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3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16篇
机械仪表   6篇
建筑科学   5篇
能源动力   9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3篇
无线电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1篇
原子能技术   2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管内汽液两相环状流转变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讨论了导致汽液两相流中环状流转变的多种机理及各因素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描述方程,并导出了转变判别准则式;指出了各种管道及流动条件下环状流转变的主要控制机理,并将理论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两者相符很好。  相似文献   
32.
综合分析直亥买休玛地区金矿成矿地质条件,提取构造、水系沉积物异常和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等成矿有利的证据因子,通过对化探异常的检查(槽、硐探工程揭露)、取样分析,发现了金矿体。从探矿工程揭露来看,矿区局部地段砂岩中所形成的硅化、褐铁矿化破碎蚀变带对金矿成矿十分有利,NE向断层十分发育,控制了金矿体的形成和分布,具备破碎蚀变岩型金矿成矿的构造、地层条件,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33.
六角形组件内精细功率分布的计算方法与程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角形组件内精细功率分布的计算方法与程序王侃(清华大学)谢仲生,陈学俊(西安交通大学)关键词六角形组件,精细功率分布,扩散方程,节块法1引言由节块法程序仅能得到关于每个组件的平均信息。而从热工计算或安全分析的角度考虑,要求知道组件内各个栅元的通量或功...  相似文献   
34.
35.
卧式螺旋管压力降脉动瞬态及时均传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低压条件下,以水为工质,实验研究了卧式螺旋管中发生压力降型脉动时的瞬态和时均换热特性,给出了脉动过程中管截面平均换热系数及周向不同位置处的换热系数分布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了脉动过程中的瞬态换热特性和机理,获得了压力降脉动时均换热系数计算式。  相似文献   
36.
本文讨论了氢原子的共振多光子电离,具体计算了(2+1)多光子电离过程中光电子的角分布以及氢离子产额对入射激光强度的依赖关系。对所得结果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7.
垂直管内汽水两相下降流动和上升流动时的沸腾传热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垂直管内汽水两相下降流动和上升流动时的沸腾传热特性进行了理论和试验研究.推导得到了两种流动情况下的汽泡脱离半径,分析讨论了液膜厚度及流速,从而对试验结果作出了理论解释.研究结果表明,在临界压力以下,上升流的传热恶化比下降流严重;在超临界压力下,上升流传热特性好于下降流.  相似文献   
38.
螺旋管内气—水两相流流型转换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叙述螺旋管内气水两相流流型及其转换,并给出了流型图;系统地研究了螺旋直径及螺旋上升角对流型转换的影响;通过因次分析及实验数据整理提出了三个准则关系代,以确定在不同流动条件下螺旋管内的流型转换。  相似文献   
39.
本文提出一个新的二维二速度气液两相流含气率模型,同时考虑了两相间存在相对速度及含气率和流速沿流通截面的分布规律这两个影响截面含气率的主要因素。分别对绝热流动和沸腾流动两种情况推导出了截面含气率与容积含气率之间的关系式,并对单组份汽液两相流建立了汽液相速度及含汽率沿截面分布的分布指数与两相流动参数之间的关系。该模型改进了Bankoff变密度模型(Bankoff模型为本文模型当两相间相对速度为零时的特例),具有更大的适用范围,本文就垂直圆管内汽水两相向上流动的情况,确定了模型中的各系数,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及其它模型比较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40.
王昂  陈学俊 《化学工程》1991,19(5):45-55
本文对多段多点进料均相系统建立了两种进料分别脉冲时的停留时间分布模型,给出平均停留时间和方差计算式。在四段实验设备内测定了停留时间分布,并估算出段间返混流率。对无因次返混流率与操作参数和几何参数进行了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