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6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11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9篇
石油天然气   15篇
无线电   16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深层油气勘探开发近年来获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但中国陆上深层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取得的进展、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趋势尚无系统的分析。通过深入分析,概括了深层油气资源5点基本特征:①气多油少,相态类型复杂;②高温高压普遍,不同盆地或层系差异大;③多元供烃,多源复合;④储层相对致密,但发育规模中高效储层; ⑤成藏过程复杂,多期成藏改造。梳理了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的过程,认为中国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目前处于“规模发现阶段”,在深层碳酸盐岩、碎屑岩、火山岩三大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仍面临4方面挑战,主要表现为:①生烃、成储、成藏过程复杂,制约了勘探方向与目标选择;②钻完井周期长成本高,制约油气发现进程与效益开发;③高温压小井眼测井技术不成熟,制约了油气层识别精度;④开发方式及采油采气技术装备不适应,制约了有效开发和规模动用。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中国陆上深层油气资源集中于三大领域六大盆地,勘探潜力巨大,是重要的油气资源战略接替领域,建议集中相关油气公司、石油院校及科研单位研究力量,攻克制约深层发展的重大基础理论和共性技术难题,集成涉及深层领域相关成果,构建深层油气勘探开发理论、技术体系,支撑深层领域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2.
川西龙门山地区中泥盆统观雾山组油气勘探获得突破,但对储集层尚无系统研究。通过野外露头、岩心、薄片、阴极发光资料,结合岩石物性分析,对龙门山地区观雾山组储集层特征、控制因素和储集层演化过程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观雾山组储集层岩性主要为砾屑白云岩、生物白云岩、生物碎屑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储集空间以残余粒内溶孔、晶间溶孔、大型溶孔为主,构造裂缝发育,平均孔隙度约为2.85%,储集层主要为礁滩体白云岩裂缝_孔洞型储集层。储集层形成受礁滩体、白云石化作用和溶蚀作用控制,礁滩体是储集层发育的地质基础,白云石化作用是储集层发育的必要条件,溶蚀作用是储集层发育的关键因素,构造作用推动储集层最终形成。储集层经历了3个演化阶段,沉积、白云石化及溶蚀作用奠定了储集空间类型,构造作用改善储集层物性,沥青充填使储集层物性变差。基于储集层主控因素,预测剑阁-江油-绵阳地区古地貌高点的白云岩礁滩体是有利储集层发育区,油气勘探有望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83.
对古城选煤厂-0.18mm煤泥的浮选机和旋流微泡浮选柱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细粒煤泥分选方面,旋流微泡浮选柱比浮选机更具有一定的优势,FCMC-4500型旋流微泡浮选柱在古城选煤厂取得了良好的工业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84.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家庭智能网络终端。并给出了系统模块设计,任务划分,任务调度的实现。论文内容已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5.
分析了目前重介质选煤工艺下选煤厂入浮煤泥水浓度升高对浮选柱分选作业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采用柱式主再浮工艺解决高浓度煤泥水浮选的思想,通过试验验证了柱式主再浮工艺的可行性。柱式主再浮工艺通过主浮保质、再浮保量可保证浮选效果,解决了浓度高煤泥水浮选效果差的问题。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影响柱式主再浮工艺分选效果的工艺参数,对精煤产率的影响程度大小为主浮压力>再浮压力>浓度;对精煤灰分的影响程度大小为主浮压力>浓度>再浮压力;对浮选完善指标影响程度大小为主浮压力>再浮压力>浓度。  相似文献   
86.
倪超  谢广元  蒋兆桂  刘博  彭耀丽 《煤炭学报》2013,38(11):2035-2041
针对煤泥“2+2”分选工艺在工业应用中处理粗煤泥灰分较高和(或)高灰细泥含量大的煤泥时,存在粗精煤泥和二次浮选精煤灰分偏高、重介精煤“背灰”的问题,提出在该工艺中引入TBS分选粗煤泥和旋流微泡浮选柱作为二次浮选设备的工艺技术,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利用TBS不仅分选出合格的粗精煤泥,而且数量效率达85.01%,可能偏差Ep=0.069;旋流微泡浮选柱作为“2+2”分选工艺的二次浮选设备比常规浮选机优势明显,当煤油用量1 000 g/t,仲辛醇用量125 g/t时,浮选柱比浮选机的精煤灰分降低3.76%,精煤产率增加4.10%,浮选完善指标提高9.97%。  相似文献   
87.
以酚酞聚芳醚酮(PEK-C)/环氧树脂(E54)共混物为原料,使用熔喷法制备了一种双组分非织造布。观察了产品的微观形貌,计算了产品的表观密度并测试了产品的抗拉伸性能。结果表明:非织造网络的结构完整,缺陷较少;非织造布的表观密度0.13~0.21g/cm2,弹性模量1.1~2.0MPa,非织造布纤维直径15~40μm;模...  相似文献   
88.
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在ITO导电玻璃上沉积1层致密的ZnO薄膜。用扫描电镜(SEM)对在不同电解液浓度、电压和时间下制备的ZnO薄膜的表面形貌作了表征,并观测了ZnO薄膜的厚度,结果表明当电解液的质量分数为1.2%,电压为1.0V,时间为60s时,制备的ZnO薄膜致密且厚度仅为120nm,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得ZnO薄膜在可见光波段的透射率高于50%,为ZnO薄膜在多层光学超材料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9.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定居于人胃部及十二指肠的微需氧革兰氏阴性菌,其长期感染导致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与胃癌。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始于儿童期,其自发性清除非常少见,及早通过检测发现并加以抗生素治疗可有效降低成人感染率。本文通过体外培养Hp标准菌株ATCC43504,将其裂解液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通过常规技术路线制备杂交瘤细胞。经间接ELISA法筛选和多次有限稀释法亚克隆得到21株稳定分泌抗Hp抗原的杂交瘤细胞株,制备腹水并用辛酸硫酸铵联合沉淀法纯化单克隆抗体。将得到的单克隆抗体在胶体金免疫层析平台上进行配对和样品检测,获得多组灵敏度和特异性相对较高的单克隆抗体组合,其中以2-18E1作为包被抗体,2-9H5或2-17E9作为标记抗体检测细菌培养裂解物的最低限为25 ng/m L,为Hp抗原检测试剂的研发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0.
为优化传统安防系统设计,实现家庭安全防护的智能化、自动化以及使用上的便捷化,本文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家庭安全防护报警系统是由单片机、液晶键盘模块、GSM模块、实时时钟模块和传感器模块组成。它借助GSM移动网络,以最直观的短消息形式,直接把报警情况通过手机发送给用户。主要结论表明,本设计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机械式防有毒气体泄漏、防盗等弊端;能减少和避免户主的损失;提高系统的可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