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18篇
机械仪表   6篇
矿业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通过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绘制、焊接冷裂纹敏感性试验以及从800℃冷却到500℃的时间(t8/5)对焊接粗晶热影响区(CGHAZ)韧性的影响等方法,系统评价了一种960 MPa级工程机械用钢的焊接性能。结果表明:工程上配套使用GHS-90实心焊丝,在φ(Ar)80%+φ(CO2)20%混合气体保护下焊接,需将该钢板预热至200℃以上才能避免焊接冷裂纹倾向(钢板厚度为20 mm);t8/5>20 s后,粗晶区韧性严重降低;通过制定合理焊接工艺可满足960 MPa强度级别的工程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700 MPa级Ti-Nb成分体系控轧控冷高强钢以其生产成本低、高强韧性以及优良的可焊性,近年来在专用车轻量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采用80%Ar+20%CO_2(体积分数)混合气体保护焊,对高Ti、Nb元素析出强化高强钢进行了焊接强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焊接热输入增大,焊接接头强度有降低趋势,焊接热影响区较母材硬度降低,存在软化行为,其软化机理表现在细晶强化、变形强化和析出强化效果的丧失。通过母材的B微合金化、控制焊接热输入等措施可有效缓解软化倾向,可为此种高强钢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高强热轧卷板SQ600MC焊接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评价了SQ600MC的焊接性.采用热模拟测定了首钢生产的SQ600MC铜焊接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得到SQ600MC热影响区粗晶区的组织转变规律;最高硬度试验和斜Y冷裂纹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SQ600MC具有低的冷裂敏感性;焊接工艺试验表明热输入在14.26~20.16kJ/cm范围内SQ600MC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够满足使...  相似文献   
14.
采用混合气体保护焊,在13kJ·cm-1热输入下对3种不同钼、硼含量的800MPa级钛铌析出强化高强钢进行焊接试验,并对焊接接头的组织、强度及硬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钼含量高强钢存在热影响区软化现象;随着淬透性元素钼和硼的添加,焊接热影响区的硬度增大,抗拉强度由720 MPa分别增至760 MPa和795 MPa;钼和硼元素的添加对(Ti,Nb,Mo)(C,N)第二相粒子在热影响区的行为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手工焊条电弧焊焊接X70管线钢,模拟弯管热煨工艺,对焊接接头进行调质处理,采用950 ℃淬火,分别采用500、550和600 ℃回火,研究回火温度对X70管线钢焊接接头组织形貌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调质处理后,焊缝中心和热影响区组织为回火索氏体,-45 ℃低温冲击吸收能量明显下降。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焊缝组织中碳化物析出增加,分布逐渐均匀,针状铁素体增加,冲击吸收能量增加。在550 ℃回火时,热影响区-45 ℃低温冲击吸收能量最高,在600 ℃回火时,热影响区组织粗大,析出碳化物粗大,低温冲击吸收能量降低。调质处理后,焊缝中心硬度最高,拉伸时从母材处断裂,强度满足要求。由此可知,焊接接头在550 ℃回火时可以获得最佳强韧匹配性能。  相似文献   
16.
高Ti-Nb系高强钢焊接接头回火前后的力学行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楠  董现春  潘辉  章军 《焊接学报》2015,36(5):93-98
采用混合气体保护焊,研究了高Ti-Nb成分体系控轧控冷高强钢焊接接头在回火前后的力学性能变化,阐述了焊态接头的软化机理,分析了这些变化与微观组织的联系. 结果表明,随焊接热输入的增加,细小的(Ti,Nb)(C,N)析出相粒子回溶基体,CGHAZ软化程度加剧;回火后接头软化程度缓解,母材强度提高,但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接头及母材的冲击韧性均呈降低趋势,其原因与原始组织遗传及正交Fe3C型碳化物沿晶界析出有关.  相似文献   
17.
采用脉动预热闪光对焊技术焊接双相车轮钢SRS590LW,对焊后经过刮渣、剪切端头、扩口、3道辊压成形、扩张精整等工序制造成车轮的轮辋。在扩口及扩张精整工序中,出现焊缝开裂现象,开裂率20%。对轮辋焊接接头开裂样品的金相组织、微观组织、析出相及硬度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母材的显微组织为铁素体+贝氏体,晶粒尺寸为3~10μm,析出相粒子尺寸10~100 nm,开裂的焊缝过热,晶粒异常粗大,晶粒尺寸长大至60~120μm,出现先共析铁素体组织,20 nm以下析出相消失。焊缝硬度最高达到338 HV,断口为脆性断口,起裂源为剪切毛刺部位。将试样的下料长度延长10 mm,总伸出长度缩短5 mm,预热留量降低2 mm,脉动预热次数由19次降低至12次,焊接电压由8 V降低为7.6 V,焊接时间由10 s缩短为8 s,顶锻带电时间由0.8 s降低为0.6 s,消除了焊缝中心过热组织,焊缝中心以针状铁素体为主,晶粒尺寸为60~80μm。焊接接头最高硬度降低至216 HV,轮辋开裂率降至2%以下。  相似文献   
18.
对首钢开发的HRB400S钢筋进行了闪光对焊及电渣压力焊工艺试验,并对其碳当量、力学性能和金相组织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焊接热影响区与焊缝的性能满足相关标准与规程的要求,满足抗震性能要求,焊接工艺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车轮钢复杂的制备过程,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了车轮钢热轧态、冷变形态、焊接态疲劳裂纹萌生及扩展的过程。研究发现:冷变形10%板的裂纹萌生最早,热轧板介于中间,焊接接头启裂最晚。变形10%的样品,裂纹的扩展速度最高。焊接态裂纹扩展的速度居中,热轧态最低。热轧态的疲劳裂纹扩展速度呈现由低到高逐渐变化的过程,开始阶段扩展速率较低,然后进入缓慢增长区,随着裂纹长度的增加,应力强度因子也随之增大,裂纹扩展速度迅速提高。通过背散射电子衍射分析发现,疲劳裂纹的萌生与位错滑移过程密不可分。铁素体组织中裂纹萌生与{001}<110>织构强度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20.
分别采用低强匹配的GHS-60焊丝和高强匹配的GHS-70焊丝进行Q550D贝氏体高强钢板的混合气体保护焊接试验,对焊接接头进行了斜Y裂纹敏感性试验、焊后520℃×1.5 h热处理试验,通过金相分析、拉伸试验、冲击试验等评价了不同强度匹配焊丝对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GHS-60焊丝时不需要预热便可避免冷裂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