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1篇
电工技术   75篇
综合类   7篇
化学工业   17篇
金属工艺   29篇
机械仪表   136篇
建筑科学   26篇
矿业工程   2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9篇
武器工业   1篇
无线电   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28篇
冶金工业   4篇
自动化技术   7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FANUC数控立车盘式刀库就近选刀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从机械、流程图、PMC程序等各个方面详细解析其工作原理,为解决该类故障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针对第三轨受流器滑板螺栓联接的松驰问题,通过建立受流器与第三轨接触有限元模型,以轨道不平顺谱为振动源进行了仿真。从接触力层面分析了列车最佳运行速度区间,并提取了振动载荷;通过建立螺栓联接模型,采用Yamamoto方法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根据实际工况分析了残余预紧力与列车运行速度、初始预紧力和摩擦系数之间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列车运行初期残余预紧力下降最多;初始预紧力过小或过大均会影响联接的可靠性,当列车在最佳速度区间运行时,选择适当的初始预紧力和摩擦系数,可以提高防松性能;该分析结果对研究第三轨受流器滑板螺栓联接松弛机理及防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4.
《防爆电机》2021,56(1)
由于低地板车辆用轮边直驱永磁同步电机整体悬挂于架构外侧,电机存在轴向空间短、结构紧凑、转矩密度高、损耗密度大等问题,通过对其绕组形式、极槽配合、冷却结构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确认电机的关键技术参数,完成了一列车的装车电机研制,并通过了型式试验、地面组合试验验证,正在装车运行。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吻合,电机运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侵入物高速撞击下铰链式动车组的安全性,在实物三维扫描重构的基础上,构建一种新的活体三维有限元层叠模型,并在LS-DYNA中进行摆锤侧面碰撞分析验证;通过铰链式动车组与活体在110 km/h速度下的碰撞仿真计算,讨论动车组运行的安全性以及吸能装置的可靠性.结果 显示:活体的有限元层叠模型既能保证计算精度,又能提高计算效率;在110 km/h的碰撞速度下,车体加速度为0.117g,轮对抬升量为0.238 mm,车钩每5 m长度的压缩量最大约为1.89 mm.各项指标都低于EN 15227标准,动车组行车安全性没有受到影响,吸能装置也能可靠工作.  相似文献   
6.
杨兆忠  钟杰  蒋红武 《机床与液压》2019,47(15):197-199
结合有限元和疲劳损伤理论,以轮毂为对象进行疲劳寿命的计算与研究。研究了单位载荷下有限元计算结果、疲劳载荷和材料S-N曲线。对轮毂体的热点使用绝对值最大主应力法,结合拟合得到的铸件材料S-N曲线计算得到疲劳损伤云图,对轮毂的疲劳寿命进行快速评估。该方法的研究为风力发电机组上其他铸件疲劳寿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此处分析了一种应用于轨道交通大功率变流器的IGBT直接并联技术,分析其均流效果,对两种IGBT对称布置与4种集成交流输出铜排的低感母排进行设计分析,并通过杂散电感仿真对低感母排性能进行分析,最后通过双脉冲试验和变流器功率考核试验验证了IGBT并联的均流效果。结果表明,IGBT直接并联技术在大功率变流器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均流效果和低的电压尖峰,有助于提高变流器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货运列车运行过程切近实际,提出了一种基于加速度自适应的货运列车质点模型平滑切换方法。首先,建立列车的单质点和多质点模型,基于扰动加速度偏差变化率进行列车多模型的自适应切换研究。然后,为了降低大功率机车牵引电机的工作能耗,引入货运列车牵引控制的多目标和约束条件,建立了多目标优化模型,并提出一种新型的多目标飞蛾扑火(MOMFO)算法用于优化货运列车运行过程。最后,采用HXD1型电力机车牵引50节C80货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对货运列车牵引电机节能及运行过程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自适应前馈主动噪声控制FxLMS算法的收敛特性,通过Simulink仿真,表明定收敛因子条件下FxLMS算法在次级通道传递函数已知时,输出声信号能实时跟踪输入噪声源信号的反相信号,残余误差信号能快速减小并达到稳态。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绝缘监视仪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简要说明,通过分析说明了绝缘监视仪的使用方法,包括在系统中如何设计、实际环境中如何应用及各项关键参数设置,以保证绝缘监视仪更好地应用于变频器等设备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