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85篇
  免费   1268篇
  国内免费   799篇
电工技术   1022篇
综合类   1353篇
化学工业   1492篇
金属工艺   689篇
机械仪表   709篇
建筑科学   696篇
矿业工程   499篇
能源动力   362篇
轻工业   1202篇
水利工程   349篇
石油天然气   377篇
武器工业   238篇
无线电   1099篇
一般工业技术   922篇
冶金工业   1575篇
原子能技术   293篇
自动化技术   1275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204篇
  2022年   464篇
  2021年   552篇
  2020年   451篇
  2019年   286篇
  2018年   315篇
  2017年   327篇
  2016年   286篇
  2015年   490篇
  2014年   606篇
  2013年   765篇
  2012年   915篇
  2011年   928篇
  2010年   942篇
  2009年   821篇
  2008年   865篇
  2007年   888篇
  2006年   652篇
  2005年   581篇
  2004年   452篇
  2003年   279篇
  2002年   252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201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342篇
  1997年   228篇
  1996年   144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0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55篇
  1976年   97篇
  1961年   7篇
  1959年   5篇
  195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温控防裂与横缝工作性态调控是混凝土拱坝施工期面临的两大难题,而冷却通水策略是控制拱坝混凝土安全、横缝开合的关键因素。为此,本文提出了混凝土拱坝温度应力与横缝性态智能控制方法,并综合应用智能化控制理念、仿真分析工具、自动控制技术构建了混凝土拱坝温度应力与横缝性态智能控制系统。分析表明,该系统有效调控了坝体应力与横缝工作性态、充分发挥了混凝土材料性能、大幅提升了温控施工效率,实现了拱坝温控防裂与横缝性态调控的多目标智能优化。  相似文献   
82.
水电开发对洄游性鱼类的生境造成了影响,预测目标鱼类洄游期的上溯通道可为修建过鱼设施提供依据,从而减缓其负面效应。本文选取虎渡溪航电工程的下游河段作为研究区域,将长薄鳅、白甲鱼、异鳔鳅鮀作为目标鱼类,针对几种目标鱼类的游泳能力对不同流速进行分区后,得出了适用于多种过鱼目标的流速适宜度曲线,然后对研究区域过鱼期的典型流量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流速适宜度曲线对研究区域的多种过鱼目标进行了流速适宜度评价,并由评价结果预测了满足多目标过鱼要求的上溯通道。结果表明:流速适宜度评价最优区域出现的位置随流量变化而有所不同,低流量运行条件下出现在主流区域,而高流量运行条件下出现在主流区域两侧;上溯的通道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也随流量变化而有所不同,低流量运行条件下的占比约为高流量运行条件下的3 ~ 4倍。根据预测通道特征,对鱼道的进口布置及电站运行调度提供了建议。该结果可为相关鱼类的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3.
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频发,给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带来了极大挑战.为了评估和提升电力系统对此类灾害的抵抗能力,提出了计及冰灾影响的电力系统韧性评估方法,建立了一系列包含系统级及元件级的实用韧性量化指标,从系统及元件层面上量化冰灾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冰灾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包含整个冰灾过程的电力系统韧性提升策略,分别从灾前、灾中2个时段定位系统的薄弱环节,并进行冰灾下的电力系统韧性提升.最后在IEEE RTS-79测试系统中,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4.
为解决增量配网园区试点在逐步推进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提出多投资主体合作的增量配网差异化运营策略.基于增量配网差异化运营模型,分析影响收益分配的4个因素:投资额、风险承担程度、贡献程度和合同履行程度.引入合作博弈的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收益分配方案的求解,并以4家典型地市级的增量配网园区进行算例分析.算例结果表明,饱和与后快速增长阶段的增量配网园区对节能服务需求多;快速增长阶段的园区则对个性化套餐及综合能源服务需求多.  相似文献   
85.
