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5篇
电工技术   27篇
综合类   33篇
化学工业   41篇
金属工艺   34篇
机械仪表   31篇
建筑科学   41篇
矿业工程   25篇
能源动力   7篇
轻工业   23篇
水利工程   18篇
石油天然气   31篇
武器工业   9篇
无线电   1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1篇
冶金工业   7篇
原子能技术   7篇
自动化技术   4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受压岩石断裂准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建立双向压缩条件下形成单一闭合裂纹的力学模型,考虑摩擦力的影响,计算出裂纹面的正应力和剪应力。分别运用有效剪应力准则和最大周向应力准则计算裂纹的初始断裂角。运用有效剪应力准则得出的初始断裂角只与岩石的抗拉强度和抗压强度之比有关。运用最大周向应力准则得出的初始断裂角受裂纹和荷载方向的夹角、裂纹面之间的摩擦系数、侧压力系数的影响。将两种理论分析的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考虑摩擦力的最大周向应力准则更接近裂纹扩展的实际情况,建议工程中更多的采用该准则,而有效剪应力准则与实验结果不相符,有待完善。岩石闭合裂纹的扩展及断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待深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412.
通过CFD方法计算某离心通风机叶轮的叶片前端在减薄前后的气动特性及性能参数。对流场细节进行比较与分析,并对减薄前后总的性能,比如,质量流量、效率、轴向推力、功率等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413.
将遗传算法和蚁群算法结合用于作业车间调度.该方法利用了遗传算法快速随机的全局搜索能力和蚁群算法并行分布式正反馈机制,同时避免了蚁群算法因初始信息素缺乏收敛速度慢及遗传算法因缺少反馈机制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陷.仿真计算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14.
在我国当前的油田井下作业中,往往都采取干泵作业模式进行。在油管的下放与提起过程中,由于没有设置有效的防脱落装置,因为月牙磨损变形等原因会使油管的吊卡失去控制,致使油管吊卡从吊卡体内脱落下来,造成高空坠物的伤人事故。而往常使用的一些措施既浪费时间与成本,又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为了提高作业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要努力研发新设备新技术,这样才能对井下作业的顺利实施与安全做出保障。  相似文献   
415.
介绍了棒材冷床自动抬尾装置的设计思路、控制流程以及生产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16.
介绍了制造企业超声波检测中检测设备的管理以及检测过程管理的要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417.
为了提高在某些检测系统中数据传输过程的安全、便捷及通用化程度,本文设计了一种新的检测系统的数据传输模块.本文的设计是基于2.4GHz无线发射、接收芯片设计的一套包括信息发射、接收和提交三者协同一体的无线数据传输模块,可以实现短距离内准确地获取、传送及提交信息,并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418.
以换热器管板与换热管胀接区域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实体单元和接触单元对管板与换热管结构以及二者胀接区域的接触状态进行了模拟,并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通过有限元计算方法分别对不同胀接压力、开槽参数和操作温度下的胀接区域的残余接触压力进行了计算,得到了在不同影响因素下胀接区域形成密封环数量的变化情况,并对胀接区域的密封性能进行了研究。最后对室内高温拉脱实验结果与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二者最大相对误差为10.6%,证明了所建数值计算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19.
王瑞  苏秀琴  乔永明  吕涛  王轩  王凯迪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1,50(11):20210194-1-20210194-7
基于柔性铰链结构支撑和音圈电机驱动的两轴快速反射镜是一个两输入两输出强耦合系统,X轴和Y轴间的耦合大幅降低了反射镜的定位精度,采用传统的PID控制算法很难实现高精度的解耦控制。针对中心对称和轴对称结构形式的两轴快速反射镜,理论分析了两轴快速反射镜耦合来源—直流耦合分量和非直流耦合分量;建立了X轴和Y轴间的耦合物理模型;提出的双前馈+双神经网络自适应解耦控制算法分别补偿直流耦合分量和非直流耦合分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算法与传统的PID控制算法相比,耦合度从5%左右降低到1.0‰以内,从而定位精度从2.5%左右提高到0.5‰以内。  相似文献   
420.
目前燃煤电厂对于SO2、NOx和PM等主要污染物已经有较为成熟的控制方法,但针对具有长期环境危害性的痕量污染物尚缺乏有效的排放控制手段。为全面掌握痕量污染物在煤燃烧过程中的释放、迁移和转化规律并开发相应的控制技术,建立稳定可靠的模拟烟气痕量污染物发生方法是开展相关研究的前提条件。通过文献调研,对常见痕量污染物的四种发生方法进行了总结、归纳和对比:溶液蒸发法较为简单易用,但产物中易含有副产物,这些副产物会带来一定的影响;燃烧法产生的痕量污染物最接近实际情况,但受实验条件影响较大,并且产物成分较为复杂;升华法获得的产物浓度较为准确,但适用范围较窄,仅用于某几种气态痕量污染物的发生;氢化物氧化法可准确地控制产物的发生速率,但也仅适用于少量痕量污染物,并且装置较为复杂。分析比较了不同方法的适用情形,最后提出多种方法联用的思路以期得到更加接近实际情形并且成分可控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