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2篇
矿业工程   9篇
石油天然气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志立 《煤矿安全》2013,44(8):178-180
基于GIS模糊综合评价理论,根据矿井实测的各个巷道的通风状态因素参数。并运用变异系数法客观定量地确定了每个评判因素的权重。以研究区西井通风系统为例,综合评价结果目前矿井通风状态质量为好,且通风机风量、风机静压均满足需求。定时应用该模型对各个巷道的通风状态进行评价,及时掌握各个巷道的通风安全状态及质量。  相似文献   
2.
慈忠贞 《中州煤炭》2020,(9):22-25,29
为解决近距离煤层开采过程中上层采空区遗煤自燃导致工作面回风隅角和回风流中CO超限的问题,采用联合均压防灭火技术,通过增大进、回风巷风阻,减小两巷压差的方式,减少气体交换,抑制了上部采空区CO的逸出,同时配合注氮、堵漏和地面塌陷坑回填等综合防火技术,从源头治理了上部采空区自燃隐患,保证回采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综合评价理论,根据矿井实测的各条巷道通风状态参数,以研究区西井通风系统为例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目前矿井通风状态质量,以及通风机风量、风机静压均满足需求。定期应用本模型对各条巷道的通风状态进行评价,及时掌握各条巷道的通风安全状态及质量,可为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井东煤业矿井掘进巷道超前探测技术和水源识别技术进行研究,总结出矿井特有的岩体地球物理特性及水文地质特征,基于交流电放电法,研发设计了矿井富水性超前探测系统,结合矿区的水文地质特征和水样测试结果,建立了矿井水源库,并研发了矿井水源快速识别技术,成功运用于巷道富水性超前探测和水源识别。研究为类似矿井的水害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慈忠贞 《煤》2020,29(9)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瓦斯治理技术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采煤工作面回风隅角瓦斯积聚容易引发爆炸,摧毁井下措施,给煤矿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对井下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很大威胁,极大地影响了煤矿的社会声誉。为此,加强采煤工作面的瓦斯治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瓦斯聚集是非常必要的。文章对龟兹矿业有限公司综放工作面回风隅角瓦斯积聚的治理方法和管控措施进行了总结,可为类似条件的矿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以研究浅埋深条件下龟兹煤矿A6-103工作面经过下部邻近煤层采空区开切眼时上覆岩层破裂运动规律为目的,采用高精度微震监测技术对指定区域进行监测。微震事件波形分为:机械振动、强电流干扰、泵站干扰和人为敲击和其他干扰5类;通过对微震事件的平面位置和能量研究分析得到,工作面从接近到经过下层采空区开切眼时,切眼上部岩层破裂经历了"正常-快速破裂-破裂减少"的3个明显过程;通过对微震事件的空间分布得到垮落带高度是采高的4倍,裂隙带发育高度为采高的14倍;A6-103工作面底板在下部A603切眼上方附近的微震事件较少,能够保证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7.
龟兹矿业西井A6-103工作面属于近距离坚硬层间岩层上行开采,根据A6煤层与A6-1煤层之间的层间距及A6煤层的开采厚度计算,采动影响倍数为4.4~6.4,平均5.7,不满足上行开采K值的要求,客观上对龟兹矿业西井A6-1工作面上行开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上行开采过程中布置底板沉降观测站,观测巷道底板下沉、煤层裂隙发育变化情况,回采时过下层工作面切眼及上行开采过程中煤层底板沉降规律的观测分析,没有出现采空区切眼边界的“悬空结构”及工作面及巷道底板台阶下沉情况,整个上行开采过程中底板岩层稳定,为近距离坚硬层间岩层上行安全开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龟兹煤矿在不满足正常上行开采理论的情况下,安全回采煤炭约180万t,创造利润上亿元,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煤炭是我国极其重要的化石能源,未来几年煤炭也仍在能源消费中占主导地位,但煤炭开采却一直面临煤自燃发火的危害。为了抑制煤层自燃发火,降低煤田火灾的发生概率,本文以新疆龟兹煤矿西井A303工作面实例,在煤自燃基础理论上,通过自燃标志性气体及其临界值的测定,自燃“三带”的划分,确定了以注氮防灭火和阻化剂防灭火结合,并配合安全监测系统的综合防灭火技术,有效抑制了煤自燃。  相似文献   
9.
在压实研究基础上,利用等效深度法恢复出早白垩世末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最大埋深时期的过剩压力和相应的油势。对过剩压力在纵向上的分布与试油产量的关系研究表明,距油源区近、过剩压力较小的地区,试油产量高,而日产油量与储层物性的相关性较差,表明过剩压力与石油分布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主成藏期的油势分布表明,平面上油势相对较低的地区是石油运移、聚集的区域,并与现今油藏分布基本吻合。研究认为,在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现今储层低渗的背景下,主成藏期的流体动力仍是油气运移、聚集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新疆龟兹矿西井A5、A3近距离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基于矿区单翼采区特殊准备方式,针对A5煤层配焦煤与A3煤层硅煤配采问题,提出了近距离煤层上下逐替协同开采多种配套技术,解决了矿井采掘接替紧张、工作面间采动影响的难题。现场实践表明:采用近距离煤层上下逐替协同开采技术后,A502工作面平均年产量超过50万t,回采巷道最大变形量仅为60mm,实现了近距离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该技术对类似地质条件下的煤炭安全高效开采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