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6篇
综合类   14篇
化学工业   100篇
金属工艺   5篇
机械仪表   4篇
矿业工程   6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4篇
石油天然气   10篇
武器工业   5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6篇
冶金工业   2篇
自动化技术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试验研究了着色液中镍离子(Ni~(2 ))浓度变化对不锈钢化学着色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自制镜面反射装置分别对着色膜成分和光泽度进行微区分析与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着色液中Ni~(2 )浓度的增大,不锈钢的着色起色电位下降;着色速度减慢,着色时间延长;着色膜光泽度降低,色调变暗。着色膜中主要成分Fe含量呈现振荡式略微下降趋势,O、Ni含量基本无变化,Cr含量呈缓慢上升趋势;当C_(Ni)~(2 )>8.0 g/L时,着色膜表面发雾,此时着色液不再适合着色。  相似文献   
62.
N-苯基马来酰亚胺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顺酐和苯胺为原料,合成N-苯基马来酰亚胺,以二甲苯为溶剂,采用酸性催化剂,使产品收率为92 %(质量),产品纯度达到98%.应用试验表明,N-苯基马来酰亚胺是ABS树脂良好的热稳定剂.  相似文献   
63.
纳米金刚石反应热的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研究纳米粒子的粒度对比表面能及其参与反应时对反应热的影响规律,本文以球形原子簇来模拟纳米金刚石颗粒,建立了计算纳米粒子比表面能和摩尔反应热的模型,用量子化学方法(AM1),对粒度不同的金刚石纳米粒子的比表面能以及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摩尔反应热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纳米粒子的比表面能随其粒径的减小而增大,且随着粒径的增大比表面能减小的趋势逐渐趋于平缓,而摩尔反应热的代数值则随其粒径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64.
介绍了唐钢超薄热带生产线结晶器液位波动与薄板坯发生粘结的关系,分析了结晶器液位波动的原因,提出了判断结晶器液位波动和薄板坯粘结的方法。  相似文献   
65.
乙酸乙酯的精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几种乙酸乙酯的精制方法,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分别介绍了用乙酸和乙醇酯化反应合成乙酸乙酯,通常可采用传统的四塔连续工艺过程;添加促进剂萃取精制过程;加饱和盐水萃取脱水工艺过程;加有机溶剂萃取分离过程;加恒沸剂共沸蒸馏和乙酸萃取反应精馏过程。乙醛缩合法生产乙酸乙酯的三塔连续精馏过程以及乙烯与乙酸气相催化反应的加水精制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66.
本文从热力学角度,研究粒径对锐钛矿型纳米二氧化钛的影响,为更好地应用该物质提供理论支持。通过构建不同粒径的锐钛矿型纳米二氧化钛的模型,用PM6量子化学方法来计算其热力学性质。结果表明:纳米二氧化钛的粒径对其热力学性质有显著的影响,随着纳米二氧化钛球簇的粒径降低,纳米二氧化钛的表面能和比表面能增加,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和摩尔生成焓均增大,而其摩尔熵减小。  相似文献   
67.
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丙烯酸、马来酸酐为原料,亚硫酸氢钠为链转移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研究了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合成,考察了聚合温度、链转移剂和引发剂配比对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的相对分子量的影响,并考察了其相对分子量与其分散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聚合温度控制在60~70℃之间,NaHSO3与K2S2O8质量之比控制在1.5~2,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的相对分子量分布在2 000~4 000;相对分子量在2 000左右的丙烯酸-马来酸酐共聚物有最佳的分散性能。  相似文献   
68.
陈卫清  薛永强 《辽宁化工》2011,40(1):7-8,11
以碳酸钠和氯化锌为原料,研究了直接沉淀法制备不同粒径的纳米碱式碳酸锌的工艺条件,讨论了工艺条件对粒径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直接沉淀法可以制备出平均粒径为7-16nm的纳米碱式碳酸锌;反应条件对纳米碱式碳酸锌的粒径有显著影响,反应物浓度越大,纳米粒子的粒径越大;反应温度越高,纳米粒子的粒径越小。  相似文献   
69.
刘芝平  薛永强  王志忠 《山西化工》2004,24(4):29-30,41
研究了在溶剂LR中用高锰酸钾氧化菲制取菲醌,并探讨了合成菲醌的主要影响因素,找出了较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73℃,菲与高锰酸钾的配比为1:2.4,菲醌收率可达到61.2%,并且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无“三废”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70.
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洗油的主要组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性和定量分析在洗油的分离精制和深加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采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对洗油的主要组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控制程序升温条件,并配合SE-54毛细管柱,可以同时检测出洗油中各主要组分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