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化学工业   15篇
金属工艺   1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14篇
水利工程   1篇
无线电   1篇
冶金工业   8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针对栀子黄色素染色工艺条件不易控制的问题,试验通过有机溶剂法对栀子黄色素进行粗制和提纯,研究了粗制染液和提纯染液的pH值、染料质量分数、染色时间、染色温度对牛奶蛋白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提纯染液染色后织布的K/S值远高于粗制染液,当染液pH值为6,染料质量分数为5%,80℃染色60 min时,栀子黄提纯染液对牛奶蛋白织物的染色性能最佳,其K/S值为4.35,耐皂洗色牢度可达4级;咪唑啉季铵盐表面活性剂能使织物的K/S值增加14.5%以上;媒染剂EDTA-2Na能提高栀子黄色素的稳定性,Fe3+能提高织物的K/S值和染料的上染百分率,但Fe3+对栀子黄色素具有破坏性。  相似文献   
22.
超临界流体染色可以实现无水染色,从源头上解决染色工业废水问题。染色时不添加助剂,无需清洗和烘干。采用分散红15在自行研制的超临界染色设备上上染涤纶/锦纶超细纤维织物,染色时间为60 min,通过分析红外光谱探讨了染料对织物的上染作用,并用K/S值表征分散红15对混合纤维的上染效果。试验结果显示:在温度为110℃,压力为22 MPa的条件下,K/S值最大,染色效果最好;染色后,织物并未引入新的基团,保持了原有的性能;染色牢度均达到了4~5级,符合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23.
布线槽处铜线条的电阻R_s关系着集成电路的响应速度和芯片的电特性。阻挡层抛光的过程中会造成布线槽处铜线条电阻R_s的变化,为了实现R_s的变化可控,使用FA/O螯合剂和JFC活性剂进行实验测试和机制研究。测试结果表明布线槽铜线条电阻R_s的变化取决于铜线条厚度的大小,铜线条厚度的大小是由铜线条去除速率VCu决定的。对含有不同浓度FA/O螯合剂和JFC活性剂的抛光液进行电化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螯合剂FA/O对Cu2+有很强的螯合作用,可以促进抛光液对布线槽铜线条的化学作用,提高布线槽铜线条的去除速率VCu;活性剂JFC对布线槽铜线条表面有很强的钝化作用,可以抑制抛光液对布线槽铜线条的化学作用,减小布线槽铜线条的去除速率VCu。利用螯合剂FA/O的强螯合作用和活性剂JFC的强钝化作用实现了布线槽铜电阻R_s的控制。  相似文献   
24.
黄琼  陈前斌  郑环  阳小龙 《半导体光电》2008,29(6):932-936,940
目前,很多高性能光网络平台能为网格计算环境动态提供按需专用光路,以满足e-Science等上层应用的数据密集性需求.为了更有效共享和管理光网络的光路资源,提出了一个基于Web服务的光路封装及其提前预留管理模型.详细描述了其运作机制和软件模块构成,并扩展语义Web中资源描述框架(RDF)来描述光网络中的光路资源.这有助于将光路资源以有状态Web服务形式发布并调用,及应用Web技术自动完成光路资源信息更新和管理.  相似文献   
25.
介绍了超临界CO2流体基本性质;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超临界CO2流体工程化染色装备系统、工程化染色工艺技术和专用染料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结果表明:经过多年发展,适用于散纤维、筒纱、织物的超临界CO2流体工程化染色装备开始逐步推向市场,并可通过智能安全联锁系统保障装备的安全运行;聚酯纤维材料超临界CO2流体染色工程化染色工艺技术日趋成熟,已经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初步生产应用;但天然纤维超临界CO2流体染色专用染料仍存在色牢度差,易于造成设备腐蚀等问题。指出超临界CO2流体染色专用商品化染料体系建立、超临界CO2流体染色装备工业放大设计和超临界CO2流体染色工艺放大效应是该项技术产业化应用进程中应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6.
针对亚麻粗纱传统煮漂工序的高耗水和环境污染问题,利用超临界CO2代替水介质对亚麻粗纱进行煮漂。系统研究了复配生物酶(木聚糖酶和纤维素酶)质量分数、温度、压力和时间对亚麻粗纱白度的影响,并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粗纱煮漂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通过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和响应面法研究了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白度的影响,得到粗纱白度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确定了亚麻粗纱超临界CO2煮漂最佳工艺条件:复配生物酶质量分数为3%,温度为50 ℃,压力为13 MPa,时间为60 min。在最优工艺条件下,超临界CO2煮漂亚麻粗纱与原样相比,白度达到40.8%、残胶率为16.68%、断裂强度为17.12 cN/tex、断裂伸长率为4.23%、分裂度为1 072 Nm。与传统煮漂效果相比,超临界CO2煮漂工艺仍存在一定差距,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7.
综述了超临界CO_2流体中染料溶解度的测试装置与方法。分析了超临界CO_2流体工艺参数与染料化学结构对分散染料溶解度的影响;总结了国内外近20年分散染料在超临界CO_2流体中溶解度数据,并介绍了分散染料在超临界CO_2中的溶解度增溶技术。指出加强染料结构对其溶解性能作用原理及影响规律剖析,超临界CO_2中染料溶解行为数据库构建、染料拼色与配色研究三方面为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8.
采用超声分散法将纳米氧化石墨烯(GO)分散到二甲基亚砜中,再与棉秆皮微晶纤维素(MCC)和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BmimCl)溶解液混合,通过垂直悬滴法制备醇凝胶球,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干燥法制备棉秆皮纤维素/氧化石墨烯(MCC-GO)气凝胶球。采用粒径分布软件和SEM、TG、FT-IR设备对材料的形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MCC占BmimCl质量百分比为3%时,纤维素醇凝胶球成型效果最好,平均粒径大小为2.78mm;随着GO占MCC质量百分比的增加,醇凝胶球的平均粒径变化不明显,均匀程度降低,确定系数R2由0.9985降低到0.8897;气凝胶球平均粒径随着GO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粒径均匀程度降低,确定系数R2由0.9915降低到0.6864,当GO质量分数为6%时,MCC-GO气凝胶球平均粒径最大为1.79mm,体积收缩率最小为57%;GO的添加增大了气凝胶内部孔隙,改变了孔结构,提高了MCC气凝胶球的热稳定性和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29.
炭阳极原料中稀土元素镧(La)铈(Ce)对其性能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和X射线荧光分析仪(XRF)对炭阳极原料进行表征分析,发现某种炭阳极生产原料中含有稀土元素镧(La)和铈(Ce)。并对含有稀土元素和未含有稀土元素的炭阳极的三个主要指标:二氧化碳反应性、空气反应性和空气渗透率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显示稀土元素对于炭阳极的空气渗透率有提高作用,而对于炭阳极的反应性有催化作用,会加快炭阳极的消耗。  相似文献   
30.
为了丰富貂皮的绿色染色技术,利用数控超临界CO_2无水染色装置,在不同压力、温度和时间条件下,用分散蓝79染料对貂皮进行染色。结果表明:随着染色压力、温度和时间的增加,皮被和毛被的染色K/S值均有大幅度增加,手感柔滑,色泽均匀,皂洗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也逐渐提升,硬挺度有小幅度增加的趋势。相同染色工艺条件下,貂皮的皮被K/S值高于毛被,在22 MPa、100℃和60 min的最佳染色工艺条件下,貂皮的染色效果能满足要求,其K/S值可达到3.4以上,耐日晒色牢度能达到3级,但含水率有轻微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