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042篇
  免费   23326篇
  国内免费   15486篇
电工技术   17827篇
技术理论   7篇
综合类   20085篇
化学工业   28160篇
金属工艺   13739篇
机械仪表   14635篇
建筑科学   16563篇
矿业工程   7536篇
能源动力   5704篇
轻工业   21252篇
水利工程   6584篇
石油天然气   8874篇
武器工业   2391篇
无线电   2294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9518篇
冶金工业   8354篇
原子能技术   3702篇
自动化技术   30974篇
  2024年   784篇
  2023年   3270篇
  2022年   7311篇
  2021年   9734篇
  2020年   7242篇
  2019年   5220篇
  2018年   5649篇
  2017年   6333篇
  2016年   5682篇
  2015年   8738篇
  2014年   11422篇
  2013年   13283篇
  2012年   16242篇
  2011年   16911篇
  2010年   16425篇
  2009年   15539篇
  2008年   16047篇
  2007年   15756篇
  2006年   13796篇
  2005年   11661篇
  2004年   8351篇
  2003年   5910篇
  2002年   5461篇
  2001年   5275篇
  2000年   4555篇
  1999年   2817篇
  1998年   1677篇
  1997年   1399篇
  1996年   1226篇
  1995年   1070篇
  1994年   854篇
  1993年   680篇
  1992年   511篇
  1991年   400篇
  1990年   368篇
  1989年   296篇
  1988年   219篇
  1987年   142篇
  1986年   137篇
  1985年   76篇
  1984年   52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46篇
  1981年   50篇
  1980年   65篇
  1979年   28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8篇
  1959年   26篇
  1951年   3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溶液浓差能驱动的逆电渗析反应器制氢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低品位热能制氢技术首先是将热能转换为溶液浓差能,然后通过逆电渗析(RED)反应器将溶液浓差能转换成氢能。为了验证RED反应器能将溶液浓差能转换为氢能,探索关键运行参数变化对能量转换过程的影响。设计了一个由40个膜对所构成的RED反应器,以NaCl水溶液为工作溶液,NaOH水溶液为电极液的制氢系统。通过改变浓/稀溶液入口浓度,溶液过膜流速以及输出电流来考察对RED反应器产氢率、制氢效率和能量转换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发现,浓/稀溶液入口浓度,过膜流速变化均会影响RED反应器的输出电流。在外电路短接条件下,输出电流越大,反应器产氢率和制氢效率越高,但能量转换效率越低。  相似文献   
42.
反应堆屏蔽计算中经常出现厚屏蔽、小探测器问题,常规蒙特卡罗方法难以有效解决。基于自动重要抽样(AIS)方法,本文提出了小探测器自动重要抽样(SDAIS)方法,并针对小探测器问题,优化了AIS方法的虚粒子赌分裂算法。该方法在自主开发的蒙特卡罗屏蔽程序MCShield上进行了实现。使用NUREG/CR-6115 PWR基准题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和计算效率。结果表明,SDAIS方法可有效地解决厚屏蔽小探测器问题,相比AIS方法及传统的重要性方法,计算效率提升1~2个量级。  相似文献   
43.
周强  吴刚 《中国氯碱》2020,(4):25-28
通过对规整填料塔与板式塔的特点进行分析,运用规整填料的低压降、大通量、高效率等特点,以及板式塔的操作稳定性结合在甲烷氯化物精馏塔的改造,通过流程模拟结果及创新性的采用填料与塔板复合的型式,结合填料塔与浮阀塔各自优点形成组合塔,优化了精馏塔运行。  相似文献   
44.
在全国天然气管道“主干互联、区域成网”(以下简称“互联互通”)基础格局逐渐形成的背景下,天然气管网规模日益扩大、管道分支和气源增加,并且分布不集中、输送方向可变,使得输气方案更加灵活,可以更好地解决某些地域的供气紧张问题;但受现有站场和设备的限制,暂不能满足某些多线组合极限工况,使得“互联互通”的初衷难以全部实现。为了使得现有的各输气干线在实现“互联互通”之后可以满足更多的多线组合工况,在分析“互联互通”背景下M管网工况变化的基础上,研发了可以进行水力仿真和压气站方案制订的计算软件,并对3种极限工况下的不同输气量情况进行了可行性试算,进而基于试算结果提出了相应的管网改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经验证,软件计算误差满足要求;(2)在M管道某处增设压气站或在某些输气站场配置压缩机组;(3) M管网改进调整后,可以完成大部分的多线组合极限工况,真正实现“互联互通”的输气方案。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有助于推进全国天然气管网早日实现“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45.
46.
47.
48.
49.
50.
李伟东  江霞  杨华云 《广东化工》2015,42(1):131+136
从独立学院"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出发,结合我院近年来开展《环境监测实验》课程积累的经验,对本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体系等进行了改革。强调理论与实验内容有机结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以满足社会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