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53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1篇
矿业工程   22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40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51.
粉煤灰对低质量浓度铀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单介绍了粉煤灰的基本性质、吸附特性和处理废水的机理。根据粉煤灰的物理和化学吸附特性,研究了其对低质量浓度铀溶液吸附效果,分析了吸附容量及影响因素。实验表明,t=0~76h时,铀的质量浓度急速下降,吸附效果明显,最大时吸附量可达到82%。随着吸附的进行,溶液pH值增大,而溶液中Fe3+、∑Fe则在减少。  相似文献   
52.
为了解某铀矿山及周边地区地下水中放射性核素的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分别对研究区于丰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各采集了20个钻孔地下水样品进行测试,分析了~(238)U、~(230)Th、~(226)Ra、~(210)Pb和~(210)Po五种放射性核素的含量,并采用国标推荐的公式对周边居民因饮水所导致的内照射剂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未检出~(230)Th,~(238)U、~(226)Ra、~(210)Pb和~(210)Po的平均检出浓度分别为1.31μg/L、28.09mBq/L、13.98mBq/L和12.68mBq/L,由放射性核素所导致的总待积有效剂量为2.44×10-5 Sv,不会对人群构成明显危害。  相似文献   
53.
某铀矿山尾矿坝下游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是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对土壤重金属形态进行研究可以为铀矿山污染土壤进行科学的修复提供可靠依据,并可为土壤污染物防治和管理奠定基础。选取某铀矿山尾矿坝下游4个表层土壤样品,对土壤中重金属元素Cd、Pb、Zn和放射性重金属U的化学形态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铀矿山尾矿坝下游表层土壤中Cd化学形态主要为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和可迁移性;Pb、Zn的化学形态则主要为残渣态,生物有效性较差;U主要分布在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对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潜在危害。  相似文献   
54.
高柏  张文  王国华  孙占学 《铀矿冶》2005,24(4):203-206,210
通过天然水清洗恢复试验,对铀地浸后地下水环境修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水清洗法消除污染物质的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稀释过程,而是一项复杂的水文地球化学和水动力学过程;清洗法对修复地下水中超标的SO4^2-、Fe的效果较明显,但pH修复速度缓慢;要全面恢复地浸后地下水的环境,除用清洗法外,还须综合其它方法.  相似文献   
55.
三氮"浓度是稀土矿区地下水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三氮"污染特征的分析以及迁移转化规律的揭示对水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以龙南离子型稀土矿区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通过钻孔取样和水质分析,探讨地下水中"三氮"的分布特征以及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1)龙南稀土矿区地下水中,"三氮"在松散岩孔隙水中的浓度略大于风化带裂隙水,NH3-N浓度远超地下水Ⅲ类水标准,最大超标倍数48.42倍,超标率31.71%,NO3-N、NO2-N浓度较低,无明显超标现象。2)NH3-N以浸矿区为中心,沿地下水径流方向迁移,水平迁移距离约3500m;"三氮"在松散岩类孔隙水中的迁移速度大于在风化带网状裂隙水,土体渗透系数越大,"三氮"迁移速度越快。3)"三氮"在地下水中的转化机制主要是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以及NH4+的挥发作用和NO2-的自分解反应,pH是影响矿区地下水中"三氮"富集以及相互转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6.
重金属在土壤中具有极长的潜伏期,较高的生物毒性,长期影响土壤环境质量与人类生存环境,且拥有在食物链中逐级累积的特点,已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土壤化学淋洗技术由于对重金属淋洗效率高,修复彻底而被广泛应用于目前土壤重金属修复的各个领域。我国对这类技术研究起步时间相对较晚,对土壤重金属修复原理以及淋洗剂研究并不深入。对不同种类化学淋洗剂的淋洗效果,优劣势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
放射性核素导致的土壤污染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铀矿山生产引起的矿区生态环境污染治理与修复已成为环保行业研究热点。铀矿区核素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等。土壤挖掘、覆盖和清洗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首选方法,可发挥拓展污染场地的实际利用功能。对复杂的污染场地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发挥多学科交叉的作用,制定具有成本效益和环境友好的不同的修复技术方案,成为铀矿区放射性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主流选择。系统总结了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的基础理论、作用机制和发展现状,探讨对不同场地修复需求制定特定的修复方案路径,展望铀矿区核素污染土壤修复标准制定方向,为铀矿区放射性核素铀污染土壤修复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58.
以某尾矿库周边重金属污染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辅助淋洗方式,使用柠檬酸作为淋洗剂对Th、Fe、Mn进行去除。通过改变淋洗剂浓度、液固比、温度等条件,比较并分析其对去除量的影响并确定最优条件,结合淋洗动力学模型和热力学参数探究淋洗动力学表征与反应特性。结果表明,柠檬酸超声辅助化学淋洗90 min,适当提高淋洗剂浓度与温度、扩大液固比可提高重金属去除量,最优条件为:浓度0.1 mol/L、液固比为10 mL/g、温度45 ℃。重金属的去除量由大到小依次为Mn>Fe>Th,分别为5 055.09、1 750.98、61.48 mg/kg。三种重金属的淋洗动力学均符合双常数模型,Mn的淋洗动力学同时符合抛物扩散模型。Th和Fe为非均相扩散,Mn为抛物扩散、非均相扩散的混合扩散。Mn平均反应速率最大,为0.82,Th的表观活化能最小,为12.90 kJ/mol,表明Mn与柠檬酸反应更快,Th更易与柠檬酸反应。  相似文献   
59.
高峰  高柏  郑志宏  吴为荣 《中国矿业》2006,15(12):80-83
在实验条件下进行了4次细菌槽浸浸铀实验,对菌液等速浸出,菌液、属液不等速浸出,循环属液等速浸出作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不等速浸出可以更快进入细菌浸出后期;属液循环使用确实可行,但是循环使用次数最好不要超过1次。  相似文献   
60.
改性玉米芯吸附溶液中U(Ⅵ)的动力学和热力学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小燕  花明  刘义保  刘云海  高柏 《化工学报》2012,63(12):4068-4074
引言随着全球核能事业的不断发展,核燃料主要是铀的需求不断加大,在铀矿采冶过程中产生带有天然放射性核素如铀、钍、镭等放射性废水的量也在逐年增加,废水中的铀既有放射性,又有高的化学毒性,在环境中对人体健康和生态平衡造成严重威胁,世界各国高度重视铀矿采冶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吸附法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方法,能克服传统方法的诸多不足,而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