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0篇
冶金工业   2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6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41.
在一个改进了的电镀槽中将金属钌沉积于不同的基体上,由于使用1mol/LRu及4~10mol/LH_2SO_4生成的一种络合物而使这种电镀槽的操作稳定。这种槽中还含有少量的Ni、Co、Fe、Sn、Pb或Mg,最好控制电镀液pH1~2.4。 电镀槽中最好含2~10g/LRu作为络合物成分,控制碱量使其pH为1~2.2,并含有0~10g/L(最好0.03~10g/L)镍、钴、铁、锡、铅或镁的硫酸  相似文献   
142.
美国专利4910171号报道,沃塔纳比等人用混合粉末经烧结而制得了一种钛、铪的碳化物-硼化物金属基陶瓷烧结体,可用作切削刀具和机械零件。这种陶瓷烧结体的主要组成是:①按 Ti∶Hf(原子比)=99∶1到1∶99制得的钛、铪的碳化物固溶体;②从TiB_2、CrB_2、MnB_2、MoB_2、TaB_2、VB_2、NbB_2、HfB_2、AlB_2、ZrB_2、W_2B_5和 Mo_2B_5中选择的至少一种硼化物,占5~  相似文献   
143.
涂敷的超硬合金是由WC和B1型固溶体为硬质相、铁族金属为粘结相及TiC为涂敷相构成的。靠近表面涂层的基体层中的钴含量应低于基体内钴含量的40%,并且还含有40~80v01%的B1型固溶体。B1型固溶体可以是Ⅳ_a、V_a和Ⅵ-a族金属的一种或几种碳化物戏氮化物。 制作中,以前是将基体在1~700托的局部氮压下于1200~1600℃处理10min到5h,然后涂以TiC  相似文献   
144.
一种局部稳定的氧化锆纤维的水溶性泥浆是在一个轴芯上用真空模塑成所需形状的,而这种模塑纤维中渗入了硝酸氧锆。所制成的构件烤干变硬,然后卸下轴芯,放进炉内,在空气中加热到大约600℃以除去硝酸盐,并将zrO离子氧化成ZrO_2。  相似文献   
145.
增大电导率和屈服强度是新型铜-锆合金的两大特点。基于这些特性,能将这种材料用于改善电子连接件的电导率和焊接电极触点。 同铜-铍合金比较,铜-锆合金具有60~70千磅/英寸~2的屈服强度,其电导率高于80%,而铜-  相似文献   
146.
TiCl_4生产     
TiCl_4的生产包括以下步骤:在还原剂存在下氯化含钛原料;冷凝反应气体而分离出固态金属氯化物;冷凝粗 TiCl_4;使钒化合物还原成固态产物;蒸馏。  相似文献   
147.
巴基斯坦核科学技术研究所进行了以三-n- 十六烷基胺作载体提取W(Ⅵ)离子的液膜提取工艺研究。用于W(Ⅵ)离子迁移的载体是溶解于二甲苯中的TOA(三-n-十六烷基胺),原料溶液由微孔聚丙烯薄膜支撑。研究了膜中载体浓度、原料溶液酸度、解吸剂浓度及提取温度等参数对W(Ⅵ)离子迁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8.
巴西阿尔坎国际有限公司研究了一种从红泥中回收稀土元素的工艺。该工艺是将红泥用稀酸溶液煮解,以得到一种PH1.8~3并选择溶解稀土元素和钇的糊状物,其不溶物为铁.将上述糊状物分离后,再分离稀土元素和钇,然后各自加以回收。 红泥的酸浴液煮解和洗涤可在依次降低pH下分三段进行:第一段控制pH 2.6~3.2溶解钠、  相似文献   
149.
贵金属氰化物中氧的除去德国专利4028240号。渗锌前从贵金属氰化物溶液中除去溶解氧的方法是在pH9~14的浸出液中加入一种所需量或过量的除氧剂和任选一种重金属催化剂(如锰,铁,钻,镍,铜等)来实现的。首先用一种惰性气体按传统的Merrill-Cro...  相似文献   
150.
难熔金属氧化物的氯化用热重分析法于500~1000℃内研究了纯MoO_3、Nb_2O_5、Ta_2O_5和V_2O_5在Cl_2+N_2的混合气体中的氯化行为。用等温热贵分析法测定了这些氧化物相对于氯化气体混合物的反应速率,计算了这些难熔金属氧化物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