在某钢厂十一辊辊式矫直机上测得的矫直辊上的矫直扭矩以及电机功率的数据,验证了基于假设条件下的矫直扭矩的计算方法的可行性,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4.
利用Matlab软件设计BP神经网络逼近实际的弯辊系统,VB开发操作界面程序调用用Matlab语言编写的神经网络。在操作程序界面中输入板材参数,操作程序调用神经网络,并根据板材参数由神经网络计算出弯辊量,该弯辊量显示在操作程序中,操作员根据此量矫直板材。  相似文献   
35.
为了降低高强板材在生产淬火过程中产生的较大残余应力,所造成板型缺陷和产品性能的下降。本文对Q960E高强钢的矫直过程,进行残余应力数值计算、实验和热力耦合仿真的方法,研究板材在矫直全过程中残余应力的变化。通过淬火热处理后高强板表面形成276.3MPa左右的压应力,内部形成与之反向的拉应力,在矫直过程中,表面塑性变形最大,最终板材表面应力减少到100MPa以下,与实验误差在15%以内,而随着表面层到中心层,塑性变形的递减,心部残余应力一直保持为200MPa左右。结果表明:辊式矫直工艺能够有效降低板材残余应力,对表面残余应力影响较大,对心部残余应力影响较小,同时也验证了该计算模型计算残余应力方法的正确性,为降低板材残余应力的矫直工艺提供了有效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6.
介绍了一种用于中厚板热矫直工艺的自动化系统,对其系统结构、核心算法、特征功能等做了详细论述.根据矫直理论和自学习的材料模型,建立变形抗力模型,通过对实测力能参数优化处理反求出比较精确的板带变形抗力,可为系统提供矫直工艺参数,满足高质量的矫直要求.  相似文献   
37.
在全液压11辊矫直机上进行了矫直扭矩的实验研究,将实验所测得的数据与常用的3种矫直扭矩计算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并分析其中误差产生的原因,为辊式矫直机矫直扭矩参数的设计与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8.
铜铝复合管主要应用于冰箱、空调冷热交换器等的连接管件,其机械性能优良、可加工性好、经济性强,同时纵轧管作为一种高效的管材成形方法,适用于铜铝复合管的轧制成形。本次对轧制变形、孔型系统、轧制力、伸长率等进行理论研究和有限元模拟复合管连轧成形分析,并结合实验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管内外壁均光滑无缺陷,机械结合力为2.92 MPa,实现有效复合。轧制力的理论值与实测值、理论值与仿真值的平均误差分别为16.44%、15.33%;铜层、铝层、总壁厚的仿真值和实测值的平均误差分别为2.36%、1.62%、2.07%;伸长率的理论值与实测值、理论值与仿真值的平均误差分别为7.94%、5.11%,均在合理范围内。该结果验证了铜铝双金属复合管轧制成形工艺的理论研究和仿真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