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970篇
  免费   18665篇
  国内免费   13060篇
电工技术   15310篇
综合类   16347篇
化学工业   18498篇
金属工艺   10580篇
机械仪表   10647篇
建筑科学   11431篇
矿业工程   5799篇
能源动力   4153篇
轻工业   17102篇
水利工程   5724篇
石油天然气   4521篇
武器工业   2425篇
无线电   15660篇
一般工业技术   12586篇
冶金工业   5058篇
原子能技术   2447篇
自动化技术   23407篇
  2024年   612篇
  2023年   2310篇
  2022年   6018篇
  2021年   7436篇
  2020年   5296篇
  2019年   3765篇
  2018年   3987篇
  2017年   4423篇
  2016年   4134篇
  2015年   6521篇
  2014年   8375篇
  2013年   9673篇
  2012年   12755篇
  2011年   13131篇
  2010年   12371篇
  2009年   12201篇
  2008年   12638篇
  2007年   12489篇
  2006年   10838篇
  2005年   8716篇
  2004年   6430篇
  2003年   4280篇
  2002年   4037篇
  2001年   3647篇
  2000年   2870篇
  1999年   1052篇
  1998年   297篇
  1997年   190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134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94篇
  1988年   60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49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39篇
  1979年   33篇
  1959年   28篇
  1951年   4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刘西昂  周赣  徐欣  李志 《电力工程技术》2021,40(6):150-156,192
非侵入式负荷监测分解(NILMD)技术是当前居民用能服务深化提升和电力供需互动的重要数据获取手段,然而当前工程上应用广泛的事件驱动型NILMD技术一直无法准确细化分解电热负荷。针对这一问题,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特征向量的典型电热负荷细化分解算法。首先,基于有功、无功功率和电流谐波等电气负荷特征采用事件检测方法提取电热事件,在有功功率的基础上,引入运行时长、频繁启停次数等非电气负荷特征共同构建三维特征向量电器模型。然后,采用序贯覆盖法设计典型电热负荷细化分解命题学习规则和细化分解算法。最后,基于实证实验数据进行分解验证,发现4种典型电热负荷的细化分解准确率超过85%。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所提典型电热负荷细化分解算法有效地提高了4种典型电热负荷分解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92.
硫酸盐还原菌(SRB)是石油生产过程中常见的有害菌,其主要危害是引起生物腐蚀和注水水质沿程恶化.油田常用的杀菌方法为操作简单、杀菌效果明显的化学杀菌法,其技术关键是高效杀菌剂的开发及杀菌条件的优化设计.研究了3种杀菌剂CA-SJ01、CA-SJ02和CA-SJ03在不同条件下对南海Z油田采出污水中SRB的抑制作用.通过单因素法,得到了单一菌剂的最低杀菌温度、最低使用质量浓度、最短杀菌时间.在此基础上,通过杀菌时间、杀菌温度、杀菌剂质量浓度3因素3水平L9(33)正交实验,考察了不同杀菌剂的最佳使用条件.结果表明:CA-SJ01的最佳使用条件为温度35℃、质量浓度10 mg·L-1、处理时间30 min;CA-SJ02的最佳使用条件为温度35℃、质量浓度5mg·L-1、处理时间6 h;CA-SJ03的最佳使用条件为温度25℃、质量浓度50 mg·L-1、处理时间1 h.最后结合海上平台高效开发时效性,优选CA-SJ01作为硫酸盐细菌杀菌剂.  相似文献   
993.
胡鑫杰  张淇  许仁辞 《当代化工》2021,50(2):326-330,334
易凝原油在我国原油中占比较大,一直是我国储运研究者的关注重点,对其凝点、析蜡特性的研究也是提高管输运行经济性的关键.介绍了塔里木油的密度、凝点、黏温关系及四组分,分析其作为胶质沥青质组分来改变人工蜡油配比的可行性.接着通过改变柴油、石蜡、塔里木油的配比获得不同组成比例的人工蜡油.然后以人工蜡油为实验对象,观察了不同蜡、胶质沥青质比例下,析蜡特性及凝点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胶质沥青质含量的增加,凝点、析蜡点、析蜡量下降,但下降速率逐渐变缓;随石蜡含量的增加,凝点、析蜡点、析蜡量上升,但上升速率逐渐变缓.最后给出了具体理论分析,并指出了胶质沥青质的降凝重要性.  相似文献   
994.
