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7篇
电工技术   38篇
综合类   31篇
化学工业   48篇
金属工艺   11篇
机械仪表   22篇
建筑科学   52篇
矿业工程   11篇
能源动力   6篇
轻工业   23篇
水利工程   11篇
石油天然气   48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47篇
一般工业技术   47篇
冶金工业   6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自动化技术   15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441.
针对某些土样而言,针孔、双比重计、碎块、孔隙水可溶性阳离子和交换性钠离子等5种常用的分散性判别试验方法的判别结果往往彼此不一致。对此,研究者们提出了不同的定性或定量的综合判别方法。基于5种试验方法的优缺点,以8个水利枢纽工程的45组土样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原研究者的定性判别结果和权重分析、评分表等定量的判别结果,并验证分析经验公式的准确性,以期对土样分散性的判别提出合理建议。结果表明:与原研究者的定性结果相比,权重分析和评分表的判别结果基本可靠,其中评分表安全性偏低。经验公式参数简单且物理意义明晰,结果偏可靠和安全,所以建议作为初步判别,再依据权重分析或评分表进一步准确判别土样是否具有分散性。  相似文献   
442.
为阐明碱对化学驱体系界面性质的影响规律,利用振荡滴方法系统研究了重烷基苯磺酸盐与大庆原油间的界面扩张流变性质,考察了无机碱对重烷基苯磺酸盐 大庆原油界面性质的影响。研究发现,重烷基苯磺酸盐分子与大庆原油中活性组分混合吸附,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界面膜,界面扩张模量和相角随重烷基苯磺酸盐质量分数的增加变化较小。无机碱与大庆原油中的石油酸作用,随碱质量分数增大和碱性增强,界面膜强度不断增大。NaOH与重烷基苯磺酸盐之间存在协同效应,明显增大界面扩张模量,有利于原油乳化;而Na2CO3和NaHCO3破坏重烷基苯磺酸盐界面膜的结构,造成界面扩张模量降低。  相似文献   
443.
采用高温高压水慢应变速率拉伸测试(SSRT)及断口形貌观察研究了pH值和辐照对国产核反应堆堆内构件用不锈钢的应力腐蚀开裂(SCC)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锈钢的SCC敏感性在pH值为7.0溶液中较小,在pH值为6.4与7.5水溶液条件下SCC敏感性显著增加。带电粒子辐照后出现辐照加速SCC(IASCC)现象,主要是由于辐照缺陷与局域形变对裂纹起裂的影响导致的,但由于离子辐照损伤深度的限制,不能从SSRT试样断口形貌观察到离子辐照对SCC的影响。  相似文献   
444.
采用传统的柱色谱四组分分离方法(SARA)将胜利孤岛原油分离得到沥青质、饱和分、芳香分和胶质,采用碱醇液法萃取原油得到酸性组分。测定了正构烷烃、煤油以及原油活性组分模拟油与2种不同疏水结构的甜菜碱溶液组成的体系的油 水界面张力。结果表明,在原油活性组分模拟油 甜菜碱溶液体系中,直链甜菜碱由于疏水基团较小,与原油活性组分尤其是酸性组分和胶质发生正协同效应的混合吸附,使油 水界面上表面活性剂分子的含量增加,界面膜的排布更紧密,导致油 水界面张力降低;支链甜菜碱由于具有较大尺寸的疏水基团,煤油中少量的活性物质即可将油 水界面张力降至超低(<10-3 mN/m),而原油活性组分的加入,则使界面上表面活性剂分子的排布被破坏,削弱了界面膜原有的紧密性,导致油 水界面张力大幅度升高。  相似文献   
445.
卫星载荷研制发射后其光谱和空间观测模式固定,无法根据复杂地表的多样化需求进行实时灵活调整,且目前遥感器波段设置尚不完善还存在优化空间.引进基于蚁群优化算法的波段选择方法(AntColonyOptimization basedBandSelection,ACOBS),结合北美区域33景AVIRIS航空高光谱图像,开展了不同区域、不同地表覆盖类型的高光谱波段优选研究,发现各地表类型优选波段组合存在一定差异,其中4波段组合中红光、近红外波段为2个共同入选波段,6波段组合中绿光、红光、短波红外波段为3个共有波段,8波段组合中紫光、绿光、红光、红边、近红外1、近红外2、短波红外1、短波红外2为8个共有入选波段,其他入选波段与地表覆盖类型有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多光谱卫星波段设置评价研究,发现:4波段优化方案中,绿光、红光、近红外波段1 (770~895nm)、近红外波段2(900~1350nm)为最优波段组合;6波段优化方案中,绿、红、红边、近红外1(770~895nm)、近红外2(900~1350nm)、短波红外1(1560~1660nm)为最优波段组合;8波段优化方案中,蓝、绿、红、红边、近红外1(770~895nm)、近红外2(900~1350nm)、短波红外1(1560~1660nm)和短波红外2(2100~2300nm)为最优波段组合.研究结果表明Land satTM OLI、SPOT等陆地资源遥感器波段设置还存在一定优化调整空间,特别是红边波段在目前传感器波段设置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46.
