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电工技术   4篇
综合类   17篇
化学工业   48篇
金属工艺   3篇
机械仪表   5篇
建筑科学   1篇
能源动力   1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18篇
自动化技术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实验以间苯二酚(Resorcinol,简称R)与甲醛(Formaldehyde,简称F)以一定的摩尔比混合,加入二次去离子水作为溶剂并用碱性试剂作为催化剂,在恒温水浴中生成RF湿凝胶。在常温下用丙酮浸泡湿凝胶以置换水,制备出RF凝胶。最后将RF气凝胶置于管式炉中,在氮气保护气氛下,高温炭化得到炭气凝胶,并用TG-DTA,XRD、高倍显微镜等方法对其表面形貌及结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2.
纳米粉体的合成与掺杂改性研究为当今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为了让材料化学类本科生了解和掌握无机材料纳米粉体的制备、表征等研究方法,在大量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关于掺镧改性钛酸钡纳米多晶粉体制备及其结构表征的综合性实验,包括溶胶-凝胶法制备掺杂镧的BaTiO3纳米粉体,利用DTA、XRD、SEM等测试手段对纳米粉体进行结构表征等实验内容。  相似文献   
123.
10 MeV/50 kW脊型加速器是一种新型大功率电子辐照加速器,其加速腔中所需射频功率高达100 kW,为此专门研制了高功率输入耦合器。该耦合器主要由陶瓷窗、内外导体及耦合环组成,通过等效电路分析以及仿真计算确定了最终结构。设计采用了可独立拆卸的平板型陶瓷窗和可旋转调节的耦合环,以便于进行脊型加速器调试,并在内外导体和耦合环中设计了水冷回路带走功率传输产生的热量。经过测试,该输入耦合器可在0~2.2范围内调节耦合度,并成功向脊型谐振腔中注入了100 kW的脉冲峰值功率。  相似文献   
124.
李维维  朱志斌  初蕾  王玮 《电池》2023,(5):477-481
聚苯胺(PANI)/石墨烯复合材料具有高循环稳定性和高比容量等优点,PANI在石墨烯表面的分散情况会影响电化学性能。采用球磨技术,通过改变苯胺单体浓度,在石墨烯表面调控沉积PANI,制备PANI/石墨烯复合材料。利用XRD、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SEM测试分析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通过CV和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研究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高速球磨作用可实现PANI在石墨烯表面的均匀生长,苯胺单体浓度为0.001 0 mol/L时,PANI分子链在石墨烯表面得以舒展,可使石墨烯良好的导电性与PANI的π-π相互作用协调一致,保证PANI充分发挥氧化还原性能,得到最佳电化学性能。复合材料以1.0 A/g电流在0~0.9 V循环,放电比电容为292.1 F/g,循环1 000次的电容保持率可达87.1%。  相似文献   
125.
由于天然植物多酚类化合物作为抗氧化剂具有安全性高、无毒、来源广泛、抗氧化性强等特性,其应用于食用油脂抗氧化受到国内外研究者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食用油脂中添加天然植物多酚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天然植物多酚的来源、提取方法,重点综述了大豆油、葵花籽油、橄榄油等添加天然植物多酚抗氧化剂的主要研究进展,为植物源天然抗氧剂的提取、开发、应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26.
朱志斌  初蕾  孙峰  王玮 《广州化工》2023,(10):136-138+145
通过对本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当前实验教学现状分析,以培养学生理解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出发点,进行了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特点,以分层次、模块化、应用型为特色,以综合实验为主体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在工程教育认证和新工科发展背景下,新体系对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