为制备具有增强阻燃效果的皮革涂饰材料,本研究首先以天然石墨为原料,采用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烯,并采用NaBH4对其进行还原得到还原氧化石墨烯(rGO)。通过FTIR,XRD和TEM等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rGO纳米材料。随后,采用物理共混法将rGO引入天然蛋白质酪素体系,制备酪素基rGO复合乳液并将其应用于皮革涂饰,对涂饰后革样的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和耐干湿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当rGO的含量为酪素体系溶质质量的0.5%时,与未含rGO的酪素体系相比,涂饰后革样的燃烧速率下降47.2%,极限氧指数(LOI)由24.2%增加至26.3%,热释放速率(HRR)下降53.1%,总热释放率(THR)也有所降低。rGO的引入对涂饰后革样的力学性能和耐干湿擦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6.
安留明  聂椿明  陈衡  徐钢  李季 《热力发电》2021,50(7):100-107
直接空冷机组的背压值主要依靠运行经验设置,导致机组经济性较差。通过合理方法找出不同工况下的最佳背压是提高机组经济性的有效措施。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影响机组净功率的主要因素,基于某电厂600 MW直接空冷机组运行数据,使用随机森林算法建立了不同负荷段、不同环境温度下的直接空冷机组的净功率-背压模型。通过模型得到了不同工况下机组净功率最大时所对应的背压,即最佳背压。研究发现:最佳背压随着环境温度、负荷的增大而增大;优化背压大都小于实际背压,适当降低背压有利于增大机组净功率;机组在低负荷下使用最佳背压优化的净发电功率增量更显著。  相似文献   
87.
燃煤电站锅炉排放湿饱和烟气导致大量低温余热损失。无机陶瓷膜耐酸碱、具有较强的化学稳定性,是回收烟气低温余热的理想材料。以无机陶瓷膜为核心开展烟气余热回收实验,分析了锅炉尾部低温烟气特征参数;以316 L不锈钢为比较对象,探讨了无机陶瓷膜在提高热回收功率及复合传热系数等方面的强化作用。结果表明:烟气余热回收以水分的汽化潜热回收为主,占比约为90%;循环水作为冷却介质,烟气余热回收能力更强;与循环水相比,以空气作为冷却介质时,无机陶瓷膜烟气余热回收强化效果更加显著,强化系数高达9;增大烟气流量有助于提高热回收功率与复合传热系数;同时无机陶瓷膜还可以回收水质较高的冷凝水。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无机陶瓷膜应用于烟气余热回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
黄丽静  安笑静  任亚丽 《当代化工》2021,50(7):1513-1516,1521
为了研究氯盐与冻融耦合作用下超细粉煤灰混凝土的碳化性能,对不同掺量超细粉煤灰混凝土进行了抗压强度试验、基准碳化试验、冻融-碳化试验和盐冻-碳化耦合试验.结果表明:在标准养护条件下,混凝土试件中掺入少量超细粉煤灰会降低试件本身的抗压强度,但降低幅度不大,而掺入大量的超细粉煤灰其抗压强度下降比较明显.干燥养护下,掺入超细粉煤灰对试件的抗压强度影响较小,其抗压强度随掺量没有出现骤降.掺入适量的超细粉煤灰能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随着超细粉煤灰掺量增加,抗碳化性降低,当超细粉煤灰掺量超过25%时对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影响不大.当超细粉煤灰参量一定时,盐冻-碳化循环试验对混凝土碳化深度最不利,且超细粉煤灰混凝土的碳化深度与循环次数呈现二次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89.
本文叙述了ZJ90DB石油钻机电传动系统的配置与设计特点,将国产大功率变频器应用于ZJ90DB钻机电控系统之中,取得了成功,实现了国产化替代.同时对国产化变频器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对国产化电传动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0.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nickel can be deposited directly on the surface of carbon nanotubes without pre-sensitization by Sn^2+ and Pd^2+ in a watt bath containing suspended nanotubes by electroplating. The nickel is deposited as spherical nanoparticle on the nanotubes. By increasing reaction time, the carbon nanotube is fully coated with nickel. A probable model, which represents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carbon nanotube-nickel composites by electroplating, is presen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is efficient and simple for preparing carbon nanotube-metal composi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