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8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60篇
电工技术   89篇
综合类   51篇
化学工业   138篇
金属工艺   26篇
机械仪表   83篇
建筑科学   82篇
矿业工程   32篇
能源动力   22篇
轻工业   65篇
水利工程   31篇
石油天然气   35篇
武器工业   8篇
无线电   7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3篇
冶金工业   25篇
原子能技术   8篇
自动化技术   8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齿轮传动中润滑剂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齿轮传动的特点论述了在工作过程中润滑剂粘度的变化特点.分析了齿轮传动的润滑状态的变化,齿轮传动中薄膜润滑实现的条件。随着齿轮加工的精密化,齿轮润滑的计算方法将产生变化,磨损条件也可能产生大的改进。  相似文献   
102.
传统的强度设计方法没有考虑润滑状态,而润滑设计又不能兼顾强度要求,本文以强度设计与润滑设计为基础,建立了直齿圆柱齿轮的摩擦学设计模型,并且对各种工作状态下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较理想的结论。为机械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法,对提高机械零件的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3.
汽车万向联轴器滑动轴承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试验分析与装车实践得出聚甲醛填充改性作为轴承材料,使汽车万向联轴器的性能得到改善,寿命提高。  相似文献   
104.
齿轮啮合沿齿面油膜厚度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总结了齿轮啮合时油膜厚度分析计算的方法,并对一般机械工业中重合度ε>1,即存在两齿啮合的普遍情况的油膜厚度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了齿轮传动沿啮合线的油膜压力、油膜形状,为齿轮传动的失效分析和摩擦学设计提供分析计算基础.  相似文献   
105.
薄膜润滑的等效粘度模拟计算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应用粘度修正公式对超薄膜润滑进行模拟计算,其计算结果与目前国内外的报导及实验结果相一致,公式化描述为实际工程设计和科学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6.
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在切削颤振的识别、预报和控制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进行了概括和总结,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7.
基于自然影响因子的长江口港口岸线资源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港口航运的发展是关系着上海市能否成为世界物流中心的关键,港口岸线是上海市航运发展的宝贵资源。在分析评价的过程中,将上海市岸线分为河口岸线、海岸线和滩涂岸线,利用近年来的实测自然环境数据并结合社会影响因素,选取了岸前水深、潮差、岸线稳定性、坡度、工程地质、生态环境、海域通航、陆域纵深和交通便捷度共9个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讨论。根据研讨结果,对上海市港口岸线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上海市四大滩涂的建港适宜性分别进行了分析,从而确定了上海市五大主要港口岸线资源,包括河口岸线上海市北岸新陆村-川沙新镇段、长兴岛南沿石沙村-庆丰村段及崇明岛南沿城桥村-奚东沙段;海岸线杭州湾渔业村-芦潮港段;滩涂岸线横沙东滩段。研究结果可为上海市未来港口规划和土地利用提供导向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8.
冲击载荷下双预置裂纹三点弯曲梁动态断裂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数字激光焦散线实验系统,对双预置裂纹三点弯曲梁进行了动态冲击实验,分析了双预置裂纹对试件裂纹尖端扩展速率和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双预置裂纹三点弯曲梁在动态冲击实验中,B裂纹作为开裂裂纹,其起裂时间和扩展速率峰值受到冲击载荷加载点与其预置位置之间水平距离值的影响,距离越小,起裂越快,扩展速率峰值越大;2试件开裂后,裂纹的裂纹扩展速度和动态应力强度因子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均具有快速上升然后波动下降的规律;3B裂纹起裂所需能量随着A、B裂纹间距a值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109.
碳纳米管-Si(CNTs-Si)肖特基太阳能电池具有制作简单、成本低的优势。然而,受限于CNTs薄膜的电阻高、结区均匀性差、反光严重等因素,该类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仍较低。本文研究了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CNTs复合透明膜的制备及其在硅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电流-电压曲线表明,PEDOT-PSS的引入可以大幅度提升CNTs-Si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从5.9%到11.6%)。作为透明电极,复合膜中的取向CNTs可有效地收集和传导太阳能电池结区的光生空穴,而PEDOT-PSS则有效填补了CNTs膜的面内空隙,进而增加了肖特基结的面积。采用表面刻有倒金字塔结构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作为减反层,有效地降低入射光的反射,增加Si表面对光的吸收,进一步将(PEDOT-PSS)-CNTs-Si器件的光电转换效率提升至12.4%。电子束感生电流技术表明器件的光电转换主要基于复合膜与Si之间的肖特基结。  相似文献   
110.
Gold nanoparticles (AuNPs) have been extensively used for decades in biosensing-related development due to outstanding optical properties. Peptides, as newly realized functional biomolecules, are promising candidates of replacing antibodies, receptors, and substrates for specific molecular interactions. Both peptides and AuNPs are robust and easily synthesized at relatively low cost. Hence, peptide–AuNP-based bio-nano-technological approaches have drawn increasing interest, especially in the field of molecular targeting, cell imaging, drug delivery, and therapy. Many excellent works in these areas have been reported: demonstrating novel ideas, exploring new targets, and facilitating advanced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technologies. Importantly, some of them also have been employed to address real practical problems, especially in remote and less privileged areas. This contribution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peptide–gold hybrid nanomaterials for various molecular interactions, especially in biosensing/diagnostics and cell targeting/imaging, as well a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ly active antimicrobial/antifouling coating strategies. Rationally designed peptide–gold nanomaterials with functional properties are discussed along with futur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