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22篇
金属工艺   7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7篇
冶金工业   7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华达电池公司(VARTA Batterie AG)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中最大的电池公司之一,这个公司研究和开发电池的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初期。 华达现在进行着广泛的电池研究和开发工作,主要经费由公司自己承担,但有关新系列的发展和基础问题的研究部分由西德政府或其它基金组织支持。  相似文献   
32.
以Cu包裹SiC颗粒为增强体,分别采用真空热压烧结和常压氩气气氛保护烧结方式制备含5%(体积分数)SiC颗粒的SiC/Cu–Al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对样品密度、Vickers硬度和弯曲强度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对样品的晶相组成和结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热压制品相对常压烧结制品的晶相组织均匀,晶粒细小。热压烧结可以大大提高SiC/Cu–Al复合材料的致密度,最高达到理论密度的99.9%。热压烧结的制品的硬度得到提高,550℃热压烧结的制品硬度最高可达到65MPa,575℃烧结时,其最大抗弯强度为190MPa,断裂机制主要是增强的颗粒断裂和基体撕裂。  相似文献   
33.
烧结工艺对SiC/Cu-Al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断裂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Cu包裹SiC颗粒为增强体,分别采用真空热压烧结和常压氩气气氛保护烧结方式制备含5%(体积分数)SiC颗粒的SiC/Cu-Al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对样品密度、Vickers硬度和弯曲强度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对样品的晶相组成和结构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热压制品相对常压烧结制品的晶相组织均匀,晶粒细小.热压烧结可以大大提高SiC/Cu-A1复合材料的致密度,最高达到理论密度的99.9%.热压烧结的制品的硬度得到提高,550℃热压烧结的制品硬度最高可达到65MPa,575℃烧结时,其最大抗弯强度为190MPa,断裂机制主要是增强的颗粒断裂和基体撕裂.  相似文献   
34.
MgB2等镁化物添加剂对氧化铝陶瓷晶粒生长形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MgB2、MgF2和MgCl2添加到Al2O3陶瓷中时对晶粒形状的影响。添加5%MgB2时,在800℃左右的空气气氛中烧结.氧化铝陶瓷中生长出竹节状MgO晶须,在1450℃烧结时,Al2O3陶瓷晶粒生长成长柱状形状。添加5%MgF2时,在1450℃烧结时,Al2O3陶瓷晶粒可长成多棱体形状。而添加MgCl2时,Al2O3陶瓷晶粒的生长没有出现异常情况。讨论了添加不同镁化物对Al2O3陶瓷晶粒生长影响的原因及力学性能影响。  相似文献   
35.
利用嵌入原子型原子间相互作用势的分子动力学,计算了金属A1,Cu,Ni位于两个晶带上([001]晶带和[110]晶带)一系列高Miller指数面的表面能.推广了基于表面结构单元模型的经验公式,计算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推广的经验公式可根据几个低Miller指数面的表面能估计出高Miller指数面的表面能和表面结构特征,最密排面的表面能最低;最密排面(111)和次密排面(110),(100)的表面能分别是表面能值随晶向角度θ变化曲线上的极小值;理论模拟结果、公式计算结果和已有的实验数据三者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36.
利用液相包裹法制备了纳米Fe颗粒包裹Al2O3,纳米复合粉体,研究了不同的煅烧和还原温度对复合粉体物相组成的影响,利用X-ray衍射(XRD)、热重/差式-量热扫描法(TG/DSC)、Zeta电位和扫描电镜(SEM)对复合粉体的成分、热学特性以及形貌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煅烧温度为500℃,保温30min,在氢气气氛中700℃还原1h可以得到Fe包裹Al2O3的纳米复合粉体;经SEM发现,包裹层的Fe颗粒呈球形,尺寸约为30 nm,分布均匀.  相似文献   
37.
ZrB2基层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SiC颗粒和纳米SiC晶须复合增韧的ZrB2为基体层,以金属Mo为界面层,采用轧膜成型和热压烧结的方法,在1950℃,1 h,25 MPa压力/Ar气氛的条件下,成功制备了ZrB2/Mo层状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制备的ZrB2/Mo层状复合材料的室温断裂韧性可达9.3±0.21 MPa·m1/2;通过对Mo界面层的合金化可使其抗弯强度达到400±36 MPa,并且减弱了Mo层的室温脆化,克服了层状材料开裂现象.其主要增韧机制包括裂纹分叉钝化、裂纹偏转、裂纹沿界面层并行扩展等.Mo与ZrB2基体层发生界面反应生成MoB,ZrB以及Mo5SiB2,从而形成了强结合界面,影响了层状结构强韧化优越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38.
以SiC颗粒和纳米SiC晶须复合增韧的ZrB2为基体层,以金属Mo为界面层,采用轧膜成型和热压烧结的方法,在1950℃,1h,25MPa压力/Ar气氛的条件下,成功制备了ZrB2/Mo层状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制备的ZrB2/Mo层状复合材料的室温断裂韧性可达9.3±0.21MPa·m^1/2:通过对Mo界面层的合金化可使其抗弯强度达到400±36MPa,并且减弱了Mo层的室温脆化,克服了层状材料开裂现象。其主要增韧机制包括裂纹分叉钝化、裂纹偏转、裂纹沿界面层并行扩展等。Mo与ZrB2基体层发生界面反应生成MoB,ZrB以及Mo5SiB2,从而形成了强结合界面,影响了层状结构强韧化优越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39.
微乳液法制备纳米氧化锆粉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可溶性锆盐(ZrOCl2·8H2O)-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正丁醇(C4H10O2)-环己烷(C6H12)组成的微乳液体系为基础、氨水作沉淀剂,在微乳区反应,经过洗涤、焙烧等工序,制备得到粒径10~40nm、形貌可控、分散性良好的ZrO2粉体.通过扫描电镜(SEM)、热分析仪(TG-DSC)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对粉体进行表征,得到了晶相随焙烧温度的变化规律,并通过激光粒度仪以及Scherrer公式计算出粉体的粒度,从而得出粉体的粒度随浓度、溶水量以及焙烧温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0.
在氧化钇含量为8%(摩尔分数)的氧化锆中加入单斜氧化锆,1600℃常压烧结,制得不同含量的氧化钇稳定氧化锆.研究了不同含量的氧化钇对氧化锆陶瓷性能的影响,并对相组成及显微结构进行了分析.当氧化钇的摩尔分数为3%时,材料的相对密度、抗弯强度、硬度等综合力学性能同时达到最大值.超过这个临界点,材料力学性能又会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