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35篇
轻工业   2篇
无线电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冶金工业   6篇
自动化技术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对杭钢转炉冶炼的45钢的化学成分、非金属夹杂物、钢中全氧含量和力学性能等参数与当前先进技术水平所能冶炼、市场上公认的优质产品45钢的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存在的差距,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2.
厚煤层刀柱采空区集中应力影响范围理论判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屠洪盛  屠世浩  袁永  王方田  王沉 《煤炭学报》2013,38(8):1345-1351
针对资源整合矿井厚煤层刀柱采空区煤岩应力集中问题,结合刀柱工作面开采方式和煤岩地质赋存条件,利用弹塑性力学半平面体理论和刀柱采空区煤岩受力特点,建立了刀柱工作面煤岩体力学模型,推导出刀柱采空区应力分布计算公式,并对单个和多个刀柱时应力分布规律、影响范围以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对比研究,得出多个刀柱叠加作用下集中应力影响范围是单个刀柱影响范围的2.5~3.0倍,随刀柱数量的增加,竖直方向影响范围的增加速率逐渐减小,当刀柱数量达到20个时应力影响范围趋于稳定;水平方向影响范围受刀柱数量影响较小,确定了以竖直应力的影响范围作为判断刀柱影响范围的依据。结合杨涧煤矿刀柱工作面开采实际,计算得出刀柱采空区在竖直方向的影响范围为10.6 m,会对9号煤层复采工作面的回采造成影响,并提出了复采工作面合理设计原则和刀柱应力释放措施。  相似文献   
23.
针对工作面经过近距离陷落柱期间来压异常、支架压力变化频繁等现象,以某矿63310工作面内的635号和637号陷落柱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了单一陷落柱周边的应力分布特征、陷落柱周边塑性扩展区域和陷落柱柱体之间的应力分布状态,分析了近距离陷落柱对工作面推进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圆形陷落柱围岩力学模型,确定了单一陷落柱周边围岩塑性扩展区域的半径。结合近距离陷落柱之间的位置关系和单个陷落柱的塑性扩展区域的大小,提出了判断陷落柱之间应力状态的方法ΔL,确定了当ΔL0时,陷落柱的塑性扩展区域交叉重叠,陷落柱之间处于应力降低状态;当ΔL=0时,陷落柱塑性扩展区域的边界刚好接触,陷落柱之间处于由塑性应力降低向弹性应力升高过渡的临界状态;当ΔL0时,陷落柱之间处于弹性应力升高状态或原岩应力状态;根据63310工作面2个陷落柱具体地质条件,量化了陷落柱之间的ΔL大小,确定了陷落柱之间处于应力升高状态。数值模拟分析了陷落柱周边的塑性扩展区域的大小和柱体之间的应力分布状态,确定了工作面距离637号和635号陷落柱的安全距离分别为30 m和50 m,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分析提出的判断方法ΔL相互验证。该研究成果可为类似条件下的工作面过陷落柱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4.
大倾角特厚煤层综放开采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大倾角煤层综放开采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东滩煤矿1300工作面41°倾角、特厚煤层实际,进行了大倾角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设备稳定性控制、工艺方式优化、矿压显现规律等方面关键技术的研究,在实际生产中取得了较好的技术经济效果,可为类似煤层综放开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5.
针对烧变岩松散破碎、裂隙发育、承载能力低的特点,结合凉水井煤矿2#副斜井地质条件,采用理论研究、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浅埋烧变岩区斜井的冒顶机理、冒顶区修复与二次掘进围岩稳定性控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烧变岩区围岩破碎,顶板渗水影响、支护强度低及掘进循环步距大是导致斜井发生冒顶事故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后巷加固、钻孔排水、充填再造人工假顶等措施,实现了冒顶区的有效修复;综合应用超前管棚注浆预支护、优化支护方式与参数等冒顶区围岩控制技术措施,实现了凉水井煤矿2#副斜井烧变岩区的安全支护。研究结论可为类似条件下井筒的安全支护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6.
梁运培  李波  袁永  邹全乐  贾路行 《煤炭学报》2017,42(6):1380-1391
掌握大采高综采采场关键层结构形态及运动型式是分析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的基础。采用理论分析方法,得出了大采高综采采场关键层存在2种结构形态和6种运动型式,并给出了各结构形态和运动型式的形成条件,2种结构形态为垮落带关键层"悬臂梁"结构形态和断裂带关键层稳定"铰接"结构形态,6种运动型式为"悬臂梁"直接垮落式、"悬臂梁"双向回转垮落式、"悬臂梁"二次回转垮落式、"悬臂梁-铰接"结构交替式、"砌体梁"结构运动型式和"短砌体梁"结构运动型式。采用UDEC数值模拟方法验证了各形成条件下的关键层的运动型式,揭示了6种关键层运动型式对采场矿压的影响规律,最后得到了现场实测数据的验证。  相似文献   
27.
全面总结杭钢转炉-高线生产SWRM6优质低碳低硅钢盘条工艺实践,并对SWRM6的生产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杭钢具备生产用于深加工的优质低碳低硅钢盘条的能力。  相似文献   
28.
为了研究大倾角综采工作面顶板破断及矿压显现规律,采用UDEC2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沿工作面走向和倾向的数值分析模型,模拟了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的顶板破断和矿压显现规律及围岩应力分布特征,可为类似煤层开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
延迟焦化装置是炼厂为降低原油加工成本选择劣质原料时的重要装置。焦化装置操作温度高、原料中硫(酸)等腐蚀性杂质含量高,腐蚀严重。通过分析焦化装置的主要腐蚀形式及损伤机理,说明焦化装置主要设备和管道的选材。  相似文献   
30.
薄直接顶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切顶留巷合理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超峰  袁永  朱成  孟朝贵 《煤炭学报》2019,44(7):1981-1990
针对薄直接顶大采高工作面顶板垮落后不能及时充满采空区,造成上覆厚硬顶板在工作面侧向形成悬臂梁结构,进而向留巷侧传递覆岩压力导致留巷围岩破坏失稳的现象,以某矿12408工作面薄直接顶、厚硬基本顶条件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了薄直接顶大采高综采工作面切顶留巷合理参数。建立了留巷顶板的力学模型,量化了未贯穿面的拉应力与切顶高度和切顶角度的关系,确定了未贯穿面拉应力随切顶高度和切顶角度的变化规律,得出了切顶角度一定时,未贯穿面处的拉应力与切顶高度近似指数函数规律分布,拉应力随切顶高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增长速率逐渐加快;切顶高度一定时,未贯穿面处的拉应力随切顶角度的变化曲线呈抛物线形,随着切顶高度增大,未贯穿面处的拉应力超过极限所需的切顶角度的范围也增大。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留巷中锚索轴力变化系数的变化规律、区段煤柱和相邻巷道竖直方向应力的分布特征,确定了11 m的切顶高度和大于0°的切顶角度即可切断顶板间的应力传递。现场考虑到实际岩层赋存条件的复杂多变、爆破后切缝面的不平整性和贯通程度的差异性以及保证厚硬顶板在矿山压力作用下顺利垮落,采用13.6 m的切顶高度和10°的切顶角度,结合顶板垮落后的碎涨系数,理论验证了顶板垮落后的高度大于工作面实际高度,即垮落顶板能够及早支撑上覆岩层,减轻覆岩运动对留巷和煤柱稳定性的影响。现场监测到巷道顶底板及两帮变形量较小,围岩较稳定,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的可靠性以及切顶卸压技术的可行性,可为类似条件的切顶留巷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