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5篇
综合类   1篇
能源动力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发电机的安全可靠运行对电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某台330MW汽轮发电机为例,介绍了其启机过程中出现的轴振明显上升情况,在重复脉冲法、直流电阻、交流阻抗和功率损耗试验结果均正常的情况下,根据轴振与励磁电流相关性、励磁电流特征、轴电压及气隙探测线圈波形综合判断出转子存在动态匝间短路故障。经将转子返厂解体,发现4~8号线圈存在明显的顶匝变形现象,经修复后机组重新投入运行。本案例是典型的重复脉冲法检测无效案例,本文采用的综合检测判断方法和故障处理经验对类似机组处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工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智能化科技也获得了普遍的应用,其中集散控制系统(DCS)的应用最为广泛。该系统的核心之一在于电源的应用,从传统的开关电源到冗余电源技术再到如今的智能型电源,都对DCS系统有着巨大推进作用。文章将主要针对智能型DCS控制电源进行研究与应用,论述DCS控制系统及其电源的发展,并介绍其应用实例,进一步通过对智能化技术的合理应用,以达到增强系统设备可靠性与安全性的目的,以期能够进一步促进DCS控制和电源控制的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3.
比较了行业标准DL/T 715《火力发电厂金属材料选用导则》2000年版和2015年版中关于钢102应用范围的差异,结合某亚临界锅炉再热器钢102的应用,从行业标准、设计参数、现场检查、试验检测和计算等方面对钢102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验证了标准修订的准确性;同时指出,对在役机组中的钢102受热面管,火电厂技术人员需要通过对锅炉受热面宏观检查、取样试验和分析,及时评判钢材的性能,为机组后续的运行和检修提供依据,并为类似受热面用钢的锅炉运行和检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齐结红  潘宇  钱虹    吴文军 《热力发电》2022,51(9):63-71
面向厂级多个供电改造供热机组以及多个供热用户,提出实现自动发电控制(AGC)优先的厂级多机组供热经济优化调度。首先基于机组的能耗模型和保证AGC优先的供热抽汽约束条件建立供热经济调度优化目标函数,然后在机组供热抽汽可行解区间内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优化求解,最后以实际电厂运行结果为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优化调度方案比电厂实际运行方案平均发电煤耗率和平均供电煤耗率更低,可在实现电负荷优先的同时保证供热的节能、高效和最优。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供热抽汽改造导致的发电机组热电耦合及非线性问题,提高系统自动发电控制(AGC)跟随能力,提出了用于解耦控制的前馈补偿解耦算法,并对解耦后的电功率控制回路设计了基于模糊算法的模糊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利用前馈解耦算法与模糊算法相结合的方案有较好的解耦效果,并能有效优化AGC跟踪能力,提高系统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智能化电厂中的智慧润滑系统,分析了传统润滑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智慧润滑中的先进技术,为相关研究及火力发电厂的升级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针对含油污泥的无害化处置问题,提出预处理后送入煤粉锅炉与煤粉耦合燃烧的技术路线,在330 MW机组四角切圆锅炉上做了改造,并进行了含油污泥的热重分析及含油污泥入炉后的数值模拟,开展了油污泥入炉低负荷稳燃试验。结果表明:含油污泥具有易着火且热值接近动力煤的特点,可提高锅炉低负荷稳燃能力;含油污泥入炉后火焰中心略微下移,排放的烟气NOx量有所降低;锅炉最低稳燃负荷率可低至20.00%,对应燃烧器层炉膛温度上升30~50℃,煤粉燃烧器火检信号更稳定,飞灰含碳量从4.79%降至3.80%,证明了油污泥对低负荷工况下煤粉燃烧的促进作用;120 MW负荷下含油污泥入炉后,锅炉效率提高约0.23百分点,可降低供电煤耗率约0.7 g/(k W·h),含油污泥热值可替代标准煤约3.7 t/h,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由于湿污泥流动性差且不稳定,无法建立稳定流场,国内外目前没有成熟可用的流量测量技术。通过基于湿污泥仓料位模型建立了污泥柱塞泵自校正体积流量软测量方法,测量湿污泥仓的料位变化量推算出对应时间段柱塞泵泵出的污泥体积量,通过两者的数学关系建模和实时自校准,根据柱塞泵的运行周期,计算得到可用的污泥柱塞泵瞬时流量。实际应用的案例分析表明,基于料位模型的污泥柱塞泵自校正体积流量软测量方法有效,可供同类工艺系统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