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237篇
  免费   10270篇
  国内免费   5865篇
电工技术   7190篇
技术理论   7篇
综合类   8538篇
化学工业   14463篇
金属工艺   6130篇
机械仪表   6584篇
建筑科学   6992篇
矿业工程   3745篇
能源动力   2789篇
轻工业   8861篇
水利工程   2570篇
石油天然气   4912篇
武器工业   1153篇
无线电   10785篇
一般工业技术   9976篇
冶金工业   4172篇
原子能技术   1584篇
自动化技术   12921篇
  2024年   363篇
  2023年   1705篇
  2022年   3372篇
  2021年   4624篇
  2020年   3350篇
  2019年   2619篇
  2018年   2854篇
  2017年   3278篇
  2016年   2830篇
  2015年   4191篇
  2014年   5405篇
  2013年   6470篇
  2012年   7312篇
  2011年   7661篇
  2010年   6996篇
  2009年   6625篇
  2008年   6803篇
  2007年   6732篇
  2006年   5798篇
  2005年   4703篇
  2004年   3386篇
  2003年   2569篇
  2002年   2455篇
  2001年   2140篇
  2000年   2027篇
  1999年   1463篇
  1998年   1039篇
  1997年   861篇
  1996年   811篇
  1995年   621篇
  1994年   522篇
  1993年   366篇
  1992年   284篇
  1991年   218篇
  1990年   205篇
  1989年   153篇
  1988年   129篇
  1987年   78篇
  1986年   66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38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37篇
  1980年   23篇
  1979年   16篇
  1976年   11篇
  1965年   6篇
  1959年   15篇
  1951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Nonstoichiometric Mg2SiO4 forsterite dielectric ceramics with various Mg/Si ratios ( R =2.025, 2.05, and 2.2) were prepared and characterized. The appearance of a MgSiO3 secondary phase could be effectively suppressed by adjusting the nonstoichiometry, and a single-phase forsterite structure was obtained in the present ceramics with Mg/Si ratios of 2.025 and 2.05. The microwave di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in the nonstoichiometric Mg2SiO4 ceramics on eliminating the MgSiO3 secondary phase, where an enhanced Q × f value and a suppressed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of resonant frequency λ f were obtained. The best microwave characteristics were achieved in the nonstoichiometric forsterite ceramics with an Mg/Si ratio of 2.05: ɛ r =7.5, Q × f =114 730 GHz, and λ f =−59 ppm/°C.  相似文献   
962.
电沉积制备铁基β-PbO2电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沉积法制备PbO2/Fe电极,研究了电镀液配方、电沉积温度、电流密度、添加剂以及底层(SnO2 Sb2O3)对电极外观、导电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影响。正交试验得出了制备电极的最佳工艺为:先在低温40℃大电流密度55mA/cm2条件下电沉积1h制备α-PbO2底层,而后在高温70℃小电流密度35mA/cm2条件下电沉积2h制备β-PbO2。  相似文献   
963.
可聚合聚氨酯型表面活性剂的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志超  胡应模  刘在美 《涂料工业》2006,36(12):21-23,27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TD I)、马来酸酐(MA)、聚乙二醇(PEG400和PEG1000)和三乙胺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两种兼有非离子和阴离子性能的可聚合聚氨酯型表面活性剂Ⅰ和Ⅱ,用FT-IR以及1HNMR对产物的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对其CMC值、流变特征、浊点和乳化能力等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I的临界胶束浓度为8.3×10-3mol/L,此时的表面张力为38.67 mN/m,Ⅱ的临界胶束浓度为2.11×10-2mol/L,此时的表面张力为31.29 mN/m,溶液表现为牛顿型流体,其乳化能力明显优于常用乳化剂OP-10。  相似文献   
964.
使用自制管式炉,采用喷雾快冷工艺制备得到SbSn金属间化合物,将其作为功能材料进行石油脱硫实验。考察了材料制备温度、处理时间、石油乳化液配制条件等因素对脱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SbSn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制备温度为950℃,脱硫的过程以16 h为宜;使用SbSn金属间化合物材料,在常温常压条件下对油包水型石油乳化液有明显的脱硫效果,该石油乳化液较佳的配比为: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分数0.25%,水的质量分数40%。在以上适宜的条件下,对石油的脱硫率最大可达到30.4%。  相似文献   
965.
磁处理技术在世界各地水处理系统中有广泛应用,但是在某些应用实例中由于没有选择好磁化参数,磁场水处理有时是无效的甚至出现负效应。本设计针对这一现象,通过实验得出在磁场强度为30~50 mT和110~170 mT范围内,存在着明显的共同缓蚀区间,同时给出了不同介质的具体的磁化参数,并对磁处理技术的实际应用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66.
潜油电泵机组是具有超细长转轴的复杂旋转机械,有复杂的生产及安装工艺,且采用了多级离心泵,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强大的振动源,测量并分析机组振动状况,是评估潜油电泵机组的运行状况、提高可靠性的重要手段。本文采用MMA3201振动加速度计监测振动状况,并采用4 mA20 mA电流环将信号传输到井上MCU进行分析处理,根据监测和处理结果,适时提泵检修,采取合理的减振措施,延长潜油电泵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67.
CPE包覆纳米CaCO3对PVC/纳米CaCO3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研究了基体韧性、纳米CaCO3直接填充与用CPE包覆后填充PVC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微观结构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适当的基体韧性有助于获得较高的冲击强度;两种填充方法下,PVC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包覆处理填充体系的冲击强度均要比未包覆处理填充体系的略低,而拉伸强度则相反,特别是在包覆小份量CaCO3(2份)时,所得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甚至比PVC/CPE(8份)基体的低12%,而拉伸强度则出现最大值,比基体的高8.9%左右。  相似文献   
968.
大型下行式循环流化床反应器颗粒浓度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双光路光纤密度探头研究了内径418mm,高18米大型下行式循环流化床(其中下行床部分长度6.5m)反应器中的颗粒浓度分布,结果表明大直径下行床中颗粒浓度沿径向呈现中心均匀,近壁处存在高浓环形区的分布,这类似于小直径反应器中的结果,随着反应器直径的增加,颗粒浓度分布最大值的径向位置向边壁方向移动,即:当下行床放大时,中心颗粒浓度均匀分布区的面积占整个床层截面积的比例增大,在一种特殊设计的下行床边壁结构中测量了颗粒浓度沿径向的分布,实验结果说明边壁效应对下行床近壁区颗粒浓环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了解下行床反应的放大特性。  相似文献   
969.
TiO2光催化剂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TiO2光催化剂在处理废水中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的应用研究,并讨论了影响光催化反应的因素,指出对TiO2进行化学修饰,可以提高光催化效率。  相似文献   
970.
米糠-硫酸直接浸锰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米糠及湘西软锰矿为原料,对米糠-硫酸直接浸锰制备硫酸锰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米糠-硫酸法浸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锰温度250℃,硫酸质量分数50%,浸锰时间75min,米糠用量为软锰矿粉质量的20%,硫酸用量为其理论用量的110%。按该工艺条件浸锰,锰的浸出率可达95%以上。该工艺具有能耗少、生产成本低、锰的浸出率高等优点,为软锰矿的开发利用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