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577篇
  免费   3763篇
  国内免费   3023篇
电工技术   5343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4975篇
化学工业   8421篇
金属工艺   3720篇
机械仪表   5219篇
建筑科学   7522篇
矿业工程   3172篇
能源动力   1478篇
轻工业   8698篇
水利工程   3154篇
石油天然气   3047篇
武器工业   814篇
无线电   7213篇
一般工业技术   4681篇
冶金工业   3111篇
原子能技术   1120篇
自动化技术   7674篇
  2024年   426篇
  2023年   1594篇
  2022年   1355篇
  2021年   1360篇
  2020年   1495篇
  2019年   2025篇
  2018年   1948篇
  2017年   967篇
  2016年   1241篇
  2015年   1479篇
  2014年   4129篇
  2013年   2583篇
  2012年   2934篇
  2011年   3108篇
  2010年   2852篇
  2009年   3110篇
  2008年   2831篇
  2007年   3102篇
  2006年   3028篇
  2005年   2894篇
  2004年   2726篇
  2003年   2671篇
  2002年   2186篇
  2001年   2098篇
  2000年   2365篇
  1999年   2395篇
  1998年   2100篇
  1997年   2118篇
  1996年   2067篇
  1995年   1828篇
  1994年   1699篇
  1993年   1425篇
  1992年   1472篇
  1991年   1442篇
  1990年   1362篇
  1989年   1172篇
  1988年   477篇
  1987年   445篇
  1986年   403篇
  1985年   394篇
  1984年   360篇
  1983年   326篇
  1982年   299篇
  1981年   249篇
  1980年   230篇
  1979年   149篇
  1978年   75篇
  1976年   33篇
  1974年   33篇
  1965年   3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991.
New inverse method for identification of constitutive parameter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A new inverse method by coupling iSIGHT and ABAQUS was proposed to determine the constitutive parameters of Al2O3sf/LY12 composite deforming at elevated temperature. It combined the merits of the f'mite element simulation and optimization technique. The direct model was simulated with finite element code ABAQUS. The inverse problem associated with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constitutive parameters was expressed as a least square optimization problem. The direct simulation and the parameters optimization were implemented in iSIGHT integrated environment. The aim was to match the output of the direct simulation with the experiment data. The capability of the proposed inverse method was demonstrated through the identification of constitutive parameters of Al2O3sf/LY12 composite. The proposed new inverse method is also applicable to other parameters identification which is hardly determined through experiments or direct analytical method.  相似文献   
992.
王者昌  陈怀宁 《金属学报》2002,38(Z1):226-229
分析了Kolachev提出的产生氢脆条件的原理图,指出它与实验结果之间的矛盾.用实验证实含氢0.023%的Ti-6Al-4V合金焊接接头在低速变形(10-5 s-1)时塑性得到完全恢复.提出位错与Cottrell气团的距离为L0时位错钉扎作用最大,脆化效果也最大.提高变形速度和降低温度都能使位错和Cottrell气团的间距增加,反之则减小.因此氢脆在一定的变形速度和温度范围内发生.综合氢脆、高速和低温脆性,提出了产生脆性条件的原理图.实验研究证实,超塑性成形、伴随增氢的Ti-6Al-4V 焊接接头存在氢脆倾向,提出焊后真空热处理既可除氢、恢复力学性能,又能起到消除焊接残余应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3.
ZMl Mg合金的表面滚压强化SCIEI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表面滚压对ZM1Mg合金疲劳强度和疲劳缺口敏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滚压可使其光滑疲劳极限提高57%,缺口疲劳极限提高200%,大大降低疲劳缺口敏感度,使q出现负值。hcp的ZM1Mg合金滚压时以滑移和孪生方式变形和形变强化,引入高的残余压应力,有利于提高缺口疲劳极限和降低疲劳缺口敏感度。  相似文献   
994.
系统研究了Ti0.9Zr0.1Mn1.5储氢合金经不同时间(t=0min,10min,30min,60min)球磨改性处理后对其相结构及储氢性能的影响。结构分析表明,Ti0.9Zr0.1Mn1.5合金在球磨改性处理前后均由单一的六方结构的C14型Laves相组成;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合金粉的平均粒度减小,并出现了部分团聚现象。储氢性能测试表明,铸态合金经4次吸放氢循环后活化,室温最大吸氢量和有效放氢量分别为209.3ml/g和157.6ml/g,放氢率为75.3%;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合金的活化性能得到改善,室温最大吸氢量和有效放氢量均先升后降,且都在球磨30min时达到相应最高值231.4ml/g和203.8ml/g,放氢率达到88.1%。由此可见,适当的球磨改性处理能有效地改善Ti0.9Zr0.1Mn1.5合金的综合储氢性能。  相似文献   
995.
本文结合生产研究了鞍钢碱性平爐冶炼重轨和无缝等碳素镇静钢的锰制度.研究结果指出:就上述鋼种而言,熔炼过程中的锰制度对钢中氧、硫含量以及轧制的成品質量並没有实际影响,换句话说,并没有必要规定熔池含锰量高於一定水平(>0.15—0.2%Mn).相反地,熔池含锰较高或在熔炼过程中加入锰铁均使降碳速度趋於缓慢,从而延长了熔炼时间.因此,只要高炉铁水中含硫量能够合乎规定,用低锰生铁作原料对炼钢並无害处.通过高爐生产数据分析,说明在鞍钢的操作条件下完全有可能生产含锰低而含硫合乎上述规定的铁水,应该认为用低锰生鉄冶炼重轨和无缝类型的优質鋼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6.
螺旋锥齿轮的精整加工,在现行生产中采用传统的机械研磨,由于缺点较多,是生产中比较突出的薄弱环节。为此,我们对螺旋锥齿轮电火花跑合进行了试验,研究成功了“螺旋锥齿轮摆动小轮节锥可控硅高频电火花跑合新技术”,获得了明显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997.
一、引言本文初步试用声技术研究放电加工机理。为此直接测量了伴随放电过程的声压,并将录制的声波形,对照其相应的极间电压信号及试样工艺效果同时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大量单发脉冲和重复脉冲放电实验,进一步探讨了火花放电、过渡放电、电弧放电三种主要形式放电的机理、形成条件和工艺效果。并引伸出用强化等离子放电通道的振荡,可以提高生产率、改善加工表面质量的理由。  相似文献   
998.
在发动机工业中使用传统的高温钛合金,其最高使用温度被限制在600℃以下,通过淬火得到的弥散强化钛合金能将使用温度提高大约100℃,而人们对于钛-铝合金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希望它的使用温度能够达到800℃,那么它就能替换比重是其两倍还多  相似文献   
999.
不同Co含量Mm(NiCoMnAl)5贮氢合金的低温放电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40℃条件下Co含量对AB5型贮氢合金的放电容量、氢化物分解的稳定性及氢在贮氢合金中的扩散系数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Co含量的增大,晶胞体积增大,氢化物分解的焓变增大,低温放电容量减小。氢扩散是影响贮氢合金的低温放电性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三元合金沉淀动力学相场方程的微观离散格点形式建立模型。首次对Ni75Al11V14合金的γ′和θ2个有序相析出的早期过程进行了模拟,并计算了γ′有序相的成分序参数和长程序参数。结果表明:Ni75Al11V14合金中γ′相的沉淀机制为非经典形核长大兼有失稳分解特征,先形成非化学计量比有序相,然后才形成化学计量比有序组;非化学计量比θ有序相在γ′相界处形成,距离γ′相界越远,其有序程度越低,θ有序畴存在2种类型: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和它所依附的γ′相界面取向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