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17篇
  免费   4867篇
  国内免费   3247篇
电工技术   3803篇
综合类   4068篇
化学工业   4914篇
金属工艺   2677篇
机械仪表   2887篇
建筑科学   3022篇
矿业工程   1717篇
能源动力   976篇
轻工业   4937篇
水利工程   1634篇
石油天然气   1295篇
武器工业   598篇
无线电   4226篇
一般工业技术   3331篇
冶金工业   1494篇
原子能技术   711篇
自动化技术   5841篇
  2024年   212篇
  2023年   713篇
  2022年   1675篇
  2021年   2176篇
  2020年   1609篇
  2019年   1046篇
  2018年   1105篇
  2017年   1197篇
  2016年   1112篇
  2015年   1772篇
  2014年   2277篇
  2013年   2581篇
  2012年   3330篇
  2011年   3368篇
  2010年   3383篇
  2009年   3269篇
  2008年   3249篇
  2007年   3110篇
  2006年   2698篇
  2005年   2251篇
  2004年   1623篇
  2003年   1023篇
  2002年   1028篇
  2001年   907篇
  2000年   746篇
  1999年   268篇
  1998年   51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8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生物模板法合成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锂离子电池是一类极具潜力的新型二次化学储能器件,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交通工具和智能电网等领域。高性能电极材料的设计和合成是获得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高安全性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文章针对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存在制备工艺复杂、结构难以控制、活性物质利用率低、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差等问题,从生物资源高效利用角度出发,结合生物材料尺寸均匀、形态多变、结构精密、环境友好等优点,综述了生物模板法合成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2.
在硅片表面制备绒面结构能够有效降低太阳光在硅片表面的反射损失,是提高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真空热蒸发法在多晶硅片上沉积纳米银颗粒,利用金属辅助化学腐蚀(MACE)法,制备了不同腐蚀时间下的纳米绒面结构,其中,腐蚀时间为60s的纳米绒面的平均反射率低至4.66%(300~1100nm)。同时,对腐蚀时间为60s的纳米绒面用KOH溶液进行优化处理,将KOH处理前后的多晶硅片采用常规电池工艺进行电池制备研究。对比发现,经过KOH处理后的电池效率比未经KOH处理的电池效率提高了0.43%。  相似文献   
993.
形态可控的碳纳米材料由于独特的结构和性能而受到研究者的普遍关注,常见的制备方法有化学气相沉积法(CVD)、乳液法和水热碳化法等。水热碳化法是一种重要的碳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具有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产物粒径均匀且形态可控等特点。综述了近年来以糖类及淀粉等有机物为原料,采用水热碳化法制备各种形态可控碳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水热碳化工艺条件对合成碳微球、空心碳微球、核壳结构碳复合材料显微形貌的影响,并提出了水热碳化法制备碳纳米材料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4.
粉末钛合金3D打印技术以低成本、易成形、柔性化制备、零件性能优异等优势,近年来成为钛合金近净成形制造领域的研究热点。总结了国内外粉末钛合金3D打印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激光熔化沉积成形技术(LMD)、激光选区熔化成形技术(SLM)、电子束选区熔化成形技术(SEBM)。比较研究了3种成形技术制备的钛合金的组织特点及力学性能,并讨论了粉末钛合金3D打印技术的市场化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5.
利用蒙特卡罗方法和~(252)Cf中子源研究了在准直热中子入射束下,15%~30%(质量分数)碳化硼含量的Al-B_4C复合材料的中子吸收系数和宏观截面。结果表明,Al-B_4C复合材料的中子吸收系数随碳化硼含量增加而增大,相同碳化硼含量的材料其中子吸收系数随厚度的增加按指数规律变化;~(252)Cf中子源测试得到的中子吸收系数比0.0253eV单能热中子计算得到的吸收系数低0.5%~4.3%;Al-B_4C复合材料的宏观截面随着碳化硼含量的增加呈线性递增的关系,而且理想热中子0.0253eV下的递增率(0.97925cm~(-1)/%)大于~(252)Cf中子源构建0~1eV中子下的递增率(0.58537cm~(-1)/%)。  相似文献   
996.
气相色谱法测定食品包装纸中饱和烃矿物油迁移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气相色谱技术建立了食品包装纸中饱和烃矿物油迁移量检测方法.本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2.28mg/L和6.84mg/L,采用低、中、高3个浓度水平对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加标回收率为95.46%~106.38%,相对标准偏差<4.0%.优质原生纸样品食品模拟物未检出矿物油,而回收食品包装纸中均存在不同矿物油迁移量,尤其是含有油墨、石蜡和粘合剂等的回收纸.  相似文献   
997.
广大消费者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聚氯乙烯食品接触材料通常情况下不稳定,需加入热稳定剂使其不易见热分解,而这些热稳定剂有可能迁移入食品中,致使使用者出现毒物反应.本文依据检验工作实践,对PVC食品接触材料中稀土热稳定剂检验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8.
梁建飞 《包装工程》2017,38(20):109-111
目的解析广告视觉隐喻的符号运作机制与组合方式。方法以符号意义的生成理论为原点,以索绪尔符号的价值理论为方法,分析广告聚合段上的符号关系与视觉隐喻修辞的内在联系,提出意义二元值的同向替代机制,以及广告视觉隐喻符号的组合方式。结论广告视觉隐喻是通过聚合段上的符号互相替代而形成的,其符号组合有本体融入喻体、喻体融入本体、本喻体互融3种模式。  相似文献   
999.
利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制备了不同Ag含量的VN/Ag复合薄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纳米力学测试系统等设备表征薄膜的组织结构、成分、表面形貌及力学性能,利用UMT-3摩擦试验机考察薄膜在室温至900℃下的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Ag含量的增多,薄膜的组织形貌变差,硬度及弹性模量降低。当Ag含量为16%(原子分数)时薄膜在试验温度范围内的摩擦学性能最佳。由于Ag在低温的润滑特性及高温摩擦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润滑相,如V2O5、V6O11、V6O13、Ag3VO4、AgVO3等,使得摩擦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在900℃下取得最低值0.08,实现了宽温域内的连续润滑。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开发性能更优的高碳盘条钢,在原有70钢的基础上,以铬、钒微合金化设计开发新钢种,并分析了铬、钒对试验钢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铬、钒单独微合金化,使索氏体化率增大、片层间距减小、原始奥氏体晶粒细化;与70钢相比,随铬、钒含量的增加,钢的抗拉强度逐渐升高,断口伸长量下降。铬钒复合微合金化对钢中微观组织的改善明显好于单独微合金化;与70钢相比,铬钒复合微合金化钢的强度显著升高,塑性略有降低;与80钢相比,铬钒复合微合金化钢的强度和塑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