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4篇
电工技术   10篇
综合类   12篇
化学工业   38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10篇
建筑科学   41篇
矿业工程   35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8篇
水利工程   7篇
石油天然气   54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篇
冶金工业   7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借鉴日本大地震后重建规划的经验,总结了日本防灾对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针对我国城市防灾体系的不足.提出我国城市必须建立完整的避难空间系统。充分发挥公园绿地的避难功能.建立防灾应急体系,做好日常防灾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32.
3S技术在日本筑波山梅林公园规划上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许浩 《中国园林》2005,21(3):17-19
以日本筑波山梅林公园规划为例,总结了利用3S技术进行园林规划的方法及其起到的作用,并阐明了如何将得到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国情,推动我国相关方面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33.
提出了一种计算弧齿锥齿轮弯曲应力过程的应力影响矩阵方法。此方法应用应力叠加原理,将二次插值得到的接触迹线应力影响矩阵与载荷分布矩阵相乘,建立齿根弯曲应力影响矩阵,从而得到随载荷过程而变化的齿根过渡曲面上的弯曲应力过程。只需一次有限元计算,便可获得整个啮合周期的齿根过渡曲面上弯曲应力分布变化过程。该方法计算精确且极大地简化了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34.
致密油气储层产量和储量的预测是油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致密油气田开发效果评价的关键指标。基于致密油气储层普遍具有低渗—特低渗特征,对比分析了伸展指数产量递减法(SEPD法)、适用于裂缝性储层的Duong产量递减法(Duong法)及改进的SEPD法(YM-SEPD法)等三种经验预测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原始储层渗透率的大小,生产时间段的选取以及边界效应和经济采出速度的相对关系对预测精度具有重要作用;当渗透率高于10~(-6)μm~2时利用YM-SEPD方法预测比较准确,当渗透率低于10~(-6)μm~2时利用SEPD法和Duong法预测比较准确;使用的生产数据生产时间越长、数据越多,相对误差越小,但是第一年的数据包括在内时,容易低估产量;生产时间少于两年时,综合使用YM-SEPD法和Duong法可以得到保守而可信的结果;边界效应出现后,利用双曲递减法预测较其他方法更为简便。  相似文献   
35.
我国能源结构具有"富煤、贫油、少气"的特点.煤炭地下气化是在原位条件下,通过对煤炭资源进行有控制的燃烧获得气体资源,具有煤炭洁净化利用和低碳能源资源保障两大优势,将成为我国清洁高效现代能源体系发展的重要领域.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煤炭地下气化的发展历程.基于众多实例的剖析,指出全球已开展的煤炭地下气化试验绝大多数都是在浅...  相似文献   
36.
我国水利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建成众多水库、水闸、河道堤防等各类水利工程,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保障.当前水利工程仍存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管理标准化程度不高、管理标准不够系统完备等问题.探索建立水利工程管理标准,形成系统高效的标准化管理模式是保障水利工程发挥持久效益的基础.  相似文献   
37.
目前有关天然气中微量元素分布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相关检测技术研究匮乏。国内研究仅局限于王多义教授引进的地气测量法,但并未对硝酸捕集剂进行优选。在对不同浓度硝酸捕集剂进行优选的基础上,对天然气微量元素检测进行初步探索。通过相关实验发现:低浓度硝酸捕集剂对微量元素的捕集效果理想,其中又以15%硝酸效果最佳;现场多级捕集实验同室内小气量循环捕集实验对比,室内实验检测值更高,更接近天然气中微量元素实际值;不同地区天然气微量元素的检测对比,验证了前人有关天然气中微量元素的部分结论。但实验相关作用机理不明,微量元素的精确定量有待形成标准。其应用前景广泛,对天然气运移路径的判定、天然气藏的判寻及物探方面都具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8.
为全面认识致密油,汲取国外成功的开发经验,从而推动我国致密油发展,通过详细对比北美地区巴肯组、鹰滩组和卡尔蒂姆组的地质特征,从方便储量计算的角度,提出了更为完善的致密油定义,并系统划分了致密油的类型。结果表明:致密油主要是指以吸附或游离状态赋存于未纳入常规油田产区的低渗储层(卡尔蒂姆组)或地层深部致密沉积岩(巴肯组、鹰滩组)中,且必须通过水平井或多级压裂等开发技术才能实现经济采出的轻质非常规石油聚集,可以划分为 2 个大类、5 个亚类,其中,巴肯组致密油资源量最大,具有“大而肥”的特点,主要赋存在渗透率为 0.01~1.00 mD 的致密砂岩中,卡尔蒂姆组致密油资源量次之,主要赋存在渗透率为 0.1~10.0 mD 的砂质泥岩中,而鹰滩组致密油资源量最低,主要赋存在渗透率为 0.000 001~0.000 100 mD 的致密灰岩中。  相似文献   
39.
国外致密油勘探开发新进展及借鉴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系统调研了国外致密油勘探与开发最新进展(尤其是最为活跃的北美地区),针对致密油资源利用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定义多样化、储量计算方法不适用、过于依赖新技术与政策等几个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结果表明:综合已有致密油及页岩油定义,结合致密油特征,从方便储量计算的角度,致密油定义可统一为以吸附或游离状态赋存于未纳入常规油田产层的低渗储层或地层深部致密岩石中(包括原地致密烃源岩,如泥页岩;与烃源岩互层或紧邻的致密储层,如致密砂岩、致密碳酸盐岩、致密岩浆岩、致密 变质岩等),必须通过水平井或多级压裂等资金密集型开发技术才能实现经济采出的轻质石油聚集,进一步可分为2大类5个亚类;通过积极探索针对极低孔渗储层的物性测试技术和测井反演方法是建立致密油储层定量评价方法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储量评估时,借鉴基于开发动态的产量递减法对可采储量进行评价是更为切实可行的做法,同时,储层物性(孔隙度、渗透率)上限也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此外,成功的致密油开发更需要政府制定积极有效的扶持鼓励政策,从而保障致密油资源的勘探与开发。  相似文献   
40.
柳林地区是全国煤层气开发先导示范区,勘探开发技术逐渐完善。基于区域地质规律,分析了煤层气组成、地应力和地温场特点以及不同储层的差异|结合开发方案和技术选择,从开发效果、开发层位、钻完井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规律探究。山西组煤层气CH4含量、兰氏体积和含气饱和度均较太原组高;地应力和地温场在垂向上呈现分带,以700~850m埋深最小水平主应力最高,地层呈挤压状态;不同煤层物性差异大,水动力变化是层间矛盾的主要因素。在开发效果上,山西组直井较太原组好,太原组产水量普遍较高;水平井产能效果最好,且产量相对稳定。钻井设计中创新性地采用双煤层多分支水平井,充分调用了资源潜力。在煤层气勘探开发实践中,以平衡产能为导向,由地应力、地温场和储层压力3个要素组成地质能量内循环,激励渗透率、产气量和产水量组成的响应外循环;同时以合理的气水排采制度控制内循环,其中钻井和储层改造是释放产能的驱动,合理的排采方案是维系开发平衡的驱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