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3篇
电工技术   56篇
综合类   6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2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7篇
轻工业   11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采用内置超高频(UHF)探头对南埔电厂220kV充油启备变进行局部在线检测。详细介绍了系统安装、测试、排除干扰的过程,并对检测到的放电脉冲信号进行统计分析,确定了该放电的位置、类型、性质。  相似文献   
72.
魏大俊  唐志国 《制冷》2006,25(2):57-59
讨论了公共建筑公共卫生间设置空调的方式,提出在满足“过渡性舒适”的前提下,对于建筑内区的公共卫生间,以通风的方式可以满足温度的要求,对于建筑外区的公共卫生间,在排风的同时辅助送入一定量的新风也可以满足温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73.
采用GTEM小室标定局部放电特高频(UHF)检测系统的可测场强,已作为衡量检测系统性能的关键指标被纳入电力标准。目前在计量领域,国内外尚且没有对脉冲场强进行一致性测量的标准,研究局部放电特高频标定的场强溯源十分必要。为此,文中采用向GTEM小室注入扫频和脉冲信号的方式,利用单极探针的传递函数和电压响应,计算了标定场强的波形和幅值;在扫频情况下,采用德国Narda场强计的实测与单极探针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两者误差在8%以内,验证了单极探针对GTEM小室内稳态场强标定的正确性;在脉冲注入情况下,采用CST仿真与单极探针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场强峰值误差为1.7%,论证了单极探针对于GTEM小室内脉冲场强标定的正确性。研究成果为局部放电特高频检测系统脉冲场强标定的溯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4.
特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是进行气体绝缘组合电器(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状态评估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通过信号注入方式对特高频传感器在GIS上配置的合理性和局放特高频监测系统灵敏度进行校核是确保状态监测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不同电压等级的GIS结构尺寸不同,对UHF信号的传播和衰减的影响也不相同,因此所需注入校核信号的幅值也不尽相同。文中根据真实GIS建立110、220、500、1 000 kV 4种电压等级下的直腔体、L型、T型仿真模型,通过CST仿真软件对比研究并分析了同一结构下不同电压等级的GIS中UHF信号以及同一电压等级不同结构中UHF信号的传播衰减情况;据此得出了不同电压等级GIS各种典型结构下UHF信号的衰减量,为UHF传感器的配置合理性评价及现场校核信号注入值的确定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5.
现有的GIS局部放电类型诊断主流采用单一分类器直接进行多类型划分,该方法对类间交叉重叠区域敏感,且受单一分类器固有缺陷的影响。文中提出了一种深度分层放电类型诊断方法,以逐层二分决策实现多类划分,在分层决策中优先进行良性样本的区分,将交叉重叠区域分类问题放至深层节点进行,且在每个二分节点处可择优选用不同分类器。设计了5种典型的GIS放电模型,从放电PRPD谱图、U-Δt序列谱图的统计特征、图像特征出发,构造了16个特征参量,探索了不同分层深度值下的诊断分类正确率,并与传统直接分类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深度分层诊断相比于直接识别诊断,总体识别正确率提高了20%,尤其对直接识别诊断误判率大的沿面、颗粒类缺陷,识别正确率提升明显(30%)。  相似文献   
76.
针对圆柱动力电池的散热特点,建立一种基于微小通道波形扁管的液冷电池模组. 采用电化学热模型对该模组的散热特性进行三维瞬态分析,通过改变波形扁管的通道数和接触角对液冷结构进行优化. 10通道的波形扁管散热优势明显,增大波形扁管的接触角可以提升液冷结构的散热效率并改善电池组温度分布均匀性. 当电池模组在35 °C环境下以1 C倍率放电时,即使质量流量低至4×10?3 kg/s,使用接触角大于40°的10通道波形扁管可将电池组表面最高温度控制在40 °C以下,同时将温差控制在5 °C以内. 在优化工况下进行实验以验证该电池模组的换热性能. 仿真结果与实验值基本一致,这验证了微小通道波形扁管的散热有效性;仿真结果可为圆柱动力电池的热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7.
针对可重构模块机器人控制中各子系统间关联项难以处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三阶扩张状态观测器(ESO)和动态面控制(DSC)的反演分散控制方法。利用三阶ESO对各关节耦合的关联项及建模不确定性进行实时的估计和补偿,并利用粒子群算法(PSO)自适应调整ESO中的参数。在设计反演分散控制器时,为了克服对虚拟控制量进行重复求导运算而导致的所谓"计算膨胀"问题,采用基于动态面控制的方法设计反演分散控制器,并对所设计的分散控制器的Lyapunov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将该控制策略应用于一个四自由度可重构模块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控制中,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控制器对处理关联项及反演控制中"计算膨胀"问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8.
唐志国  李阳 《高压电器》2023,(11):135-144
太赫兹波在绝缘介质材料传播中不仅具有衰减小,准直性强,穿透性好等优点,而且在成像可视化方面具有较高的分辨率,深受电气设备绝缘缺陷检测领域学者的喜爱。首先概述了太赫兹波的产生和探测技术,介绍了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和基于时域、频域信号的特征参量对绝缘缺陷成像的原理,给出了电气设备绝缘缺陷应用太赫兹波检测的典型案例,探讨了目前存在的探测方式选取、缺陷类型识别、在线监测可行性的相关问题,最后对太赫兹技术在电气设备绝缘缺陷检测领域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9.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的局部放电具有随机性,即使同一类型缺陷仍有较多表观变化形式,传统模式识别构造的特征难以适应其多变性;近年来兴起的卷积神经网络虽具有自适应提取特征的能力,但训练得到性能更好的网络模型一方面需要增加网络深度,另一方面需要更多的数据样本作为支撑.鉴于此,提出了基于在ImageNet数据集上训练的VGG...  相似文献   
80.
根据无焰氧化技术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新型干煤粉气流床气化炉,运用试验和数值计算方法对高灰熔点煤粉在炉内气化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试验和模拟结果证实了该炉型结构能够使炉内温度场均匀,炉内温度梯度显著降低,实现了无焰氧化技术的基本反应特征,使煤粉气化反应空间化;同时炉内平均温度水平上升,气化强度增强,排渣口处温度水平上升,满足了高灰熔点煤种的气化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