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7篇
电工技术   8篇
综合类   40篇
化学工业   13篇
金属工艺   297篇
机械仪表   21篇
建筑科学   12篇
矿业工程   22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19篇
水利工程   12篇
石油天然气   8篇
武器工业   6篇
无线电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70篇
冶金工业   33篇
自动化技术   6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591.
基于混沌理论和支持向量机的人脸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如何选定主成分分析(PCA)特征维数和如何选定支持向量机(SVM)的参数来进一步提高人脸识别系统性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理论和支持向量机的人脸识别方法.首先,在统一的目标函数下,在采用PCA方法对人脸图像进行降维和将得到的特征送入SVM中进行训练期间,使用具有可操作性的改进混沌优化算法同时对PCA图像特征维数和分类器参数进行优化选择,然后用得到的优化人脸特征和最佳参数的分类器对未知图像进行识别.基于该方法,对ORL和Yale人脸库进行实验,其识别率都高达99%以上,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极大地提高了人脸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592.
制备了一种含Sc的Al-Zn-Mg-Cu合金,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技术,运用晶界和晶粒拓扑理论研究、分析了该合金的再结晶组织和规律.结果表明:合金中添加0.15%Sc,可以明显提高再结晶温度.在总变形量一定的条件下,随应变速率增加,合金再结晶过程加快.变形局部化所形成的强剪切变形区,可以看作是没有溶质和溶剂原子的"真空"区域.固溶处理时,该区以界面弓出机制进行再结晶形核,以亚晶吞并机制长大.进入"真空"区域内的溶质和溶剂原子,通过组装过程完成"二次晶体"的重建.淬火的"二次晶体"中保留有大量的空位,溶质原子在空位处偏聚,并通过吸收周围的溶质原子长大.  相似文献   
593.
针对7050铝合金末端的喷水淬火过程,建立喷水表面某时刻换热系数二维分布的3个模型:喷射面均匀分布模型(H-Model),喷射水柱区均匀分布模型(F-Model)和喷射表面非均匀分布模型(G-Model),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包的用户子程序接口实现换热系数二维分布条件下的温度场模拟。有限元模拟与实测的冷却曲线对比表明,H-Model的平均误差约9%,F-Model的平均误差约7%,预测值的平均误差约4%。由此证明运用一维传热模型测算的换热系数构建其二维非均匀分布的方法简便、可靠,能为研究铝合金材料喷水淬火冷却机理与工艺控制提供更加准确的温度场结果。  相似文献   
594.
采用X-ray衍射和光学显微镜对AA3104铝合金热粗轧板沿厚向的织构和组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热粗轧板中存在明显的组织和织构梯度现象;在表层及次表层,剪切织构占主导地位,表现为较强的旋转立方织构R-cube{001}110和{112}110织构,显微组织以再结晶组织为主;在中心层及过渡层,则以典型的形变织构(即Cu{112}111、S{123}634和Bs{011}211)及热变形流线组织为主;这种沿厚度方向的组织和织构梯度对热变形后再结晶织构也有很大影响,热粗轧板中原始的剪切织构有助于退火后立方织构的形成,而原始中心层的形变织构会促使热变形退火后产生{111}110剪切织构和P织构。  相似文献   
595.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研究了Al-9.1Zn-1.9Mg-1.6Cu合金铸态与均匀化态显微组织及相组成演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该合金铸态组织中存在大量的非平衡低熔点共晶相,其初始熔化温度为475℃;合金铸态组织相组成包括α-Al、η-MgZn2及少量的Al7Cu2Fe相;在460℃以上均匀化后,该合金处于α-Al单相区,组织中非平衡低熔点共晶相均能固溶于基体内;465℃×24h是该合金适宜的均匀化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596.
7B50高强铝合金的均匀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研究7850高强铝合金铸态和均匀化态的显微组织与成分分布,确定了实验合金一级均匀化后的过烧温度及二级均匀化工艺.结果表明:实验合金经465℃,24h均匀化后的过烧温度为480℃,其最佳二级均匀化退火工艺为随炉升温到465℃保温24 h,再随炉升温到475℃保温4 h;实验合金经二级均匀化处理后,成分均匀,残留共晶很少,基体上析出大小适中及分布均匀的Al3Zr质点.  相似文献   
597.
2519铝合金热变形组织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Gleeble-1500热模拟实验机研究2519铝合金高温变形组织演化行为。利用光学显微镜(OM)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合金在不同压缩条件下的组织形貌特征。结果表明,2519铝合金在变形温度为300-450℃、应变速率为0.01~1s^-1条件下,仅发生动态回复;而在变形温度为350-450℃,变形速率为10s^-1的条件下变形时,发生动态再结晶,动态再结晶机制为连续动态再结晶和几何动态再结晶。  相似文献   
598.
采用取向分布函数和取向线分析方法研究了初始自由分布和具有近似立方织构的多晶铝轧制织构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 随着轧制变形的进行, 对于初始自由分布的样品, 晶粒取向主要向α, β取向线附近聚集, 其形变织构主要由C, S及B织构组成, 且3种织构成分密度值相差不大; 对于初始具有近似立方织构的样品, 晶粒取向主要向β取向线上聚集, 其形变织构主要由C, S织构组成, B织构成分相对较弱. 2种情况下S织构成分体积分量均比C, B织构高.  相似文献   
599.
采用Taylor类型多晶体塑性变形模型, 模拟了初始自由分布和近似立方织构多晶铝的轧制织构演变. 应用取向线分析方法将不同模型的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 并与实测轧制织构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在低轧制变形程度时, 完全限制(FC)模型计算结果的取向分布较其它模型更符合实际结果. 在较高程度轧制变形时, 对于初始自由分布的多晶铝轧制试样, lath模型与实验符合较好;而对于初始具有近似立方织构的样品, 使用混合模型结果较佳.  相似文献   
600.
《计量技术》1987年第9期上刊有“增大弓高法的R最简计算式”一文。该文提出增大弓高只测A、B两点就行了,并给出在测凸四圆弧两种情况下的R计算式: R=(L~2+h~2)/(2h)±d/2实际上,式中的半弦长L是无法测准的。如果用转折点法来定B点的位置,由于所测圆弧半径较大,当h无明显变化时,L变化却很大。以R为50mm的圆弧为例,有式: L=±(2Rh-h~2)~(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