CaO-MgCl_2H_2O体系中一维碱式氯化镁的水热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水热反应在CaO-MgCl2-H2O体系中合成了不同结构与形态特征的一维碱式氯化镁(MHCH),分析了MgCl2浓度、CaO与MgCl2的摩尔比R及水热条件对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gCl2浓度3mol/L,且R0.5时才能得到MHCH;MHCH的直径和径长比随MgCl2浓度和R的增加而增大.MHCH的最佳制备条件为[MgCl2]=4mol/L,R=0.05.MHCH的结构相与反应温度密切相关,温度低于150℃时,体系中的产物为相3(Mg2(OH)3Cl.4H2O);温度高于150℃时的产物为相9(Mg10(OH)18Cl2.5H2O).常温下体系中首先出现Mg3(OH)5Cl.3H2O和相5(Mg3(OH)5Cl.4H2O),经陈化后两者均转化为相3,经160℃水热反应后相3转化为相9.  相似文献   
447.
顺层岩质斜坡开采沉陷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预测地下采矿诱发山区顺层斜坡的沉陷变形,在分析概率积分法水平地表开采沉陷的基础上,以与岩层、矿体的倾角相同或者相近的顺层岩质坡体为研究对象,建立单元体开采和半无限开采情况下顺层岩质倾斜地表的开采下沉变形预测模型,并给出预测模型的解算过程及步骤。通过2个矿山开采沉陷实例,将预测模型的解算结果分别与现场实测数据、相似模拟试验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现场实测下沉量吻合良好,与相似模拟试验观测下沉曲线形状相似,最大下沉量基本一致,符合试验原型的实际情况,预测结果能够反映顺层倾斜地表开采沉陷的情况,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48.
碱式氯化镁晶须表面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卤水法自制纳米级碱式氯化镁晶须(nano-BMC)为原料, 晶须表面经硅烷偶联剂γ-MPS处理后, 以水溶性引发剂K2S2O8(KPS)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进行表面接枝聚合反应, 制备了nano-BMC/γ-MPS/PMMA纳米复合材料, 通过FT-IR、SEM、XRD表征了nano-BMC/γ-MPS/PMMA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及形态, 讨论了反应条件对晶须形貌保存、接枝聚合反应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反应条件对nano-BMC晶须形貌有明显的影响; 乙醇/水介质配比为8∶2、反应温度82℃、反应时间6h时, nano-BMC晶须形貌能够被较好地保存, 且接枝效率达到最高(56.1%).  相似文献   
449.
灾害天气下电网发生短时多重故障有可能超出保护系统预设的反应能力,一二次设备耦合影响将助推多重故障风险发展和蔓延。为此,提出了计及一二次设备耦合故障的短时风险评估方法。首先,分析了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之间的交互作用及其对电网短时运行风险的影响。其次,构建了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故障概率模型,重点分析了一二次设备耦合故障引发保护拒动的概率。然后,结合保护系统对超预期故障的反应能力,提出了灾害天气下电网短时多重故障风险评估方法。最后,采用改造的IEEE39节点系统对所提方法进行测试。算例结果表明:受外界气象环境影响,保护系统缺陷暴露导致非期望动作使得电网多重故障风险更为严重;综合考虑灾害天气对一二次设备影响下的短时运行风险,对于发现和消除保护系统薄弱环节及制定电网降风险运行策略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50.
响应面法优化沙柳材液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宇  郝一男  张路  安珍 《包装工程》2015,36(21):28-33
目的为了提高沙柳木粉的液化率,应用响应面法对沙柳木粉液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单因素试验对沙柳木粉液化工艺进行初步优化,在此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得到试验因素之间的定量数学模型及单因素和因素间交互作用对沙柳木粉液化率的影响。结果液化剂和木粉质量的比值(液固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的质量分数对沙柳木粉液化率有显著影响。沙柳木粉液化的最优工艺为液固比4,反应时间140 min,反应温度170℃,催化剂质量分数5%,在此条件下,沙柳木粉液化率为97.84%,与模型预测值接近。结论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液化工艺参数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