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篇
水利工程   1篇
自动化技术   23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崛起速度之快,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竞争之激烈,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形势变化之大,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带给世界格局演变之不稳定和不确定,无不让我们深感制造业发展不易.不断自我调整的制造业正在应对新的技术创新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同时也在经历着一场以可持续发展为核...  相似文献   
172.
2011年10月17日,西门子与成都高新区签署投资协议,计划在成都建立世界领先的工业自动化产品生产及研发基地。该基地是继德国和美国之后西门子在全球设立的第三家工业自动化产品研发中心,将在生产效率方面引领全球化的最高标准,并将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成为西门子在中国最大、最先进的数字化工厂。  相似文献   
173.
美国迈思肯公司成立于1982年,作为一家专注于精确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解决方案,并致力于为全世界制造业提供关键生产流程的自动化跟踪、追溯及控制系统的跨国公司,其一直服务于各种类型的自动化与OEM应用。在自动识别和机器视觉领域方面,迈思肯开发出全球首个激光二极管条码扫描器以及二维码Data Matrix。  相似文献   
174.
顾硕 《自动化博览》2012,(12):28-31
2012年10月24日,霍尼韦尔题为"可持续发展之道"的中国用户大会在三亚召开。霍尼韦尔在大会上向与会的众多流程行业用户展示了最新的过程自动化和控制技术,助力制造商提高工厂的安全性、可靠性、生产率以及生产效率。此次用户大会上,霍尼韦尔发布了其最新一代智能变送器SmartLineTM系列。该系列产品增加模块化设计,加强了测量的精准度及有效降低用户成本。  相似文献   
175.
2012年10月10日,罗克韦尔自动化有限公司完成了对哈尔滨九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旗下高压变频器业务的收购。此次收购让罗克韦尔自动化能够为更多的中国客户以及亚太地区的其他客户设计并制造高压变频器和动力解决方案。作为罗克韦尔自动化的合同制造商,九洲电气与其在过去的7年间合作非常成功。  相似文献   
176.
2012年6月22日,2012北京国际工业自动化展(以下简称FA/PA展)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落下帷幕。尽管我们不愿承认,如今的自动化类展会确实已经不能用盛会来形容,参展厂商与观众数量正在逐年减少。但可喜的一点是,  相似文献   
177.
顾硕 《自动化博览》2012,(11):14-16
2012年8月27日,西门子水大流量校准装置在大连正式亮相。该流量校准装置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西门子传感器与通讯有限公司(SSCL)的流量仪表生产能力,以确保为中国乃至全球市场提供高品质的西门子过程仪表产品。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工业业务领域工业自动化集团总经理兼客户服务集团总经理王海滨表示:"西门子工业自动化集团一直关注  相似文献   
178.
作为一家拥有70年历史的德国家族企业,皮尔磁始终从事于保护人、机器以及环境安全的技术开发和标准研究。1987年,皮尔磁(Pilz)公司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急停继电器PNOZ后,其产品被全世界的用户广泛使用,与此同时,PNOZ也成为了安全继电器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79.
作为中国领先的自动化与信息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和利时已服务化工与石化行业20余年,并取得了诸多骄人的成绩。20多年来,和利时始终围绕用户的需求进行产品研发与推广。如今,石油化工行业用户面临着各类挑战。市场竞争环境日益极端化,在全球化需求持续增长的同时,需要努力维持企业加工能力不衰退。  相似文献   
180.
工业的发展离不开高性能产品的带动,同时,产品的发展也要依托经济与行业形势的变化。近几年,专门生产制造传感器的厂商渐多,在用户需求也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带给自动化厂商的挑战更为严峻。高精度的控制和快速的服务响应不再是望尘莫及,而变为了传感器厂商得以在市场竞争中生存的必备条件。传感器正向高端发展,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此种变化的结果并不能一概而论,终将有利弊两方面结果等待着我们。其一,由于国外品牌传感器的技术先进,功能完善,高端制造离不开它们,使之发展更为良好,中国工业也因这些产品的引领,走向更高的山峰。其二,国外品牌发展得越来越好,但国内品牌却将因为技术的无突出表现而渐渐被市场所淘汰。最终,中国传感器市场被国外品牌所淹没,我国的自主创新目标将无法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