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4篇
电工技术   19篇
综合类   26篇
化学工业   30篇
金属工艺   18篇
机械仪表   36篇
建筑科学   60篇
矿业工程   28篇
能源动力   4篇
轻工业   26篇
水利工程   17篇
石油天然气   59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63篇
一般工业技术   22篇
冶金工业   49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4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01.
张朝磊  邵珠浩  李戬  王文军  蒋波 《材料导报》2021,35(5):5102-5106
铌微合金化技术在中国发展已逾40年,其基础研究和工业应用一直集中在以板材为主的低碳钢领域.以长材为主的中高碳钢具有碳含量高、工艺流程长且复杂、基础强度高、性能要求特殊且多样等特点,使得铌在低碳钢中的一些突出作用在其中难以有效发挥.一方面,中高碳钢的碳含量对铌的固溶能力存在影响,但是国内外研究结果差别较大,且一些结论与传统认识和大多数实验研究结果也不一致.因此,目前对于铌在中高碳钢中的固溶能力存在较大争议,仍然需要更多的实证研究加以分析.这导致在中高碳钢中添加多少铌才经济有效存在争议.另一方面,在中高碳钢中,铌的存在状态特别是对纳米级的析出相的表征一直存在困难.不均匀分布的大尺寸含铌第二相粒子产生的不利影响及其如何消除有待深入研究.本文概述了铌微合金化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中高碳钢的自身特点.从铌的固溶能力,主要作用与在非调质钢、弹簧钢、硬线和轴承钢中的应用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三个方面,综述了铌微合金化技术在中高碳钢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明确指出,必须摒弃传统思路,研究铌在中高碳钢中的共性科学问题,特别是采用新技术多尺度表征铌的状态,从而推动铌微合金化技术在中高碳钢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02.
为探讨兰州地区土钉加桩锚组合式支护结构在降水作用的结构性能。文中以兰州某深基坑工程为研究背景,采用PLAXIS 2D对基坑工程进行了考虑降水和未考虑降水两种工况的数值分析。结果表明上部土钉墙、下部桩锚支护结构体系在开挖支护过程中,两种不同的支护体系中土钉墙部位整体位移较大,桩锚支护部位整体位移较小;在未考虑降水作用下桩身嵌固段弯矩比考虑降水作用下的大,开挖深度范围内桩身最大弯矩数值小于考虑降水作用下桩身弯矩数值;基坑地表竖向沉降影响范围约为1.5倍基坑深度的范围内;滑动面绕过排桩桩底形成了贯通的滑动区。  相似文献   
503.
为促进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系列成果从实验室、现场试验向产业化应用转变,依据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现场应用需求,将连续管技术与煤炭地下气化技术进行了结合。建立了煤炭地下气化稳定燃烧控制物理模型,分析了煤炭地下气化过程同心连续管受力状况,形成基于温度的模糊PID随动控制方案,研制了煤炭地下气化装备自动控制模拟系统;同时基于Unity 3D开发连续管控制仿真模拟软件,形成了对煤炭地下气化过程中作业数据实时监测,以及连续管不同速度起出、下入的自动控制,实现了丛式井气化采煤远程集中控制,形成了基于温度的煤炭地下气化超低速拖动控制技术,并验证了其合理性。该自动控制系统的研制为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现场应用奠定了设备基础,为实现集中无人化气化采煤提供了技术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