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1篇
金属工艺   12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5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根据Gleeble-1500D热模拟机试验得出的EQ47钢在600~1350℃测出的高温塑性曲线,得出钢的第Ⅰ脆性区间为1270~1350℃,第Ⅲ脆性区间为600~950℃。通过对断口形貌的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得出Mn、Cr对EQ47钢的高温塑性有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62.
新钢中板厂蓄热式加热炉内流动、燃烧与传热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数值模拟手段对冶金炉热工设备的设计和优化的重要意义,并以新钢中板厂蓄热式加热炉为对象,按照1:1的比例建立三维物理模型,利用k-ε湍流模型,耦合混合燃烧模型以及辐射换热模型对其进行非稳态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蓄热式加热炉能获得很好的流场、温度场和浓度场分布,满足高质量的钢坯加热需要;但在设计和操作方面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63.
大线能量焊接过程中,焊接HAZ高温停留时间延长,相变冷却速度减慢,HAZ奥氏体晶粒急剧长大。采用TiN、Ti-B等技术抑制HAZ奥氏体晶粒长大以提高大线能量焊接性能难以满足更高线能量的要求。氧化物冶金技术的提出对大线能量焊接用钢HAZ韧性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叙述了大线能量焊接HAZ韧性改善的方法以及发展方向,并重点对稀土Y应用于大线能量焊接HAZ韧性改善的可能性进行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64.
邓仁华  苍大强  赖朝彬  袁敏 《工业炉》2006,28(3):9-11,24
以新余钢铁公司130t/h锅炉为对象,利用CFD软件PHOENICS,对锅炉内的气体流动特性进行模拟分析,研究了点火烧嘴的工作条件以及环形稳燃热岛对锅炉内气体流动的影响,为燃高炉煤气锅炉的生产组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
本研究分别考察了氧化钇(Y2O3)和富镧钐渣掺杂量对MgO-C耐火材料微观结构、烧结性能、力学性能和抗稀土钢侵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Y2O3和富镧钐渣通过与SiO2和Al2O3反应而生成稀土硅酸盐和稀土铝酸盐,促进材料烧结,提高材料致密性。随着Y2O3和富镧钐渣掺杂量增大,MgO-C耐火材料的体积密度、抗折强度和耐压强度均先增大后减小,而显气孔率的变化趋势相反。当Y2O3和富镧钐渣的掺杂量分别为0.5%时,MgO-C耐火材料的体积密度分别为2.87 g/cm3和2.85 g/cm3,显气孔率分别为9.6%和10.2%,抗折强度分别为7.6 MPa和6.8 MPa,抗压强度分别为46.4 MPa和41.2 MPa,致密性和常温力学性能提高的幅度最大,抗Ce基稀土钢侵蚀性能相比未掺杂稀土氧化物的试样分别提高...  相似文献   
66.
新钢连铸板坯中间裂纹的成因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余钢铁公司炼钢厂4号连铸机生产的板坯中间裂纹严重的问题,分析了形成板坯中间裂纹的影响因素.通过铸坯传热凝固过程数学模型计算,确定了铸坯凝固过程中中间裂纹的产生位置,计算出凝固时铸坯在此位置的鼓肚应变、矫直应变和导辊不对中应变.通过调整辊缝的收缩量,中间裂纹明显减少,铸坯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7.
通过Gleeble-1500D热模拟机来进行EQ47(460 MPa)钢的高温塑性研究,以1×10-3/s的变形速率,在600~1 350℃的温度区间内以每50℃取一间隔做一组高温塑性试验.结果表明:在907~1 270℃之间,断面收缩率均高于60%,钢的高温塑性良好,温度高于1 270℃时,断面收缩率急剧下降,第Ⅲ脆性区在667~907℃之间,在此温度区间内存在明显的塑性低谷,断面收缩率最低值为29.44%.  相似文献   
68.
摘要:为了更好地控制WG350无取向电工钢中的夹杂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Aspex系统分析了精炼、连铸过程和成品板中夹杂物的类型、数量及尺寸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氩站开始出现大尺寸含P复合夹杂物,该类型夹杂物大部分在RH脱碳后会上浮去除。RH加铝脱氧时生成的Al2O3以团簇状和块状为主,前者尺寸范围为0.5~5μm且大部分被去除,而块状Al2O3会一直遗留至成品中。RH合金化后,钢液中夹杂物数量达到最大,夹杂物类型除Al2O3外,主要还有复合氧化物、复合氧硫化物。成品板中夹杂物种类及数量关系为:氧硫化物>氧化物>氮化物>氮化物+氧化物>氮化物+硫化物>氮 氧 硫复合物>硫化物。钢中氧硫(质量分数)由49×10-6降低至13×10-6时,夹杂物种类及数量均会大幅度减少。  相似文献   
69.
大多数金属材料的失效都是从其表面开始的,进而影响整个材料的整体性能。研究表明,在金属材料表面制备纳米晶,实现表面纳米化,可以提升材料的表面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是指利用反复剧烈塑性变形让表层粗晶粒逐步得到细化,材料中形成晶粒沿厚度方向呈梯度变化的纳米结构层,分别为表面无织构纳米晶层、亚微米细晶层、粗晶变形层和基体层,这种独特的梯度纳米结构对金属材料表面性能的大幅度提升效果显著。根据国内外表面纳米化的研究成果,首先对表面涂层或沉积、表面自纳米化以及混合纳米化3种金属表面纳米化方法进行了简要概述,阐述了各自优缺点,总结了表面自纳米化技术的优势,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位错和孪晶在金属材料表面自纳米化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提出了金属材料表面自纳米化机制与材料结构、层错能大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金属材料表面自纳米化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阐明了表面纳米化技术在金属材料性能提升上的巨大优势,主要包括对硬度、强度、腐蚀、耐磨、疲劳等性能的改善。最后总结了现有表面强化工艺需要克服的关键技术,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并提出将表面纳米化技术与电镀、气相沉积、粘涂、喷涂、化学热处理等...  相似文献   
70.
在钢中添加适量的La、Ce、Y可以改善其性能,因此准确测定钢中La、Ce、Y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表明,La、Ce、Y是以夹杂物的形式存在于钢中,且分布不均匀。首先使用王水溶解样品,选择La 408.672 nm、Ce 456.236 nm、Y 371.028 nm为分析线,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低合金钢中La、Ce、Y的方法。结果表明,La、Ce、Y的质量浓度在0.10~10.00μg/mL范围内与其发射强度呈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9。方法中La、Ce、Y的检出限分别为0.000 23%(质量分数,下同)、0.000 15%、0.000 18%,定量限分别为0.000 76%、0.000 51%、0.000 61%。按照实验方法测定低合金钢样品中La、Ce、Y,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7)均小于5%,回收率为95%~1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