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0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40篇
电工技术   77篇
综合类   66篇
化学工业   99篇
金属工艺   56篇
机械仪表   90篇
建筑科学   39篇
矿业工程   53篇
能源动力   9篇
轻工业   36篇
水利工程   13篇
石油天然气   22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58篇
一般工业技术   75篇
冶金工业   32篇
原子能技术   6篇
自动化技术   6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8 毫秒
761.
针对电流注入型SOI光开关在切换时难以克服的消光比变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非对称的开关结构设计.然后依照实际器件的结构建立了SOI光开关的3D光学模型,对光开关中3D光场传输和输出光功率进行了模拟与分析.最后运用该模型对SOI光开关在电流切换时的消光比变化的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提出的非对称的开关结构可以将SOI电光开关的消光比提高5 dB左右.  相似文献   
762.
张宏  祁兵  王皓 《中国新通信》2014,(1):125-126
我国智能电网的建设已经逐步从单向的需求管理走向双向互动的需求响应(DR),原有的电力通信网络在用户接入网处无法满足未来需求,论文研究了DR系统的基本组成与通信架构,并就主流的接入网技术加以剖析,得出以PFTTH为基础的光纤接入技术最为适合DR接入,实时性与安全性得以保障,更能够为电力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服务。  相似文献   
763.
为了解决当前电动汽车充电模块效率低、功率小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控制式交错并联LLC谐振技术的非车载式电动汽车充电模块整体设计方案。所述方案输入侧为VIENNA电路,输出侧为交错并联LLC谐振DC/DC变换器。采用交错并联技术减小输出电流纹波,提高充电模块输出功率的同时,采用移相变频混合控制策略,使得谐振变换器工作在较窄的频率范围之内,因此降低了磁性元器件设计难度,提高了充电模块的转换效率以及功率密度。给出了充电模块整体电路拓扑设计、各模块工作原理以及控制策略,研制了20kW原理样机,与纯变频式交错并联LLC谐振变换器充电模块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所述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64.
土木工程专业是传统工科专业的典型代表,在新经济建设背景下面临教育教学理念落后、内容体系与平台建设规模小且分散、运行机制缺少“闭环”检验等问题,这些问题亦普遍存在于其他传统工科专业。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以“以生为本、成果导向、全要素协同”育人理念为统领,通过优化和完善6个内容体系和6个教育教学平台,建立持续改进的课内、校内与校外“三循环”机制,构建“新理念指导、全要素协同育人”的全员、全过程、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专业先行,学科后发再并行”的发展思路,“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的实施路径,师生全员全过程深度参与及学院自主办学的经验对新工科背景下传统工科专业的创新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65.
利用Fluent 软件研究纵向坡度为0̊ 、5̊ 、10̊ 、15̊ 和不同通风方向情况下,燃气舱内发生小孔泄漏从正常通风到报警器响应切换事故通风的过程。结果表明:燃气泄漏扩散方向与坡度和通风方向有关,事故通风后扩散方向与通风方向相同,距离泄漏口30 m 以上扩散速度与坡度呈正相关。通风方向相同,坡度越大报警器响应时间越短。各坡度下根据首先响应两个报警器的响应时间均可初步判断泄漏源位置。对于甲烷报警器的布置,建议坡度增大时可以适当降低该侧壁报警器的布置高度。  相似文献   
766.
昆明超冠人造板厂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附近,每天产生的废水仅50 m3,但成分复杂,含有纤维素、SS、泥垢、溶解性有机污染物等,废水COD为160~200 mg/L、BOD5为80~100mg/L、SS为200~250 mg/L,采用CASS/MBR工艺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该工程已通过环保部门的验收,运行稳定,处理出水回用于冷却用水、绿化用水。该工程投资约20万元,运行费用为0.92元/m3,处理水回用后每年节约水费为5万多元。  相似文献   
767.
