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9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节能降耗技术主要是通过节约资源和降低能源消耗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该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还可以减少电能消耗,提高供电质量,更有利于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本文阐述了节能降耗技术的主要内容,分析了该技术在电力输配电线路中的应用价值和实现方式,并从电力输配电线路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了节能降耗技术在电力输配电线路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
针对多能源协同规划、共同运行的能源系统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种含有电能、热能和氢能的综合能源市场交易机制,以促进综合能源系统的发展。市场参与者为拥有可以供给多类型能源的能源转化设备的综合能源服务商和具有灵活需求响应能力的用户。为解决市场参与方和参与者之间相互竞争博弈问题,建立了上层为综合能源服务商之间的对能源销售价格竞争的非合作博弈,下层为多用户之间的演化博弈的双层博弈模型。同时,根据综合能源服务商与用户间的交易次序,构建了二者之间的Stackelberg 主从博弈模型。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该综合能源交易机制不仅可以使市场交易在多能源之间得到耦合,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还可以促进用户负荷的灵活响应,降低负荷峰值,提升用户效益。  相似文献   
3.
针对特高压输电线路在检修工况下因受同塔或临近运行导线的影响,面临严重的电磁感应问题,建立了检修导线挂接地线前的感应电压及挂接地线后的感应电流计算模型,定量地研究了输送功率、并行长度、并行间距、杆塔接地电阻等参数对上述感应电压及感应电流的影响规律和影响程度,并建立±1 100 kV吉泉线的实际工况模型,计算分析了吉泉线在检修工况下沿线的感应电压、感应电流幅值和分布规律。研究结果为特高压输电线路的检修作业,以及特高压输电线路检修用消弧接地线的参数选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该文采用传统固相反应法制备了W6+掺杂的0.07Pb(Sc0.5Nb0.5)O3-0.93Pb(Hf0.47Ti0.53)O3(PSN-PHT)陶瓷,详细分析了样品的晶体结构、压电和介电性能。实验结果表明,W6+掺杂可以提高钙钛矿结构中三方相的含量,有效增加晶粒尺寸,提高压电系数。当W6+掺杂量(摩尔分数)为1.0%时,样品具有最佳的压电和介电性能,即d33=585 pC/N,TC=323℃,εr=2 088。同时,样品的d33在200℃去极化温度下仍保持570 pC/N的高值,且经过1 080 min保温后,压电常数略微降低,此时d33仍可达到537 pC/N,变化仅为5.7%。上述结果表明,W6+掺杂不仅可以提高压电系数,同时也可增强陶瓷的温度稳定性,使该陶...  相似文献   
5.
由于传统电力变压器往往会发生振动故障,导致电力系统性能不稳定,因此,该文对750kV高压并联电抗器进行振动测试,并分析其故障。首先,布置高压并联电抗器的测点,快速判断故障发生的位置。其次,采集振动信号特性。最后,诊断750k V高压并联电抗器内部故障,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和稳定。试验结果 :750k V高压并联电抗器的振动测试与故障分析的最大振动值与试验设定的最大振动值趋于一致,方法1的最大振动误差数值为56μm,方法2的最大振动误差数值为77μm,证明了750k V高压并联电抗器的振动测试与故障分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氢能是最清洁的能源载体,是未来能源革命与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比碱性电解池制氢、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固体氧化物电解水制氢等主流电解水制氢方式,分析各制氢方式的特点,阐述了光伏直流耦合PEM电解水制氢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光伏直接耦合和间接耦合PEM电解水制氢的原理以及优缺点。针对目前光伏直流耦合PEM电解水制氢的研究现状,对光伏耦合PEM电解水制氢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期望为光伏PEM电解水制氢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避免覆冰引起线路跳闸事故,且在融冰时不影响线路运行,论文研发了特高压线路地线和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GW)的带电融冰系统,包含融冰电源、融冰装置、过电压保护系统、OPGW与地线回路。开展了OPGW/地线融冰参数校核、融冰装置参数校核,换流变压器、平波电抗器、桥臂过电压保护器选型,融冰线路绝缘化改造和绝缘配合设计,研发了特高压线路OPGW带电融冰系统。现场实测表明,融冰回路双端开路时,OPGW/地线感应电压可达13.7 kV,融冰回路单端接地时,感应电压降低至0.6 kV。计算表明,带电融冰装置选定额定参数10 kV/10 MW,可满足现场融冰要求。OPGW/地线表面覆冰为非规则形态,冰凌长度、直径、厚度的增长为非线性变化过程。现场实测表明,融冰装置输出260 A直流电流75 min后,OPGW最高温度升至20.7℃,安全地完成了特高压线路带电融冰。论文研制的特高压线路OPGW的带电融冰系统,为特高压直流线路在雨雪冰冻天气间安全运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8.
种思敏  李琳 《电工技术》2023,(S1):68-70
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深入,智能变电站在电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变电站的变电运维安全管控工作对于智能变电站的稳定运行也具有重要影响。变电站运维安全管控工作直接关系到整个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也关系到社会大众对电力能源的正常使用。因此,研究智能变电站变电运维安全管控策略是非常有必要的。从智能变电站变电运维安全管控的重要性出发,结合现阶段智能变电站变电运维安全管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智能变电站变电运维安全管控的策略,希望对电力能源发展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提升抗冰能力对线路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对某±800 k V特高压直流线路地线断线故障现场的环境及录波进行了分析,开展了地线断口静态分析及扫描电镜试验、拉断力试验,并对导地线间距进行了仿真计算。试验和仿真计算表明:特高压直流导地线覆冰厚度差异较大,随着地线覆冰厚度的增加,导地线间间距逐渐减小,在大风作用下极易发生空气间隙不足放电。本次特高压线路故障原因为重覆冰引起导地线空气间隙距离不足,导致放电烧伤和拉断地线。微地形区线路覆冰情况可能超过设计值,应考虑现场实际覆冰厚度、导地线覆冰厚度差值、故障区段微气象和微地形等因素,确保线路设计运行有充足裕度。  相似文献   
10.
李琳  种思敏 《电工技术》2023,(S1):152-154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变电运维现场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特别是新兴的监控技术为现场作业提供了更为高效、精准的安全防护方法。这一变革,使得运维团队必须持续学习和适应,以确保现场的安全和效率。基于此,从阐述变电运维现场作业安全防护与监控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变电运维现场作业安全隐患与防护监控技术,从多维度探讨如何利用最新的安全防护与监控技术来提高现场作业的安全性,旨在为变电运维团队提供参考与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