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3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0篇
电工技术   58篇
综合类   29篇
化学工业   103篇
金属工艺   63篇
机械仪表   49篇
建筑科学   97篇
矿业工程   34篇
能源动力   30篇
轻工业   78篇
水利工程   24篇
石油天然气   42篇
武器工业   7篇
无线电   87篇
一般工业技术   56篇
冶金工业   52篇
原子能技术   9篇
自动化技术   79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4篇
  1975年   3篇
  1966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螺杆钻具水帽流体动力学分析及结构改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现代CAE技术进行了螺杆钻具水帽的结构力学和流体动力学分析,通过分析获知:在额定工况下水帽的静安全系数较高,内部流体最大流速主要集中在传动轴顶部螺纹处.结合现场失效情况和理论分析,提出了增大水帽入口流道流入角(<90°)的改进措施,经计算,采用改进后的结构可以较好地缓解水帽腔体、传动轴顶部螺纹、传动轴上部腔体的冲蚀情况,从而提高了螺杆钻具整体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2.
若驹会馆     
城市规划著名学者芦原义信曾说过,中国的建筑规划的思维方式是从整体到局部,而日本是从局部到整体。中国的建筑过多的强调外观的正面性、装饰性、象征性,而对细部处理漫不经心。日本很少花费精力去打扮外观,而对建筑内部的空间格局考虑的十分周到,每一个细节都精工细作,体贴入微。这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本文介绍的是在一个拥有5万人口的小城镇相马建造中学会馆的实例。有效地规划有限的空间,达到较高的功能使用价值,节省了开支,这对我们许多资金缺乏,使用对象有限的小城镇有着借鉴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53.
54.
杨潇  张凯藤 《电工技术》2023,(S1):185-186
设计了一种高压滤波补偿装置(LC)对W 变电站遇到的谐波问题进行处理,旨在为解决变电站谐波超标、 电抗器发热等重要问题.基于此,阐述了LC滤波器的原理和技术特点,分析高压滤波补偿装置处理变电站谐波的方 案,分析结果显示高压滤波补偿装置对于处理变电站谐波问题有着积极影响,变电站电能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55.
目前设备厂家和网络音乐服务企业开始在PC和AV设备上加入可利用互联网视听硬盘装置录制节目的功能。  相似文献   
56.
57.
58.
59.
60.
<正>刘克成(简称"刘"):我代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全体师生对妹岛先生的到来表示欢迎!同时对同行的细川清和~([1])先生、王兴田~([2])先生及付开楠~([3])先生表示欢迎!在妹岛先生"老钢厂"演讲之前,我们在这里进行一个简短而开放的谈话,可以是关于您的作品,也可以是关于您的设计思想。妹岛先生已经多次到访中国,并且在中国上海承接了设计项目,请问您对中国当代建筑有什么评价?妹岛和世(简称"妹岛"):虽然我来过中国多次,但由于时间所限,我对中国建筑的了解其实并不算很深入。中国当代建筑给我的第一感受是在技术方面的迅猛发展。几年前我与中国年轻建筑师赵扬[4]合作了一个项目,为期1年。在合作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他对建筑材料、空间感受的独到见解。也是通过这样的合作机会我慢慢的在了解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