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780篇
  免费   76778篇
  国内免费   51480篇
电工技术   34717篇
技术理论   1篇
综合类   28823篇
化学工业   31254篇
金属工艺   29716篇
机械仪表   12031篇
建筑科学   17369篇
矿业工程   15434篇
能源动力   9678篇
轻工业   27782篇
水利工程   9632篇
石油天然气   14857篇
武器工业   4534篇
无线电   37486篇
一般工业技术   34824篇
冶金工业   8982篇
原子能技术   2842篇
自动化技术   61076篇
  2024年   2119篇
  2023年   5412篇
  2022年   7653篇
  2021年   9026篇
  2020年   11191篇
  2019年   19347篇
  2018年   20907篇
  2017年   22573篇
  2016年   22056篇
  2015年   22435篇
  2014年   22065篇
  2013年   22084篇
  2012年   22703篇
  2011年   19581篇
  2010年   17915篇
  2009年   14657篇
  2008年   12769篇
  2007年   12044篇
  2006年   10214篇
  2005年   8649篇
  2004年   10375篇
  2003年   8032篇
  2002年   7459篇
  2001年   6612篇
  2000年   5850篇
  1999年   4882篇
  1998年   4105篇
  1997年   3650篇
  1996年   3512篇
  1995年   3545篇
  1994年   2891篇
  1993年   2681篇
  1992年   2619篇
  1991年   1895篇
  1990年   1476篇
  1989年   1410篇
  1988年   1047篇
  1987年   315篇
  1986年   268篇
  1985年   204篇
  1984年   141篇
  1983年   104篇
  1982年   145篇
  1981年   168篇
  1980年   120篇
  1976年   225篇
  1975年   204篇
  1972年   237篇
  1971年   127篇
  1960年   20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介绍了nm级电子束曝光机激光定位精密工件台系统的结构组成、各部分技术措施及总体性能指标。该工件台采用HP5527激光干涉测量系统,测量分辨率达0.6nm,结构上成功将导向与承载分离,对承片台、机械手等进行重大创新。无论是整机性能还是关键技术单元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是一台性能优良、高精度的电子束曝光机工件台。  相似文献   
142.
Supported metal catalysts, particularly noble metals supported on SiO2, have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due to the importance of the silica–metal interface in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and in electronic device fabrication. Several important issues, e.g., the stability of the metal–oxide interface at working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 are not well-understood. In this review, the present status of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metal–silica interface is reviewed. Recent results of model studies in our laboratories on Pd/SiO2/Mo(1 1 2) using LEED, AES and STM are reported. In this work, epitaxial, ultrathin, well-ordered SiO2 films were grown on a Mo(1 1 2) substrate to circumvent complications that frequently arise from the silica–silicon interface present in silica thin films grown on silicon.  相似文献   
143.
油藏演化的两个极端过程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油气藏形成之后,在地质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储集层中的油气一般保持相对的稳定。但当地质条件变化较大时,油气藏中则发生明显的蚀变。其中两个极端的演化过程,一是抬升破坏形成生物降解沥青,一是深埋发生原油裂解转化成焦沥青和天然气。生物降解沥青没有一定的形态.在显微镜下呈席状分布,沥青反射率低,抽提物具有明显的生物降解特征。原油裂解形成的焦沥青具有一定的几何形态,沥青反射率很高而无常规抽提物。原油裂解生成的天然气在组分和碳同位素特征上与干酪根裂解生成的天然气有别。图6参15  相似文献   
144.
综述了氰酸钾的合成方法,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评价,其中液固相反应法具有原料易得,操作简便,产物纯度较高、易与溶剂分离、经济性好等特点,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45.
依据正弦平方脉冲的数学方程及其频谱分布,分别导出了与理想和标称视频带宽相对应的正弦平方脉冲的数学表达式及其编程生成方法。实验表明,此法不仅精确,而且便于修改参数,并可直接读人数字电视系统,来测定视频线性响应。  相似文献   
146.
针对ca油田多层状砂泥薄互层稠油油藏的特点,开展了热采和非热采条件下储层变化特征研究、钻井和固井过程入井液的研究、采油工艺技术等系统保护油气层研究,了解各种变化的作用过程和原因,有效地预防现场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储层伤害,从而达到储层保护、提高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7.
渤海湾盆地石油地质储量和产量增长趋势的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渤海湾盆地的石油地质储量发现过程具有明显的渐进性、阶段性和长期性,石油产量的增长也具有一定的起伏性,用一个周期的单旋回哈伯特模型难以预测其发展趋势。通过分析渤海湾盆地的勘探开发历程,结合新一轮常规油气资源评价的结果,分别采用4个和3个哈伯特旋回拟合石油地质储量发现和产量增长曲线。预测结果显示,2005-2015年渤海湾盆地处于石油地质储量发现高峰期,2015年左右其石油产量达到高峰,之后处于下降趋势。实践证明,利用多旋回哈伯特模型对具有“多峰”特征的石油地质储量和产量的未来趋势进行预测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8.
针对火山岩储层的特殊性(复杂性、离散性和随机性),应用BP神经网络技术对火山岩测井解释中岩性识别问题进行了研究。该方法的技术关键是样本集和初始权重的建立,以及模型的优选。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交会图和多元统计法的学习样本生成方法,即根据取心岩样的地球化学和岩石学研究,用交会图技术建立样本集,采用聚类分析和距离判别法确定初始权重。将研究方法应用在松辽盆地杏山地区火山岩岩性识别问题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岩性解释符合率高于90%。文中通过四种岩性识别处理模式的对比研究,表明赋权重处理模式为最优处理模型。在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过程中,需充分利用已有的地质经验和测井曲线信息建立典型可靠的样本文件,同时考虑神经网络方法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优选模型和计算参数才能使预测结果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49.
近年来,对等网络得到迅速发展,其广泛应用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问题。介绍了对等网络中若干安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安全保障策略,最后对P2P中的信息安全问题的未来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0.
柯克亚油气田混合来源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柯克亚油气田是我国开发比较早的一个油气田,但由于受混源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对气源的认识众说纷纭。通过对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并参照国内外关于甲烷、乙烷、丙烷碳同位素关系方面的资料,提出了如下看法:柯克亚天然气碳同位素相对较重,与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海相天然气的碳同位素组成区别较大;根据天然气40Ar/36Ar组成,柯克亚油气田的气源不是单一来源;柯克亚油气田绝大多数天然气的甲烷和乙烷碳同位素值关系符合Faber推断的 型有机质方程直线关系,说明有机质属于较好的有机质类型,或者是由原油裂解形成的天然气;除了K2井和K18井天然气成熟度较低以外,绝大多数天然气的成熟度大约在1.8%~2.2%之间,属于高过成熟气,但也混有一些成熟度在0.9%~1.2%的源岩形成的天然气;推测天然气主要来源于石炭系―二叠系源岩,而混有成熟度低的源岩形成的天然气则有可能来自侏罗系源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