冲击地压矿井临空侧采动巷道大多存在冲击危险,针对综放大煤柱临空侧巷道屡次冲击的工程难题,结合"两带"高度,建立考虑开采沉陷参数的临空侧向覆岩结构模型,理论估算侧向支承压力大小,明确临空巷静载力源及控制矿压的亚关键层;根据采动矿压监测的顶板破断动载特征,利用理论和数值模拟揭示破断动载叠加多因素静载后临空侧巷道应力和能量的激增机制,得出结论:侧向覆岩结构传递的增压载荷导致侧向煤柱区域应力、能量基础值大幅提升,多因素累积叠加后易诱发冲击;坚硬顶板破断动载与多因素静载叠加后,超前距20~40 m内回风巷帮部垂直应力峰值陡升至56~63 MPa,相比纯静载提高约23%,弹性能密度峰值激增至3.0~3.5 MJ/m3,相比纯静载提高约40%,动载对能量的增益作用大于应力;动静载叠加后超前距0~40 m范围内回风巷帮部冲击驱动区发生了卸荷释能,证明帮部煤岩体发生冲击破坏,与实际现场相符.基于冲击机制,提出并论证了针对动静载荷的优化防治措施,为相似工程防冲难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68.
榆神矿区是我国陕北煤炭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榆神矿区煤层开采顶板覆岩含水层涌水规律研究不足等问题,通过系统分析地质与水文地质结构特征,将矿区开采煤层覆岩划分为松散孔隙、基岩与风化裂隙、烧变岩孔洞裂隙4个含水层组,以及主、亚2个隔水保护层组;根据煤层采动导水裂隙与覆岩含(隔)水层组不同组合关系下的含水层涌水特征,提出了浅埋煤层侧向直接涌水、中深煤层侧向与垂向复合涌水,以及深埋煤层侧向涌水与垂向弱涌水3种含水层涌水模式;并采用数值分析方法,以榆神矿区典型矿井为研究对象,构建了采煤工作面尺度上煤层开采3种模式涌水分析模型,模拟结果显示,浅埋煤层侧向直接涌水型(凉水井井田),主采煤层为4-2煤层,采动导水裂隙直接发育至松散含水层,工作面顶部含水层被疏干,总涌水量为47 m3/h,地下水流场受采动影响大;深埋煤层侧向涌水与垂向微涌水型(小壕兔1号井田),主采煤层为1-2煤层,采动导水裂隙发育至基岩含水层,总涌水量为21.87 m3/h,以侧向涌水为主,由于主、亚隔水层复合保护,垂向涌水微弱;中深煤层侧向与垂向复合涌水型(曹家滩井田),主采煤层为2-2煤层(均厚约为11 m),在分层开采条件下导水裂隙发育至基岩含水层内部,其侧向涌水量为23.17 m3/h,垂向涌水量为12.67 m3/h,地表松散含水层地下水流场变化较小,在一次采全高条件下导水裂隙突破亚隔水层,发育至风化基岩含水层底部,总涌水量增至131 m3/h,对松散含水层影响较大。此外,当导水裂隙带高度小于180 m、不能沟通风化基岩含水层时,随导水裂隙带高度增加涌水量增加幅度不大,当导水裂隙带高度大于180 m、导水裂隙揭露富水性较好的风化基岩含水层时,涌水量增加幅度较大,由此可见,抑制导水裂隙发育高度与覆岩强含水层的接触关系,是控制煤层覆岩涌水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69.
研究了用盐酸溶液从独居石精矿碱分解产物"碱饼"中溶解铀、钍及稀土,考察了盐酸用量、溶解温度、液固体积质量比、溶解时间等因素对铀、钍及稀土溶解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盐酸用量135%、余酸浓度0.3mol/L、液固体积质量比2∶1、溶解温度20℃、溶解时间5h条件下,"碱饼"中铀、钍及稀土的溶解率分别为91.88%,93.49%,93.64%;"碱饼"中磷的含量对盐酸溶解铀、钍和稀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70.
以确定汽车发动机隔热罩三层镀铝钢板电阻点焊良品工艺参数为目的,采用电阻点焊产品外部品质(目视)和内部品质(宏观金相检验)的判定标准,以厚度组合为0.5 mm×0.5 mm×1.0 mm的镀铝钢板为研究对象,针对焊接电流、焊接时间对点焊品质的影响规律进行实验研究,并确定了一组三层镀铝钢板的电阻点焊良品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采用CuCr型电极材料的条件下,具体良品工艺参数为:焊接电流7.5 kA,焊接时间16周波0.32 s,电极压力1.7 kN,电极交换点数104点。为相关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