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62篇
轻工业   5篇
自动化技术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宝收与乙草胺或施田补混用防除玉米田杂草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纪明山  程根武  王英姿 《农药》2002,43(8):36-37
试验结果表明,宝收与乙草胺或施田补混用可有效防除玉米田绝大多数杂草,且对玉米安全。播后苗前施用宝收15g加乙草胺1500g/hm^2,对玉米田杂草的总株防效和总鲜重防效分别为84.3%和86.4%。在玉米4叶期,杂草1-3叶期茎叶喷雾,用宝收10g加施田补700g/hm^2总株防效和总鲜重防效均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72.
[目的]合成嘧霉胺完全抗原并加以鉴定。[方法]对嘧霉胺的结构进行设计,合成N-(4,6-二甲基嘧啶基-2-基)-1,4-苯二胺,通过与琥珀酸酐合成引入羧基得到嘧霉胺的半抗原。用混合酸酐法将半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偶联制备免疫原,用活泼酯法将半抗原与卵清蛋白(OVA)偶联制备包被原。[结果]半抗原的结构经~1H NMR以及HPLC-MS确证。经紫外光谱分析,计算得出半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和卵清蛋白的结合比分别为14∶1和8∶1。[结论]通过嘧霉胺半抗原的合理设计,建立快速有效的嘧霉胺ELISA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3.
田宏哲  徐静  胡睿  纪明山 《农药》2014,(11):809-811
[目的]采用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建立测定玉米中丁虫腈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玉米籽粒样品用乙腈提取,Oasis HLB固相萃取柱净化,HPLC-UV法检测。[结果]丁虫腈在0.02~10 mg/k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0.999 1;丁虫腈的检测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为0.01 mg/kg和0.02 mg/kg。在0.02、0.1、0.5 mg/kg三个添加水平下,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1.3%~104.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1%~5.4%。[结论]在玉米乳熟期和成熟期时,采用该方法检测玉米籽粒中丁虫腈的残留量均低于定量限。  相似文献   
74.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贮藏、不同保鲜剂保鲜后贮藏以及加工过程对草莓及其加工产品中粉唑醇残留的影响。方法:草莓样品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进行粉唑醇残留量分析。结果表明:粉唑醇在常温22℃下贮藏4 d粉唑醇降解率最高达到61.54%。山梨酸钾保鲜后草莓常温贮藏72 h后降解率最低为16.48%。草莓酱加工过程中发现灭菌后的草莓酱中粉唑醇浓度(0.61 mg/kg)为整个过程最低。结论:粉唑醇在常温下贮藏降解快,保鲜剂并不影响粉唑醇的降解,柠檬酸钠和山梨酸钾处理后同比常温下未处理草莓粉唑醇的降解减慢。清洗、榨汁和灭菌过程均能去除粉唑醇在草莓中的残留。  相似文献   
75.
为研究手性农药粉唑醇在草莓生长及草莓酒加工过程中的选择性降解行为,对草莓进行田间施药,并将草莓模拟家庭酿酒方式加工。样品采用超高效合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手性拆分并检测。结果表明,在草莓生长中两个对映体没有明显的选择性降解行为,(-)-R-粉唑醇在草莓上的半衰期为13.80?d,(+)-S-粉唑醇在草莓上的半衰期为13.60?d。而在草莓酒发酵过程中,统计学分析显示存在明显的选择性降解行为(P<0.05),(+)-S-粉唑醇优先降解。清洗处理组(-)-R-粉唑醇在草莓酒中的半衰期为38.06?d,(+)-S-粉唑醇的半衰期为29.90?d。未清洗处理组(-)-R-粉唑醇在草莓酒发酵中的半衰期为29.31?d,(+)-S-粉唑醇半衰期为22.14?d。  相似文献   
76.
嘧菌酯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室内活性测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程根武  刘赢  祁之秋  纪明山 《农药》2005,44(4):190-191
试验结果表明,嘧菌酯对供试8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很高的活性,既可抑制病菌菌丝生长又能抑制孢子萌发。水稻纹枯病菌的菌丝对嘧菌酯最敏感,EC50为0.0185mg/L;嘧菌酯对辣椒根腐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明显,EC50达到0.0104mg/L。  相似文献   
77.
78.
[目的]明确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5个省市马唐种群的抗药性水平及抗性机制。[方法]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不同种群对烟嘧磺隆抗药性水平,并通过ALS基因片段扩增研究抗敏种群ALS基因序列差异;同时,通过外源施用P450抑制剂马拉硫磷探究P450活性对抗性的影响。[结果]LN-11为敏感种群,其对烟嘧磺隆的GR50值为17.19 g a.i./hm2,其余34个种群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产生,其抗性倍数在4.57~72.88之间;所有供试种群中均未检测到ALS基因突变;LN-1、LN-21、HLJ-1、HB-1、HN-1在叠加施用马拉硫磷后,对烟嘧磺隆的GR50值有明显下降。[结论]抗性种群对烟嘧磺隆产生抗药性的原因并非由ALS基因突变导致,可能是由细胞色素P450s活性增强参与导致的。  相似文献   
79.
[目的]明确辽宁省不同地区玉米田稗草、马唐、野黍和野稷对草铵膦的敏感性,为转基因抗草铵膦玉米的商业化种植的杂草防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检测4种禾本科杂草对草铵膦的敏感性。[结果]稗草、马唐、野黍和野稷对草铵膦的GR50值范围分别为9.89~96.06、33.45~126.58、9.11~65.86、7.70~85.31 g a.i./hm2;平均GR50值分别为31.79、65.11、33.28、36.91 g a.i./hm2。[结论]辽宁省地区玉米田中稗草、马唐、野黍和野稷种群对草铵膦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