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2篇
金属工艺   9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能源动力   2篇
轻工业   4篇
石油天然气   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通过分析外裹糊中添加瓜尔豆胶、卡拉胶、海藻酸钠、黄原胶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arboxymethylcellulosesodium,CMC-Na)的油炸外裹糊鱼块油脂含量、水分含量、裹糊率以及色度、质构和微观结构,探讨亲水胶体对油炸外裹糊鱼块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未添加亲水胶体组(外壳油脂含量22.67 g/100 g,鱼块油脂含量1.58 g/100 g)相比,添加0.3%(质量分数,下同)瓜尔豆胶、卡拉胶、海藻酸钠或0.4%黄原胶、CMC-Na时,油炸外裹糊鱼块的外壳和鱼块的油脂含量较低,外壳和鱼块的水分含量及裹糊率较高。其中添加0.4%黄原胶组的减油效果最好(外壳和鱼块的油脂含量分别为17.96、1.01 g/100 g),且油炸外裹糊鱼块外壳金黄色、酥性值较高、硬度较低,鱼块的弹性、咀嚼性好;苏丹红染色幅度较轻,外壳微观结构紧密,鱼块无较大气孔形成。  相似文献   
32.
从中国海洋石油发展的不同阶段和角度,以海洋石油装备设施为载体,反映和勾绘海洋石油工业装备与设施的变迁和发展,突出了其作为海洋石油工业支撑平台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
为克服双歧杆菌不耐酸、不耐氧的缺点,本试验建立制备双歧杆菌微胶囊的方法。以海藻酸钠和氯化钙形成海藻酸钙水凝胶,再与壳聚糖复合形成聚电解质膜,通过单因素及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制备双歧杆菌混凝胶微囊工艺,使用扫描电镜观察胶囊结构,并采用模拟胃液及肠液的独立影响实验和模拟连续消化道实验考察胶囊中双歧杆菌的释放特性及存活率,探究其稳定性。结果表明:离心菌体与1.5%海藻酸钠均匀混合,注射到1.2%氯化钙溶液中,再与0.5%壳聚糖固定化35 min最佳。此条件下胶囊形状完整,扫描电镜图显示微胶囊结构致密、具有较好的包埋性,胃肠释放实验证明胶囊具有肠溶胃不溶和缓释的载体特性,胶囊中的双歧杆菌在肠液中的存活率平均值为72.3%,经模拟消化道处理后的存活率为49.8%。此结果为双歧杆菌微胶囊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4.
保护用电流互感器(CT)在特大电流下将严重饱和,二次侧输出电流发生畸变,继电保护装置采集的电流信号不能正确反映实际的短路电流,必然会影响保护的动作行为。本文用电磁暂态程序(EMTP)仿真计算了CT饱和时二次侧输出电流,根据保护装置的数据采集原理,详细分析了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情况,表明继电保护装置会出现拒动、失去选择性、动作时间延时等现象。  相似文献   
35.
为深入研究高速列车车辆减振器的性能,更好地改善高速列车的舒适度,建立了高速列车电液比例阀式减振器的数学模型,并通过ADAMS软件的Hydraulics模块对该减振器进行动力学仿真,得出减振器的示功图以及阻尼随速度变化的特性曲线.仿真结果表明:此减振器的阻尼力与阻尼口的开口大小及振动频率有关,同时其可以连续变化,能够满足...  相似文献   
36.
分析了中国海洋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与国外的差距,详细论述了“十一五”至“十三五”期间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海洋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项目所取得的重大研究进展。具体体现在:构建了1500 m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设计技术体系,基本具备了1500 m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设计能力,相关研究成果已在荔湾3-1气田群、流花16-2油田群和陵水17-2深水气田等工程项目中得到成功应用;构建了4大类共16项深水工程实验系统,形成了国内深水工程实验技术及实验体系,为相关深水工程技术研究、设备研发等提供了实验手段;自主研制了一批1500 m水深的水下关键设备和产品,其中深水保温输送软管、深水水下管汇、水下多相流量计等高端产品和设备已初步实现了国产化应用;自主研制的4类深水工程设施监测系统已部分应用于现场监测。相关研究成果带动了我国海洋石油设备制造能力由陆地向海洋、由浅水向深水的跨越式发展。最后结合我国南海及海外深水油气田开发的实际需求,对我国海洋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的未来研究及发展方向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