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1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10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信号分选是雷达侦察系统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利用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实现雷达信号分选对系统速度和可靠性的提升具有重大影响,为此提出了一种非处理器架构并完全基于FPGA器件的广度优先搜索邻居(BFSN)聚类分选算法实现架构。在Xilinx公司的Virtex 5 FPGA上进行了硬件实现,并通过软件仿真与硬件测试对架构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证实,该架构可对5部模拟雷达信号进行有效且快速的处理,证明了基于FPGA的雷达信号分选实现在工程上的可行性与高效性。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双绂幅度法(Rife)、修正双线幅度法(MRife)、傅里叶系数插值迭代3种算法的基础上,结合FPGA的并行处理优势,将迭代变为并行运算,由此得出了一种快速频率估计算法。并将新算法进行FPGA设计,给出了算法流程图。仿真结果表明,当Esn〉-14dB时,新算法的频率估计均方误差接近卡拉美一罗限(CRB)。  相似文献   
13.
在军事短波通信信息侦察方面,短波盲信道分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截获到的短波通信信号在信道个数及信道带宽均不确定、信道频谱理论上不重叠条件下的盲信道分离问题进行研究,将小波分析与傅里叶变换相结合,提出了一种短波盲信道自适应分离算法.仿真试验表明,该分离算法能对短波盲信道进行有效分离,具有分离精度高,抗噪声干扰能力强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在军事短波通信信息侦察方面,短波盲信道分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截获到的短波通信信号在信道个数及信道带宽均不确定、信道频谱理论上不重叠条件下的盲信道分离问题进行研究,将小波分析与傅里叶变换相结合,提出了一种短波盲信道自适应分离算法。仿真试验表明,该分离算法能对短波盲信道进行有效分离,具有分离精度高,抗噪声干扰能力强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快速成形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简述了快速成型的原理,以及与传统的加工技术相比快速成形加工技术的优越性。介绍了该加工技术当前的几种主要的成型工艺并展望了该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基于CORDIC算法的双曲正余弦函数FPGA实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为一种快速精确进行超越函数运算的方法,坐标旋转数字计算(CORDIC)算法在现代工程实践中获得了广泛应用。本文简要介绍了该算法的基本原理,给出了具体的计算方法,并以双曲正余弦函数的求取为例,给出了CORDIC算法在FPGA中的实现方法,在集成综合环境(ISE)平台上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由于采用了流水线结构,算法精度较高,实时性较好。另外,通过Matlab相应的算法进行了仿真,得出迭代次数和计算误差之间的关系曲线,有助于实际应用中选择迭代次数。  相似文献   
17.
关于正交小波包变换的几点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正交小波包基函数在不同尺度上的传递关系、正交小波包变换系数在不同尺度上的传递关系、高斯白噪声的正交小波包变换系数的统计特性、以及正交小波包基的相关函数性质进行了理论研究,并获得了相应的理论结果,仿真实验验证了理论研究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超高速切削加工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述了超高速切削的机理与特点,介绍了该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及技术应用领域,分析了关键技术并展望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小波包变换能作为一种有效工具对信号特性进行精细分析,同时提供具有良好时频局 部性的正交小波包基.本文将Eykhoff脉冲响应辨识方法中的正交函数基取成正交小波基函数, 提出了一种新的脉冲响应辨识方法,该方法不但保证了原来Eykhoff方法的有效性,而且实用性 更好、实用范围更广.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脉冲响应辨识算法对于确定性过程和随机过程都具 有很好的辨识结果,具有辨识精度高、克服噪声干扰能力和跟踪系统动态特性变化能力强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温世亿  张辛  马瑞  李合生 《人民长江》2016,47(10):96-99
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穿越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其中穿黄隧洞工程技术难度最大。穿黄隧洞采用双层衬砌结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其在多变的水土压力作用下的变形情况直接关系到穿黄隧洞的运行安全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正常供水。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为工具,获取了穿黄隧洞过水面的三维信息,采用自主研发的"隧道形变检测/监测系统"对隧洞进行形变检测,并建立了穿黄隧洞三维数字仿真管理系统。将测绘技术应用于穿黄隧洞的运行管理,可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