以桔子皮为原料,研究提取桔子皮活性物质的最佳工艺及其抗氧化性.采取超声辅助法对桔子皮中消除超氧阴离子的活性物质进行提取,通过单因素实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利用Luminol-邻苯三酚-Na2CO3化学发光体系评价了桔子皮提取液消除超氧阴离子的能力.结果表明,在温度为60℃、80%的乙醇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20、超声30 min提取5 h条件下,提取液消除超氧阴离子的能力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995.
刘晓燕  李从  徐颖  张楠迪  崔光甫  李晓庆 《当代化工》2021,50(4):881-884,967
热油管道停输后,不均匀的温度场会使原油产生自然对流,Ra数是描述自然对流传热强弱的无量纲量,分析Ra数对管道中心点原油温度的影响,对确定管道安全允许停输时间有着重要的意义.考虑了原油的自然对流,采用分区法建立了基于焓法的格子Boltzmann双分布函数模型,编程计算分析了Ra数对热油管道截面温度场与管道中心点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Ra数的增大,增强的自然对流会扰动原油温度场,从而扰动管道中心点原油温度,使得原油换热第一、二阶段的管道中心点温降速率显著加快,温降曲线由线性下降过渡为非线性下降,表现出对流换热的特性,而原油换热第三阶段的温降速率受Ra数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96.
徐明  缐伟  景鹏飞 《当代化工》2021,50(5):1140-1143
分别以圆筒和多孔圆筒为研究对象,采用了特种值和双非线性两种方法对周向外压作用下圆筒和多孔圆筒进行屈曲分析,将所求得的圆筒临界载荷与解析法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双非线性法求得的临界载荷与解析法吻合程度高.并参照ASME-VIII-2中许用外压的相关规定,以双非线性法求得的临界载荷确定了多孔圆筒的许用外压.  相似文献   
997.
赵刚  于震  黄艳  许文强 《当代化工》2021,50(5):1111-1114,1118
多孔板内滞留大量含铀溶液,需要清洗,清洗后多孔板可达到清洁解控水平.采用吹扫和浸泡的水气结合方式可提高清洗效率,减少废液产生量.研究了气体吹扫对多孔板内溶液滞留的影响,考察了吹扫压力、吹扫距离、吹扫次数、风嘴类型等对吹扫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满足滞留率要求的吹扫参数和清洗次数.结果表明:滞留量随吹扫距离的降低和吹扫压力的增大而减少,多孔板的吹扫滞留量可低至7.2 mg·g-1多孔板,采用多孔板等体积纯水浸泡,再经1次吹扫,滞留率可满足低于0.3%的清洗指标.  相似文献   
998.
表面活性剂在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面活性剂可促进石油烃从非水相液体或固相向水相迁移和溶解,已被广泛用于石油烃污染土壤的增效修复.阐述了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理,综述了非离子、阴离子、生物和混合表面活性剂等的特点及其在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表面活性剂性能的影响因素以及表面活性剂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999.
徐艳春  赵彩彩  孙思涵  MI Lu 《中国电力》2021,54(11):133-143
针对配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且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s, DGs)大量接入后,配电网结构和运行方式复杂多变、故障后电气量不明显、故障特征弱等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局部均值分解(improved local mean decomposition, ILMD)和能量相对熵的主动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首先,利用镜像延拓将信号在两端延拓,消除LMD存在的端点效应,同时,在信号中加入自适应噪声,克服LMD存在的模态混叠问题,对各区段暂态零序电流进行ILMD分解;然后对分解后所有乘积函数(product function, PF)的能量相对熵进行计算,所有PF分量的相对能量熵之和即为区段间的相对能量熵,通过所设置的定位判据,对故障区段进行判断。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10 kV小电流接地系统和改进的IEEE33节点系统中,在不同的仿真条件下故障定位结果准确率高,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00.
高镍三元正极材料表面形成的碱性物质容易导致电池容量衰减加快、寿命缩短,因而调控三元材料表面碱性物质对于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功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综述了高镍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表面碱性物质的形成机理及处理手段,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环境中的水、二氧化碳对表面碱性物质形成的影响。探讨了表面碱性物质形成过程中,由于锂离子和过渡金属的迁移与固化引发的表面结构的相变现象,造成了三元正极材料的加工储存性能的恶化。还对降碱工艺中的洗涤、干燥、低温烧结等过程进行了重点说明,阐述了洗涤工艺对三元材料表面碱性物质降低及对材料性质的影响,指出需选择合适的洗涤、干燥条件,减小材料表面发生的变异。最后结合目前降碱工艺对后续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