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3篇
电工技术   24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16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6篇
矿业工程   4篇
能源动力   3篇
轻工业   49篇
水利工程   4篇
石油天然气   5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高卷曲高性能粘胶纤维,是一种高湿强度、高湿模量和高卷曲的新型粘胶纤维,七十年代至今,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已进行广泛的研究(1,2,3,4,5,6,7,8)。并于八十年代前后投入了工业生产(9)。由于其卷曲性能较接近羊毛,且具有一系列的优良性质,克服了普通卷曲粘胶纤维和高湿模量粘胶纤维织物单薄柔弱(sleazy and limp)的缺点(7,10,11),能成功地与天然纤维及合成纤维混纺,其织物手感丰满.毛型感强、  相似文献   
52.
地热能是一种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具有低碳环保、稳定高效等特点,水力压裂技术是有效开发干热岩地热资源的重要技术手段。目前高温花岗岩水力压裂时天然裂缝对水力裂缝扩展的影响未进行广泛地研究,对其水力裂缝扩展规律的认识尚不清楚。为此,以常见的干热岩类型(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实时高温下真三轴水力压裂实验,探究两种类型花岗岩在不同温度下的裂缝扩展特征及导流能力,揭示了干热岩水力裂缝在天然裂缝影响下的扩展规律,评价了压后裂缝的导流能力。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花岗岩温度的上升,其起裂压力降低,裂缝面迂曲度提高,水力裂缝扩展路径更加随机;(2)不同温度下花岗岩压裂后裂缝的导流能力不同,随着花岗岩温度的上升,水力裂缝的导流能力也随之提高;(3)相同条件下,裂缝型花岗岩起裂压力低于致密型花岗岩的起裂压力,且压裂后裂缝型花岗岩的裂缝导流能力显著高于致密型花岗岩的裂缝导流能力。结论认为,寻找天然裂缝发育的干热岩储层是高效开发利用地热能的关键地质因素,实验结果对指导干热岩储层水力压裂提供了理论支撑,有助于我国地热资源的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53.
对金银花叶多酚氧化酶(PPO)的酶学特性进行研究。以新鲜金银花叶片为原料,采用溶剂法从中提取多酚氧化酶粗液,研究不同的温度、pH值、底物浓度、抑制剂等因素对PPO活性的影响,建立酶促褐变动力学方程。研究结果表明,金银花叶PPO的最适温度45℃,最适pH6.5,安全、经济的褐变抑制剂柠檬酸;当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时,金银花叶PPO活性与底物浓度关系符合米氏方程的酶促反应动力学规律,最大反应速度Vmax=313U/min,Km=0.0197mol/L。  相似文献   
54.
通过对2012年江西电网运行形势的全面分析,发现存在电力相对紧缺,多个断面输电受阻,供电能力与供电可靠性矛盾等诸多问题,对此逐一提出应对措施和化解矛盾的方法.  相似文献   
55.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金银花叶多酚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响应面法对金银花叶多酚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不同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超声时间为自变量,金银花叶多酚提取率为响应值,利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方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试验设计,并做响应面分析(RSA),建立数学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曲面回归方程拟合性好,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2%,液料比21 mL/g,超声时间27min,在此条件下,金银花叶多酚提取率理论值为4.30%,验证实测值为4.41%,与理论值相对误差为2.56%.说明该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56.
600MW超临界汽轮机顺序阀控制方式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景森  张卫斌  熊建华 《江西电力》2009,33(5):19-21,24
本文介绍了国电黄金埠电厂二台600MW超临界机组汽轮机在投入顺序阀方式时所遇到的问题,在对问题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优化汽轮机配汽方式和相关控制参数,并经试验得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降低了煤耗,极大地提高了机组的运行经济性。  相似文献   
57.
准确预测大型场地在堆载预压过程中的沉降量,对工程场地设计和使用极其重要。结合上海梅山堆料场地的地基处理工程实例,利用灰色理论建立等时距GM(1,1)模型,对堆料场地地基沉降量进行预测,取得了较高的准确度;同时与单向压缩固结沉降计算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灰色模型预测值更接近实测数据。  相似文献   
58.
首先通过测定鱼腥草挥发油对羟基自由基和1,1-二苯基-2-苯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研究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与标准品抗坏血酸进行对比;其次以过氧化值为评价指标,采用Schaal烘箱法加速氧化,研究鱼腥草挥发油对5种食用油中的抗氧化作用,过氧化值是常用来表示油脂被氧化程度的一种指标,过氧化值越大,说明油脂被氧化的程度越大。结果表明:鱼腥草挥发油在200-1200μg/mL浓度范围内,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抗氧化活性显著增强,其中鱼腥草挥发油的质量浓度为1200μg/mL时,对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达到62.72%,对1,1-二苯基-2-苯基自由基清除率达到72.43%。添加了鱼腥草挥发油的5种食用油的过氧化值,均比空白油样要低;5种油样在相同环境下的氧化速度有所不同,其中以猪油的氧化速度最慢,花生油的氧化速度最快;添加了鱼腥草叶部挥发油的油样的过氧化值要低于茎部;随着鱼腥草挥发油添加剂量的增大,相应油样的过氧化值减小;添加抗坏血酸的油样过氧化值比添加鱼腥草挥发油的低,而添加抗坏血酸、鱼腥草挥发油等比混合的最低。  相似文献   
59.
对三轴试验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现行无粘性土扰动样的制备、饱和方法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60.
水泵底阀泄漏造成水泵吸不上水,增加能耗,通过查找、分析泄漏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降低了底阀故障频度,提高系统安全供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